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這個地方,我們很多人瞭解的就是——統治沖繩的琉球王國是明朝時期的藩國,和朝鮮、越南一樣都是朝貢國。但若因此說沖繩是我們的土地,那麼朝鮮、韓國、越南等算不算是我們的領土呢?沖繩的地位和朝鮮、韓國、越南等在歷史上是一樣的。

但琉球王國和朝鮮、韓國、越南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琉球王國從1609年起,就同時嚮明朝和日本稱藩。

我們認為琉球是我們的藩國,但琉球也是日本的藩國。


琉球羣島簡要歷史

1、14世紀初,琉球羣島上出現三個王國,分佈是:南山、中山和北山。這個時期被稱為三山時期。位置如下圖:

2、在1370到1380年之間,三個王國先後嚮明朝進貢;

3、1406年,尚巴志起兵,滅了中山國,之後又陸續滅了北山國和南山國,一統琉球羣島,被明朝賜姓尚

4、1469年,因為內亂,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建立。

5、1609年,日本薩摩藩在德川幕府支持下,攻打琉球王國;琉球尚寧王被俘虜到日本後,和日本簽訂《掟十五條》。其中規定:琉球國向日本稱藩,並割讓奄美羣島給薩摩藩。

6、1879年,日本下令琉球國王尚泰到東京居住,並於當年宣佈吞併琉球國。

7、日本原本的琉球處置方案是:北為日本領土,南為大清領土。大清提出的方案是奄美羣島是日本領土,沖繩是琉球國,南部是大清領土。清日雙方沒有就琉球羣島達成一致的協議,於是琉球羣島問題就一直擱置著。

8、1895年甲午戰爭大清戰敗,被迫割讓臺灣和澎湖,也失去了對琉球羣島的發言權。

9、1945年開羅會議約定由中美共同託管琉球羣島,但由於內戰,中方並沒有參與託管。

10、1947年,聯合國通過將琉球交給美國託管的協議;1951年舊金山和約再次確認美國託管;

11、1951年日本復歸促進期成會成立、1953年沖繩諸島祖國復歸期成會成立(後被美國解散)、1960年沖繩縣祖國復歸協議會成立,這些都是當地人要求美國將沖繩羣島移交日本的民間協會。

12、1972年,美國向日本移交沖繩羣島的施政權,沖繩縣重新成立。


大清為什麼有資格和日本就琉球國進行談判

在1879年和1880年大清和日本就琉球問題進行談判時,大清之所以有資格進行談判,主要是兩個原因:

1、琉球國是大清的藩國,大清有義務維護其利益;

2、琉球國王尚泰向大清請求幫助復國——只是琉球國不接受建國在琉球南部羣島的建議;

3、當時臺灣在大清手裡,臺灣和琉球的距離和日本和琉球的距離基本差不多,因此有權力。這也是甲午戰爭後,大清為什麼失去琉球羣島話語權的原因——不好意思,你離得太遠了,不關你事!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纔是動力!


沖繩就是歷史上的琉球。

有關中國、日本和琉球的關係,以及三方的交流活動,其實是非常複雜的。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開始,琉球就正式成為中國的朝貢國,直到19世紀的70年代,這種封貢關係都一直在持續。

與此同時,日本慶長十五年(1609)薩摩藩入侵琉球後,江戶幕府和薩摩藩也將琉球納入到幕藩體制之中,同時要求琉球「在韃靼人(清朝)之前,不可露出琉球人與日本人相識痕跡」,向中國隱瞞日琉關係的真相。

因此,琉球的特殊性就在於:17世紀開始,從朝貢秩序的角度來看,琉球就兩屬於中國和日本。值得一提的是,琉球雖然夾在中、日之間,但是中國幾乎不干涉其內政的自主性。這就構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們如何定義領土歸屬的實質?在19世紀國際法的機制下,清朝都沒有能探索出一個很好的答案。

19世紀中期,清朝國勢式微,日本放棄傳統的幕藩國策,挑起關於琉球的主權之爭,企圖吞併琉球。日本首先於明治五年(1872)將琉球改為「琉球藩」,並將「琉球藩」的管轄機構由「外務省」移往「內務省」,最後在設「出張所」對琉球徵稅,稅金歸入「大藏省」(財務部)。

這一系列做法,都使得琉球在實際上由日本治理。隨後,日本援引近代國際法中「實效管轄領有論」的部分,「既是自成一國,則非所屬之邦土;既是所屬之邦土,則非自成一國」,由此對抗清朝「以不治治之」的朝貢秩序原理。

