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地産稅大框架浮齣水麵)

房地産稅大框架浮齣水麵 立法工作進入“快車道”

時下,關於房地産稅立法推進的消息成為熱議話題。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加快製度建設,“開門”立法,推動房地産稅實施,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

立法工作進入“快車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齣,要“健全地方稅體係,穩妥推進房地産稅立法。” 3月7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錶示,我國房地産稅實施的總體思路是 “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財政部以及其他有關方麵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産稅法律草案。

史耀斌錶示,房地産稅作為一個世界通行的稅種,有一些共性的製度安排,其中包括:對所有的工商業住房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稅;均有一些稅收優惠;收入歸屬於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備的稅收徵管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這四點可供參考的製度安排,加上“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總體思路,未來房地産稅的大緻框架其實已浮齣水麵。具體到房地産稅開徵時間,由於立法工作尚在初審準備階段,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開徵的可能性不大。盡管如此,已足以影響人們對房地産市場的預期。

房地産稅如何徵?

目前,公眾關注的焦點在房地産稅徵收的稅基是什麼?免徵條件是什麼?稅率定在多少閤適?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從政府透露的信息可以明確,房地産稅會有一些減免措施,類似於個稅的起徵點。

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不是所有的房産都要納稅,需要保證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比如,按照人均30平方米或50平方米進行扣除,保證三口之傢100平方米的房子無需納稅,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需要。”

有人建議,房地産稅收取方法可以按照套數徵收。對此,青島大學易憲容教授認為,單純以套數徵收房地産稅不閤理。住房在價值上很懸殊,一套住房可以值10萬元,也可以值韆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以一套住房作為免徵稅的標準,會導緻徵收的不公平。

至於房地産稅的稅率如何確定,劉劍文建議,稅率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但必須在中央規定的浮動稅率範圍內進行調節。

對房地産市場影響幾何?

徵收房地産稅會不會降房價?

在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傢任澤平看來,從國外實踐經驗看,房産稅不是政府抑製房價過快上漲的關鍵手段。房地産稅能否抑製房價,主要在於房産稅是否會改變市場預期和供需關係。在人口持續流入、經濟和産業發展前景好的城市,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房産稅會被轉嫁給需求方,推高房價和房租,並不能抑製房價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産稅齣颱的初衷並不是簡單應對高房價,而是調整中央和地方財稅分配體係。劉劍文說,房地産稅作為稅收的一種,最主要的功能是組織財政收入,控房價並不是房地産稅的最主要功能。

在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看來,徵收房地産稅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瞭彌補和替代不斷減少的土地財政。隨著存量房時代下土地財政的減少,保有環節房地産稅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不過在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鬍月曉看來,房地産稅可以成為地方重要財源,但短期難以完全替代土地齣讓收入。

房地産稅不能“單兵突進”

部分業內人士和媒體認為,推動房地産稅立法和實施,需要加快製度建設,清除各項障礙,科學設定稅率。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加大公眾參與度,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

任澤平認為,實施房地産稅有六大前提條件,均需加快推進:一是開展全國的住房普查,掌握全國住房的基本情況。二是建立全國統一的不動産登記係統,準確及時地採集房屋登記和交易數據,實現全國聯網、實時查詢。三是統一界定房屋性質。四是完成房地産稅收改革。目前在房地産稅收環節,約有10個稅種,應重新設置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賦,避免重復徵稅。五是完成《城鎮住房保障條例》立法,清楚界定居民“基本住房標準”,以確定房地産稅的免徵條件。六是完成修訂《稅收徵管法》,為依法治稅提供依據。

鬍月曉認為,房地産稅承擔主體是傢庭,推齣房地産稅意味著傢庭支齣增加。因此,要緩和甚至完全對衝這種影響,房地産稅齣颱前尤其需改善國民收入中要素分配關係,即加大勞動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老百姓纔有錢繳納房地産稅。

輿論普遍認為,徵收房地産稅已經按下確認鍵,希望接下來的每一步行動都能更加透明,有權威的信息和公開的討論,逐步凝聚社會共識,最終確立最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徵收方案。(半月談記者 董建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