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蕭遠山是一位猛人,被讀者列為四絕之一。三十年前雁門關外,蕭遠山妻子、族人被殺,因此狂性大發,以一己之力大敗中原二十一名武林高手,並殺死其中十七位。

之後蕭遠山在石壁上刻下一段文字,其中說道:「……余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余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蕭遠山絕筆。」

那麼蕭遠山的師父到底是誰,能教出蕭遠山這麼一位絕世高手呢?

原來此人竟曾是宋朝一員勇將。

一、楊家四郎

蕭遠山的師父原本姓楊名延輝,山西并州人士,乃是金刀老令公楊業之子,七郎八虎中排行第四,端的是一員勇將。

當年金沙灘一場鏖戰,楊家將被圍。楊老令公碰死李陵碑,大郎延平被亂槍挑死,二郎延定血戰殉國,三郎延光被亂馬踏死,唯有四郎楊延輝孤身被捕,失落番邦。

楊四郎更名改姓,將楊字拆為木易,受到蕭太后賞識,招為駙馬,與鐵鏡公主配為夫妻。

四郎在遼國忍辱負重,利用自己的駙馬身份,按照幫助大宋,勸阻蕭太后用兵。遼宋兩國因為四郎安享了一段太平時光。

後來遼宋再起戰端,楊延輝之母佘老太君挂帥征遼。楊四郎因思念母親,暗自落淚,被鐵鏡公主發現。他言明真相,訴說思母之情,鐵鏡公主被其感動,盜來母親蕭太后的令箭,助夫君過關探母。

四郎探母迴轉,被蕭太后發覺真相。蕭太后本欲殺死楊延輝,鐵鏡公主苦苦哀求才救下夫君,但是從此楊四郎失去蕭太后的寵信,無法再向太后進言了。

二、蕭氏青年

楊四郎成了遼國閑散人員,不能繼續勸阻蕭太后,眼看遼宋之間將要狼煙滾滾征戰不休,心中苦悶。

一日,四郎出外打獵散心,他運氣不佳,追逐半日只射得幾隻野兔,愈發苦悶。四郎不肯善罷甘休,信馬由韁往山林深處行去。雖然他知道山中頗多猛獸,但自信一身武藝沒有野獸奈何得了他。

行了一程,突然颳起一陣狂風,傳來一聲虎嘯,林中動物紛紛逃竄。原來雲從龍,風從虎,猛虎出沒必有狂風相隨。楊四郎心中煩悶,正愁沒處發泄,自恃武藝高強,要殺猛虎。

然而四郎所騎白馬被虎威震懾,不敢向前,於是楊延輝下馬拿著弓箭朝虎嘯聲處尋去。他在山中走了里許,忽聽得老虎吼叫連連,接著前方草草中竄出一位高大青年,向楊延輝跑來,身後跟著一隻斑斕猛虎,肩上插著一支箭。

青年見了楊延輝,連聲呼喊:「快跑,有虎。」楊延輝不慌不忙,搭弓射箭,只聽到嗖嗖嗖三聲,老虎應聲而倒,兩隻眼睛各中一箭,第三箭卻是從老虎口中射入,深不可見。

青年虎口脫險,連聲道謝。原來此人正是蕭遠山,他是蕭太后族人,頗受太后賞識。當日蕭遠山與朋友打賭,孤身一人入山打獵,不料遭遇猛虎險些喪命,幸得楊延輝搭救。

楊延輝敬蕭遠山是條漢子,惺惺相惜,於是收他為徒,傳授武藝。楊延輝對蕭遠山言明自己的漢人身份,讓他發誓有生之年絕不殺傷漢人,又讓他顧惜宋遼蒼生,勸阻蕭太后伐宋。

三、奸佞承嗣

蕭遠山頗有武學天賦,加上契丹人的野性,居然青出於藍,武藝勝於師父楊延輝。後來蕭遠山憑藉一身武藝,當上了遼周皇后屬珊大帳的親軍總教頭,位高權重。

蕭遠山不忘師父教誨,致力於宋遼睦鄰修好,每每勸阻遼道宗用兵動武,深得宋遼兩國士民的愛戴。

這一日,遼國宮廷內來了一位江湖異人,名叫李承嗣。李承嗣向遼皇進言,勸其興兵伐宋,說自己可招攬能人異士,在宋朝做遼國內應,裡應外合打下大宋江山。

蕭遠山向遼皇力陳利害關係,苦苦勸說,又與李承嗣比武較量,略勝一籌,使得李承嗣奸計未能得逞。

這李承嗣乃是慕容博所扮,他為光復大燕,力勸遼道宗伐宋,好從中漁利,不料被蕭遠山所阻。

慕容博因此深恨蕭遠山,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慕容博探得蕭遠山要帶妻子回雁門關省親,回中原武林散播謠言,說遼國高手要從雁門關赴少林寺搶奪七十二絕技。

這才有了玄慈、汪劍通率中原武林人士在雁門關伏擊蕭遠山,雙方因誤會大戰一場,兩敗俱傷。

慕容博一箭雙鵰,既除掉了對頭蕭遠山,又引得遼皇大怒,要興兵伐宋。至於為何慕容博的陰謀沒能得逞,遼宋之間並未發生大規模戰爭,我們下次再續。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