清朝在朝貢秩序的前提下,始終沒有放棄琉球,但是又無法在國際法主權體制下申訴琉球的領土主權,致使琉球歸屬問題遂成懸案。


按照現在的民族國家體系的標準,沖繩沒有屬於過中國,或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東亞的國際秩序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周邊的一些小國(王朝)通過向中國進貢稱臣,獲得中國的認可和冊封以及大量的回賜,從而建立了一種中國為上、周邊多國為下的等級國際秩序,在這個秩序中,朝鮮、菲律賓、越南、琉球(即現在的沖繩)等都曾經是中國的朝貢國、也就是屬國,而沖繩是對中國最為「忠實」的屬國之一。

在明清兩朝,朝鮮和琉球是中國的兩大朝貢國。每當琉球王國新國王登基時,國王除了要在國內穩定政局,還需要在國際關係中獲得宗主國中國的認可(即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這兩個條件都具備了才能名正言順地登上王位。但至少根據現在的史料,中國皇帝的冊封基本都是形式上的,並沒有「干涉內政」的跡象。

此外,琉球基本上每年都會派遣使團前來進貢,中國也專門為其設立了會館以提供住宿,一般使團會在正月前兩三個月到達福州,然後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從福州翻山越嶺歷經艱辛在正月前夕趕到北京。在參加完正月的一系列宮廷慶祝活動後,再拿著豐厚的回賜品回到福州然後回國。兩國的關係是十分緊密的,現在如果去沖繩首府那霸的首裏城(即琉球王國的王宮),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皇帝賜贈的石碑(都是二戰後重修的,在二戰時的沖繩戰役中被戰火焚燒殆盡),足以感受到兩個國家曾經很近的關係。

當然,至少從明末以後,隨著日本薩摩藩入侵和對琉球國內政治的控制,琉球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分別向日本和中國進貢的王國,而日本可不像中國這樣「大度」,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意義到傳統的屬國概念已無法滿足民族國家的要求,很快就制定了將琉球由屬國變為直接領土的政策,由於清朝在這一問題上應對有誤,琉球很快就亡國成為日本的一個「縣」。

今天,沖繩還有一些要求獨立的聲音,但這不應和國內有些媒體製造的沖繩要求「回歸」中國的印象相混淆,因為在沖繩人看來,中國可從來沒有成為過他們的「祖國」。


琉球(沖繩)的情況是非常特殊的——從理論上來說,中國保留著對琉球(沖繩)提出某種訴求的權利。

首先,琉球和朝鮮一樣,本來是明清貢封體系下的政權。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貢封不等於朝貢——不光有朝貢,還有冊封。琉球有新的君主即位,那明清就要派人去冊封他為王,他王的身份纔算正式確立。這和僅僅派出使團來朝貢是不一樣的。所以,琉球是明清的貢封之國,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藩屬。

不過,十七世紀的東亞發生了很多變化。上個回答說到,明末出兵朝鮮,就從今天緬甸一線收縮了。明與日本大戰的過程中,日本一方其實也在不斷試探明朝對於貢封國的態度及其底線。1609年,德川幕府下的薩摩藩入侵琉球,對琉球王國進行控制,就不敢改變其大明藩屬的地位。之後明亡清興,琉球一方面還是大清的貢封之國(藩屬),另一方面,也是薩摩藩控制的地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琉球雙屬。

到了19世紀70年代,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急於兼併琉球,因此多次希望與清政府磋商。日本多次提出與清廷平分琉球,或是將宮古、八重山兩島給清廷,由清廷安置琉球國王。按照這個方案的話,別說釣魚島是中國的,但是,清廷拒絕了這一提議,拒絕承認日本吞併琉球王國。下圖中可以看到宮古與八重山列島的位置——現在我們的軍艦從宮古水道進入太平洋,日本都會來拍一拍:

這裡就可以看出琉球與朝鮮、越南截然不同。朝鮮、越南也是明清的貢封之後,但是清政府明確放棄對兩地的宗主權,允許二者獨立出來。雖然這些是不平等條約,我們今天並不承認,但至少,清廷表過態:這些地方已經獨立出來了。但是,清廷從未承認過日本兼併琉球——而且,在日本各種利益誘惑下,清廷都沒有放棄琉球。

