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半天剩餘邊際,這一篇總算可以開始講講內含價值了。

先回顧一下投資收益率的假設:

準備金假設:4%

營運假設:5%

實際經驗:6%

在計算內含價值 EV(有效業務價值)時,投資收益率一般會使用營運假設,即5%。

再回顧一下死亡率的假設:

合理情況下:5%

不利情況下:6%

實際經驗:2%

在計算內含價值時,死亡率應該和合理情況下的一致即5%(實際上,保險公司並未明確表示合理估計負債中的死亡率一定等於內含價值中的死亡率。但是為了下面的討論方便,姑且認為它們是一樣的。)

下面開始推導過程,首先期末合理賠付加上退還保額和紅利還是不變,但現在計算期初業務價值時折現率不再是準備金4%的折現率,而是5%的EV假設回報率。這麼一來,算出來的業務合理估計負債會小於剩餘邊際中的合理估計負債,那麼剩下的期初業務價值將大於剩餘邊際和風險邊際之和。

股市分析:壽險公司剩餘邊際和內含價值的異同! 財經 第1張

必須提醒一下的是,這裏的期初業務價值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扣償後的有效業務價值。後面將會即刻再回到這裏。

下面考慮實際投資收益率為6%的情況,則有:

股市分析:壽險公司剩餘邊際和內含價值的異同! 財經 第2張

由於有效業務價值的風險貼現率為11%,需要將期末業務價值進行11%的折現就可以得到稅前有效業務價值。再扣除所得稅和償付能力額度成本後就是最終的扣償後的有效業務價值。

股市分析:壽險公司剩餘邊際和內含價值的異同! 財經 第3張

在內含價值(有效業務價值)系統中,所有的數值都是稅後的,因此需要扣除所得稅來得到內含價值報告中的投資回報差異和營運經驗差異及其他。

股市分析:壽險公司剩餘邊際和內含價值的異同! 財經 第4張

下面進入重點,比較一下內含價值系統和剩餘邊際系統的差別,如下

股市分析:壽險公司剩餘邊際和內含價值的異同! 財經 第5張

內含價值系統中的營運經驗差異和剩餘邊際系統中的營運偏差及其他之故此差異很大,一是因為前者是稅後,後者是稅前;二是因為剩餘邊際系統中將不利情形額外賠付(折現即為風險邊際)的部分歸類到營運偏差,而在內含價值系統中這部分早已包含在期末業務價值中了。

具體的說,剩餘邊際系統中的營運偏差及其他考慮的是準備金假設(不利情況下)6%的死亡率和實際經驗的2%死亡率之間的偏差,而內含價值系統中的營運經驗差異考慮的是內含價值 EV 假設5%的死亡率和實際經驗的2%死亡率之間的偏差。

至於內含價值系統中的投資回報差異和剩餘邊際系統中的短期投資波動,在新的會計準則下則應該比較一致。另外,嚴格的講這兩項都還包括了凈資產的投資回報差異。

最後再來演示一下從扣償後的有效業務價值推算至剩餘邊際的過程,如下

股市分析:壽險公司剩餘邊際和內含價值的異同! 財經 第6張

首先考慮償付能力額度成本(即要求資本的成本)和所得稅,扣償後的有效業務價值增加至稅前有效業務價值。

然後按風險貼現率11%展開,得到期末業務價值,再按4%進行折現,得到 息差收入折現+期初剩餘邊際+風險邊際。

最後再減去息差收入折現和風險邊際,得到(期初)剩餘邊際。(作者:金牛在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