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怕死,怕的是等死。

  “狱”后重生

  如果一个人四分之一的人生都在监狱中度过,那他的后半生除了等死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有。

  辽宁抚顺的一个大哥给出了这个答案。

  大哥名叫范三,江湖人称“三哥”,80年代时他在当地算是个人物,开过小饭馆,倒腾过服装,弄过迪厅,塑料厂也干过,三哥曾一度富得流油。

  但年少轻狂的他也陷入了“一声兄弟大过天”的歧途,带着一帮弟兄刀里去血里归,拼了一路到头也是空,最后只剩下一块小铁窗。

  三哥最终因持枪伤人、抢劫等,前前后后蹲了五次监狱,人生最宝贵的23年就此浪费。

  五次牢狱之灾都未能唤醒他的良知,直到最后一次牢刑中,三哥的老父亲去世,才给了他重重一击,让他决心“重新做人,把后半生道路走好”。

  浪子虽有意回头,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义务给予他们机会。范三出狱后四处碰壁,没有哪家门店敢雇佣他这种从牢里出来的,尤其还是重刑犯。

  但安定这些人员对于社会的安稳同样很重要,幸运的是,范三遇到了“付妈妈”。

  以“死亡”为生

  付广荣是一位公益人士,她本人收养了许多女犯人的孩子,所以孩子们都称她为“付妈妈”。付妈妈也专注于帮助刑释人员的公益事业。

  她在沈阳开设了三家名为“妈妈送你去天国”的殡葬店铺,范三就在其中的三号店。

  这是中国首家重刑刑释人员创业基地,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有过十五年以上服刑经历的重刑刑释人员。

  为了能有行业竞争力,店铺的服务费用是行业平均费用的七折左右,加上员工们的提成高,付妈妈又额外资助给他们日常生活费用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门店基本是收支平衡,没有盈利。

  死人是人们都忌讳的,所以这给了几十号已到穷途末路的人们重新生活的机会。

  他们犯过大错,半个人生都搭进去了,这辈子已经没什么好再失去的,忌讳的尸体对于他们而言是捧在手心也不为过的生计。

  因为不易,所以格外珍惜,范三和这帮弟兄极尽全力服务好每一个客户。他们常年蹲守在沈阳各大医院附近,一有人濒临死亡边缘,他们便赶忙上前,因为晚一步,活儿就被同行撬走了。

  这天范三抢下一个送葬的活儿,引得同行的大姐满口怨言,范三也没有退让,他对着记者还“吹嘘”自己的殡葬服务心得,“你得把控局面”,此刻的他又有些许当大哥的身影。

  不过他们的服务确实到位,从为亡者净身、穿戴好寿衣放进纸棺,再送至殡仪馆火化,还有出殡、净宅等,堪称“一条龙”。

  范三操着一口东北大碴子口音,也带着东北人天生的豪爽,“我做不好你不用给我钱,你觉得满意了再给”。

  曾经左手拿刀右手持枪的大哥,收起了背后代表威猛的下山虎纹身,现在手里不时盘着一串佛珠,还有朋友送给他的辟邪琥珀戒指,他奋力去接触新生活。

  重头再来这四个字究竟需要多少勇气,如果没有失去过一切的人恐怕都不能体会。

  畏惧死亡

  范三的兄弟小金子在今年1月刚刑满释放,说是小金子,但当年的小金子如今已是浑身臃肿52岁的老金了。

  出狱后的老金孑然一身,双亲都已故去,他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每天来回没有目的地走,曾渴望的自由对于他也失去了意义。

  讲义气的范三直接招揽金子来殡葬店,手把手教他各种礼仪、忌讳的事。从80年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这群人错过的20年仿佛是一整个世纪,金子的眼神木讷又空洞,他笨拙地跟着范三摆弄尸体。

  脱离社会太久的他们被迫学习,这已经不再是那个靠义气和刀片拼江湖的年代,困难还是更困难,他们除了接受只能是接受。

  这些年近半百的糙汉们倒也坦然,在酒桌上,一位大哥半玩笑半正经地说,

  “活着就好,人不怕死,人怕的是等死,等死是最可怕的。”

