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道 隨着中美貿易風波的發酵,美國對華貿易發難的真正意圖正逐漸浮出水面。

" 美國關稅意在破壞中國領先世界的希望",3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網站以此爲題,對特朗普政府欲向高達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做出動機分析。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徵收關稅背後隱含的白宮破壞"中國製造2025"的目的昭然若揭。

目光緊盯"中國製造2025"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報道,美國即將推出的關稅措施,目標直指與"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中明確要優先發展的10個行業的相關商品。

境外媒體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指明,"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機械"將成爲徵收關稅的目標行業。具體的關稅清單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公佈。

有輿論認爲,包含在這些措施中的隱含議程更有可能是,不讓中國獲得在未來5到10年實現其遠大產業政策目標所需的商品和服務。擔憂自身被趕超就要出手傷人終究不體面,而美國盯準的打擊目標--未來5到10年的遠大產業政策目標--則明確指向了"中國製造2025"。

根據公開報道,2015年5月,《中國製造2025》正式公佈。對此,境外媒體評價頗高。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網站就曾解讀,"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目標是長期性的。該計劃將是21世紀中葉以前準備實施的數個製造計劃中的第一個。這些計劃的重點都是加強創新、整合技術和產業、簡化供應鏈、培育中國品牌並助其發展,以及支持綠色製造業的發展。

有分析認爲,美國意圖通過貿易手段抑制中國技術崛起,與近年來中美技術創新發展速度差異不無關係。

有境外媒體主要到,在科技創新領域,美國近年愈發感到自己停滯不前,相比之下,中國卻在這一領域飛速發展。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今年3月就報道稱,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統計,中國首次成爲世界科技論文年發表數量最多的國家。美聯儲的經濟學家現在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中國目前是否已經比美國更具創新性。以安娜·瑪麗亞爲首的研究人員計算認爲,中國目前的研發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佔比已超過2%。雖然美國的比例更高,接近2.8%--但這一比例在過去20年中幾乎未變,而中國增加了將近3倍。

用關稅抑制中國技術崛起或難如意

關於"中國製造2025",中國官方曾表態,智能製造將是主攻方向之一。而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亦成爲包括中美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共識。

法新社報道說,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29日就推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目前由美國和中國主導的人工智能技術能給法國經濟和社會帶來變革。

有輿論注意到,各國政策面對相關技術的追捧或許可以追溯到2012年以來歐美的"再工業化"浪潮。彼時,爲確保自身製造業長期競爭力,美國、德國相繼提出"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先進製造業發展規劃,希望藉助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創造數字化工業未來。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突飛猛進,顯現了異軍突起之勢。

然而,美國作爲長期以來技術絕對領先者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27日報道說,目前,美國仍然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袖,但特朗普政府卻對中國要在2030年成爲該領域全球領先者的目標保持沉默。報道提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團隊在卸任時曾發出警告,呼籲制訂應對中國的計劃。

事實上,西方媒體也注意到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實力。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就稱,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基礎確實不差:因爲市場巨大。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有8億人經常使用互聯網。比如有經濟學家不久前在DLD大會上說,中國的數字支付市場規模是美國的50倍。

在境外媒體看來,儘管美國"來勢洶洶",但其如意算盤可能終會落空。

據境外媒體報道,專業人士目前一再指出,雖然中國的信息技術工程師數量和專業論文發表數量都在增加,但尖端科研仍由美國人主導。儘管如此,他們也承認:如果當前趨勢繼續下去,情況發生改變只是時間問題。屆時中國將超越西方發達國家。任何認爲這是一個"威脅"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通過關稅加以阻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