地磁偏角就是地球南北極連線與地磁南北極連線交叉構成的夾角。

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於11世紀末著的《夢溪筆談》中,在記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可以指南的時候指出「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發現。

磙偏角、磁傾角(地球磁場和水平面的夾角)、地磁場的水平分量,稱為地磁三要素。歐洲人對磁偏角的發現,是在哥倫布海上探險途中的1492年,比沈括晚400多年。

人們從後來的地磁學發展知道,由於地磁極不斷變動,所以地磁偏角隨地點的變化而變化,即便在同一地點的地磁偏角大小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沈括可能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觀察磁針指南,以及觀察磁針是在各個不同的地點上,所得到的各個偏角值大小也就不一樣,多數是偏東的,但是也不完全如此,因而他在《夢溪筆談》中記為「常微偏東」。

【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歷史趣聞請關注「絲路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