  “人不怕死,人怕的是等死”,这些重刑犯在监牢中是数着自己的死期度过的,范三在酒桌上也侥幸地说,“我以为自己55岁被枪毙,现在54了”。

  他们也不时看见隔壁的狱友今天跟你唠着嗑,明天就赴了死刑,“在里头的时候,隔壁床的狱友前一天还跟你呢,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没了。这都是常有的事。”

  每日体会着等死的恐惧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只有设身处地地接触死亡,这些曾手染献血的人才会真切地感知死亡的恐惧。

  曾让范三改过自新的契机也是因为死亡,他亲眼看着父亲死去。

  被死亡震撼

  范三是父亲在四十多岁时老来得子的礼物,因此对他宠爱又骄纵,可惜儿子一次又一次挑战法律的威严。

  终于在范三第五次成为囚犯时,老父亲的身体扛不住了,临终前就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你永远想象不到亲情对人的潜力能激发到何种地步,据范三回忆,父亲强忍着20分钟喘一口气,就是不咽气。

  直到狱警压着范三来到老人眼前,濒死的老人那一瞬间像是聚齐了所有仅剩的精元之气,挣扎着坐起身,对儿子大声说了一个字,“跑!”说完便倒下。

  这个画面相当有电影质感,不得不让人再次感叹,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永远不如生活精彩,没有杂碎的临别话,只一个“跑”字,却迎面给人重重一击,这冲击力直接将范三从深渊拉回人世间。

  但代价也是惨痛的。范三这辈子见过了大风大浪,最后一次进去之前,他甚至为了逃离刑罚,吞下了朋友偷着带给他的刀片。

  冒着穿肠破肚的风险,范三还是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因为吞刀片也没能要了他的命,“没钱去治疗,就那么挺着,老天爷不收,也没死了。”

  这样一位狠人如今面对什么也是面无惊色,但一说起老父亲,他还是忍不住落泪,他将父亲的死归咎于自己的罪恶。

  虽然有殡葬服务做饭碗,虽然开启了新生活,但只有范三自己明白,他后半生的新生活只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亲情,对于父亲,他将永远愧疚,也永远缺失。

  出狱后,从前喜好热闹的范三也不再过春节,此刻的热闹只让人觉得更加凄凉,范三说,“总感觉剩下的时间就越来越少,离死亡越来越近。但自己不怕死,只是没有心情去庆祝新的一年了。”

  敬畏死亡

  纵观范三这些人的一生,从伤人、抢人,到葬人,这真是一个饱含深意的闭环,他们从无惧死亡地犯罪,到在监牢里畏惧死亡,再到亲人离去被死亡震撼,最后从事殡葬,送人最后一程,明白要对死亡敬畏。

  范三每次出活儿之前,都会认真装扮一番,梳洗干净,穿上一身黑色中式外套、黑色裤子和黑色皮鞋,他说这是死者的尊重。

  在无数次接触过死亡后,他终于在人生的半截道上悔悟——“我这一生金钱浪费了无数,九几年的时候几十万往那一摆可劲花。现在回想,自己也后悔了,但已经晚了,重新做人,把后半生道路走好,这是我现在的目标”。

  这些人的大彻大悟是宝贵的,因为需要极大的勇气,他们学会这一课的代价也是极为沉重的,不光是他们自己和亲人搭进去的大半辈子,也有那些被害者被剥夺的宝贵生命。

  他们早已没有机会再重新来过。

  很多人当时只因一时之气,因为一时的小事,才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

  在范三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后,人们大多只看到他从头来过的励志,但细想想,这也在告诉我们,一瞬之间的不理智真的会酿成大错。

  并且,人生永远没有“完全的从头来过”,那些过错、那些你曾失去的,将永远留在那里,它们越多,你可走的新生活之路也就愈加狭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