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棒坛的大新闻,就是澳洲职棒执行长维尔提交加盟中职企画书,并预计明年从二军开始打起,希望2年后加入一军。(图片来源/中职官网)

近日国内棒坛的大新闻,就是澳洲职棒将组队加盟中职,澳洲职棒执行长维尔提交加盟中职企画书,并预计明年从二军开始打起,希望2年后加入一军。

中职自中信鲸解散后,从2009年开始就维持四队,并以四队打了足足10个球季,堪称职业运动「奇迹」。

对澳洲加盟持开放态度

对于澳洲职棒的加盟,目前我持乐观支持的态度,为什么?

这么说吧,起码这几年内,根本不可能有台湾企业组新球队加盟中职

中职会长吴志扬已经跟媒体挑明讲,过去在将近一年的过程,亲自拜访将近20家国内大型企业,但至今都没有任何具体组队意愿。

中职缺喊第五队也不是第一天,加盟办法也定了,有企业要进来早就进来了,新球队加盟门槛最高之处反倒不是加盟金与保证金等费用,而是从零开始的球迷基础,就算有选秀洋将优惠等条件,短期内要从零打造一只球队的战力,从培养球星到吸引球迷都是非常困难的任务。

近年最接近从零开始的案例,大概可算Lanew当年接手体质较差球迷又少的第一金刚队,接手初期的惨况就不多提了,要不是后来台湾巨砲陈金锋归国加盟,人气实力同时大进补,还不知道能撑多久。

过去几年中职票房与假球后的黑暗时期相比,当然是有大幅成长,但也遇到了瓶颈,公认主场经营第一的Lamigo每年能维持损益两平甚至小赚,已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绩。

中职自己仍有问题待解决

再谈形象,除了球迷外,中职在大多数民众心中,仍难摆脱假球形象。

结论是新球队除了加盟金外每年要花上亿资金养球队,但短期内人气难以培养、形象效益不大、即使放长远盈利机会也渺茫,几乎没有任何诱因让企业筹组新球队。

但同样的,在几年内中职也不会倒,若有企业要退出经营,在政府斡旋下,应该还是找得到人接手现成球队。

总之,如果由澳职球队加盟,不但能暂时缓解了中职急需第五队的问题,也是世界职业运动史上少有的案例,应能炒起不少新鲜话题,现实面看来,眼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但澳职加盟也并非前景一片光明,主因有两点:

1.中职制度向来极不健全,加盟后各种问题都有得吵。

2.澳职球队财务状况仍不明朗。

规章制度暧昧不明

中职的规章制度向来订的暧昧不明,非常不周全,很多问题都是碰到了再说,等领队会议开一开再来个大转弯。

拿之前林智胜以国内自由球员资格转队时赔偿条款为例,中职原先订出的条款是,自由球员转队,新球队必须补偿原球队的战力损失,方案为新球团支付该选手该年度薪资总额之125%,或只支付75%但要让出1名不在25人保护名单球员。

看似没啥问题,但到了要执行时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原球队先决定用哪一个补偿方案,新球队再提25人保护名单,还是反过来,新球队先提保护名单,原球队看看有什么球员可以选再选择补偿方案。

这问题造成当时两队一度僵持不下,自由球员补偿制度也非中职首创,日韩早已行之有年,中职连抄都抄不好,其余规章矛盾或模糊之处更多不胜数。

未来制度皆需要谈妥

澳职真的加盟,只打一季也没意义,但若是想永续经营,未来洋将制度、选秀制度、球员流动、薪资条件等问题都需要事先谈妥,依照中职过往拟定新制度的方式,恐怕这些问题碰一个吵一次。

最重要的一点,澳职并非高薪且运作成熟的职棒联盟,过去由美国职棒大联盟扶植,由于位处南半球的特性,大多是一些职业球员冬季维持手感的地方。

中职再怎么差,也是全球第四高薪的职棒联盟,澳职组队短期内要盈利绝对是别想了,是否有足够的财力玩下去,也著实令人存疑。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