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面積差不多等於中國(998萬平方公里),但是他們的人口只有三千萬,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民族融合的國家,有山有海有湖泊,新鮮的自然食材與多國文化融合,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加拿大美食,飲食文化包括中、日、韓、美、越南、印度、法國等風味。

加拿大靠近美國,受到美國影響比較多,傳統美國風味食品流行加拿大,比薩漢堡薯條三大件都是他們的最愛。

西餐流行法式、義大利式、德式的。

它們costco的熱狗很受歡迎,就像是宜家的熱狗一樣便宜,熱狗喫一口都是大大的滿足。除了熱狗就是披薩和義大利麪。TimHotton是最常見的咖啡店,好像星巴克的數量都沒它多,一個熱狗或是三明治,加上一杯咖啡就是早晨的飲食習慣。賽百味和肯德基比較多,KFC喫飯很便宜,大概人民幣50多一份午餐吧。他們每小時最低工資就夠了。

披薩是最常見的外賣,一個披薩大概二十加幣(摺合人民幣100多點)

披薩有很多品種,最受歡迎是牛肉、金槍魚等等。

加拿大特別盛產三文魚、龍蝦、生蠔,當然價格也不是特別便宜,靠近西海岸的溫哥華特別豐富,三文魚喜歡醃製一下,煙燻三文魚是暢銷的海鮮。

加拿大牛肉產量也很高,而且品質還不錯的,牛排是加拿大最愛的美食,當然價格也是挺貴的。他們平時戶外BBQ最喜歡燜一大顆牛扒。烤雞是平民美食,他們的costco烤雞超級暢銷。

在加拿大的華裔非常多,很多很多,南方人北方人都有,什麼烤鴨、烤肉、火鍋、打邊爐、粵點心都能找得到,而且味道還挺正宗的。

當地越南的米粉也是最受歡迎的主食之一,不需要任何添加劑,只要一碗清湯,純純的米粉再加上豆芽和九層塔,少許幾滴檸檬汁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日本韓國飲食文化也正在流行,傳統料理技法與現代飲食理念的日式和風料理。各種刺身、日式鐵板燒,更有日式天婦羅、串燒、壽司、手卷、日式火鍋、日式拉麵都能找得到。有一種料理叫做北美料理。日常外賣壽司一盒八顆大概10加幣。

盛產楓葉的加拿大,甜品有特色,他們喜歡加上楓糖,楓糖的味道很鮮美,一瓶1升楓糖漿大概100多元人民幣吧。總之到加拿大喫飯是不用發愁的,各種美食都有,唯一缺點就是啤酒白酒都挺貴的,想暢飲一頓啤酒也得幾百塊人民幣。


朋友,加拿大人的飲食以肉類、蔬菜為主,麵食、米飯為輔。他們特別喜歡喫沙丁魚和野味。蔬菜偏好生喫,主要有西紅柿、芹菜、菜花、洋蔥、土豆、黃瓜等。加拿大口味清淡,偏甜酸,不喜歡太鹹。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較簡單,主要喫烤麵包、雞蛋、鹹肉、牛奶、果汁、素片粥、玉米片粥等。午餐帶飯或用快餐,也比較簡單,一般有三明治、飲料、水果。晚餐為正餐、比較豐盛,主食為雞、牛肉、魚、豬排,輔以土豆、胡蘿人、豆角、麵包、牛奶、飲料等,喜歡用清湯(加豆、小蘿人等)。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用點心,喫蘋果餡餅、香桃餡餅等。加拿大的快餐業發展很快,種類很多,如熱狗、義大利餡餅、漢堡包、希臘肉棍、美國炸雞、墨西哥玉米麪卷肉、中國份飲等。加拿大也喜歡喫我國的江蘇菜、上海菜、山東菜。在加拿大,喫的的東西相對便宜。除含巧克力的食品及那些加工成成品的食品如罐頭外,其他食品都不加稅。高能量的食品,如雞、鴨、魚、肉及蔬菜等都不貴。每個月喫的方面每人大約需要花費100加元左右。但是,所有中國食品都很貴,如水餃、湯圓等。因為這些都是手工包制而成。成本較高。其實你可以買點麵粉,回到住處後自己動手包餃子或湯圓,這樣既經濟又實惠,同時還會增添生活情趣。其它商品都要加消費稍,在不同的地區消費稅的稅率也不同,比如說,溫哥華是14%;多倫多和其他東部城市是15%,卡爾加里只有7%。如果是外出用餐,有些約定俗成的習慣需要遵守:1一般而言,除了禁止在餐館吸煙的城市外,多數加拿大的餐館都分為吸煙區和非吸煙區,所以,當你去用餐時,一定要小心,別坐錯了地方。2在餐館用餐後,一般要收百分之七的貨品及服務稅,但帳單不加服務費。如裏顧客覺得服務很月,通常會給百分之十五的服務費。3如果是幾個人一同外出喫飯,通常AA制。如果你不敢肯定,可以在結賬之後問一聲,以免產生不必要發誤會。4如果想去極隆重或極受歡迎的餐廳用膳,最好事前致電訂你,否則很有可能沒有座位。5原非在高級餐廳,一般人都會叫服務生把剩餘食品打包,以免浪費。

1牛排

2海鮮

3生蠔

4鮭魚

5中國菜

6法國菜

7槭糖槳

8冰淇淋

9Bage|


加拿大的傳統家常節日食物,烘培不提了。食物一般靠水煮,油炸或者燒烤。蔬菜處理基本就是煮,胡蘿蔔,玉米粒,turnip 土豆啥的。調味自己拿黑胡椒粉跟鹽撒,或者黃油。加拿大有特色的就是薯條加肉汁,或者那個doniar 的肉,沒有純粹的加拿大餐廳,所以別說啥舌尖上的國家了。


頭條為什麼還要炒加拿大呢?作為主流媒體應和官方一致,多發些正能量的,剛剛的孟晚舟事件幾天就忘記了嗎?還有北京剛剛開業的加拿大鵝是怎麼獲得營業執照的?那些嘴裡說抵制加貨卻在店裡買人家東西的人,我鄙視你們,包括還在炒作加拿大美食的悟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