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2月28日,國臺辦召開戊戌年的首場新聞發佈會,發言人安峯山發佈了重磅消息,大陸29個部門聯合送出惠臺"大禮包",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進一步爲臺灣企業、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同時,安峯山還回答了記者們關注的其他問題。

推動臺企臺胞享受同等待遇

安峯山介紹,此次發佈的《若干措施》有三大特點。一是圍繞國家重大行動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爲臺企臺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二是量身定製,起草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的特殊情況和需求,迴應臺企臺胞的普遍關切,提出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三是受益廣泛,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將切實擴大臺企臺胞特別是基層民衆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根據《若干措施》,臺資企業可以參與大陸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政府採購,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並在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行業同等享受稅收、投資等優惠政策。臺灣同胞可申請"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申報各類國家基金項目,參與"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評選,可以在大陸行醫、高校任教,從事金融、法律等行業。

" 這些措施出臺,將給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帶來巨大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安峯山說。

要交流、要合作是大勢所趨

近期有部分大陸省市臺辦的赴臺團組被臺灣有關方面以種種理由未予覈准,安峯山評論說,臺灣當局這種阻撓和限制兩岸交流合作的做法和他們所標榜的要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所謂善意顯得背道而馳。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箇中國,是檢驗臺灣當局是否有真心改善兩岸關係誠意的試金石。"關鍵不在口頭的善意表示,而在於做出實實在在的行動。"

安峯山介紹,"2·6"臺灣花蓮地震發生後,大陸有關方面及在臺機構與企業、部分省自治區市和臺資企業已捐助款項合計2307.5萬元人民幣。"大陸方面和大陸同胞之所以這樣做,沒有什麼別的目的或者考慮,僅僅是因爲兩岸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 今年央視春晚小品《回家》打動了兩岸不少人的心。這個小品是根據參演的兩位臺灣演員的親身經歷來創作的,用臺灣演員自己的話說,做這個節目的目的就是要讓兩岸都知道,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安峯山說,要交流、要合作、要發展,是兩岸民衆的共同心願,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然而,民進黨當局卻逆流而動,從2016年"5·20"以來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此時空談什麼維持現狀,不如想一想如何能夠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軌道上來,這樣兩岸關係也纔有可能回到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

兄弟攜手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關於兩岸統一前景的問題,安峯山迴應說,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也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大陸方面會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積極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

" 在國際上,有一股勢力一直想在臺海生事,以從中漁利,同時遏制中國的崛起。而臺灣有些人不僅不與大陸聯手製衡,反而反其道而行之,爲虎作倀,主動靠過去,充當外人遏制中國崛起的棋子,甚至不惜拿臺海的和平穩定來做代價,拿兩岸同胞的利益和福祉來做賭注。"安峯山指出,這樣的做法,豈不是令親者痛、仇者快?

他說,當前島內有一股"臺獨"分裂的逆流在蠢蠢欲動,他們不停地鼓譟所謂的"公投""修憲",挑動兩岸同胞的敵意和對立。"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同胞利益福祉的最大威脅,也是兩岸同胞美好願望的現實威脅。

(本報北京2月28日電)

鏈接: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本報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汪靈犀)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月28日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若干措施》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若干措施》共31條具體措施。其中涉及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措施12條,包括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臺灣有關機構可與大陸開展合作,爲臺灣同胞提供小額支付服務、徵信服務等。涉及逐步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措施19條,包括臺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臺灣人士參與大陸影視製作以及大陸有關機構引進臺灣影視劇不受數量限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