後來,基於清日《馬關條約》,清廷向日本永久割讓臺灣島、澎湖羣島與臺澎附屬各島嶼。1945年,日本戰敗,根據波茨坦公告,日本帝國主義所兼併的領土全部無效。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一是可以提出對琉球的領土主張;二是可以提出對宮古、八重山等島嶼的領土主張;釣魚島當然不在話下。

那麼,在法理上,這個主張的困難點在哪裡呢?關鍵在於:中國從未主張對琉球的領土主權,但也從未放棄過對琉球的宗主權,這一點在現代國際法中的意義並不明確。我們知道,近代以來的國際法是歐洲人設計出來的,目的是解決歐洲國家之間的問題,並進一步瓜分世界。歐洲人並沒有一個貢封體系,自然這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當然威斯伐利亞體系前,不同政治體有著本質的差別)。

20世紀以來,我國支持朝鮮與越南等原先貢封之國的獨立,主動願意建立平等外交,為推進世界的反殖民地反封建而努力。換而言之,中國無形中建立了這樣一種準則:我可以主動放棄宗主權——和所有願意平等待我的國家,開戰平等外交。在琉球問題上,中國從沒有放棄過我的宗主權——琉球也沒有明確提出要和中國開展平等外交。於是問題在於:這種宗主權意味著什麼?或者說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都保留著對琉球提出某種主張的權利。當然,這些法理上的爭論也是現實政治角力的一部分。

日本政府與學者已經留意到了這一點。所以積極合法化自己兼併琉球的過程,並提出了兩個主要的說法。一是薩摩藩統治琉球,發生在明治以前,和帝國主義無關;二是從那時開始,日本就在不斷開發琉球。換而言之,日本政府希望說明,琉球不是戰後美國大筆一揮劃給日本的,希望將琉球講述成日本自古以來的領土。但一直以來,中國政府無意在琉球問題上作文章,總體上說還是出於睦鄰友好的考慮,願意與大家展開平等、和平、互相尊重的外交。簡單說就是發揚風格,作出表率。這種善意或者理想主義很多時候被利用和曲解……而未來,中國也不得不重新澄清自己的主張。


琉球羣島(日本稱呼:沖繩),在法理上,絕對屬於中國,根據二戰雅爾塔會議,二戰結束後,日本領土僅限於四個主島,日本侵略的中國臺灣島,琉球羣島必須歸還中國,這是雅兒塔會議明確規定的,在七十年底,美國將琉球羣島交給日本管轄時,明確表示,日本對琉球羣島只有管轄權,沒有所有權。因此,中國完全可以根據國際法,向日本索要琉球羣島的主權。


琉球國是中國的附屬國,聞一多1925年在美國創作的《七子之歌》中的一子就是琉球和臺灣島,在明朝時明太祖為中山王賜尚姓、讓閩36姓移民琉球為琉球服務都是鐵證,目前很大一部分琉球人身體裏還流著漢人的血液。琉球建築朝西向就是對宗主國的嚮往和肯定。所以說歷史上琉球是中國的!


是的,沖繩以前屬於清朝的管轄,屬於明朝的附屬國。在古代叫琉球王國,每年都會進貢大量物品。琉球王國以前是一個海洋島國,一直受到明朝清朝的管轄。沖繩就是現在的那霸,美國現在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在日本的那霸建立了那霸基地。在清朝鹹豐年間日本有計劃有預謀的攻陷了琉球王國。李鴻章堅決要與日本發生戰爭,但是慈禧並沒有同意,說一個這麼小的藩屬國沒必要在乎。其實可以看的出來清朝慈禧的眼光是多麼的短見。琉球王國雖然屬於小國,但是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美國利用其地理位置遏制著中國的海軍衝出海洋。


琉球玉國是中國藩屬國,地位和朝越緬一樣。因其國小,又屢受倭寇欺凌,所以對中華貼得緊。無奈彼時大清氣數將盡,無力幫其對抗窮兇極惡的倭寇。常有國人說琉球是中國領土,不確。


沖繩根本不是日本領土,他只能說是硫球國被他日本佔領.,二戰日本敗後由美國託管,美帝由於他的戰略口量又把託管權交給了日本人.,美日在沖繩駐軍是非法的。中俄應和美國在聯合國講明美日非法佔領沖繩島


這個怎麼說呢。

沖繩古時候叫琉球國,意義上跟朝鮮,越南其實差不多,由於這個國家實在太弱小,歷朝歷代都老老實實向中原王朝進貢,但是大陸似乎從未去佔領過琉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