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在微信公眾號:心是主人身是客(shenshike-HK)

=====

1觀劇的時候,畫面上的彈幕說:論男主的一億種死法。

我想了幾種標題:論精神病人服藥的重要性、Deadline是如何逼瘋程序猿滴??

還是「論男主的一億種死法」符合這劇的形式。豆瓣上思想深邃的文青批評這劇形式大於內容。玩得就是形式啊~這麼好玩的劇,我玩了一個元旦假期,比玩王者榮耀還帶勁。再說,不知道他們要什麼深刻內容?這劇裡面的含意不是很豐富而玄妙:人生如遊戲、遊戲是人生,你以為自己可以自由意志(free will),其實不過是個傀儡。劇中男主斯蒂芬的命運掌握在觀眾手裡,觀眾作出選擇來操縱他的命運和劇的走向。而觀眾以為自己在選擇,其實操縱在編導手裡,比如觀眾選擇了斯蒂芬不服科林給他的迷幻藥,科林還是會把葯落入茶里讓斯蒂芬服下去,把編導設制好的劇走向硬塞給觀眾,What the fuck!後來的無數次發生你明明選擇了這樣,可它還是會兜回去,兜去你沒有選擇的那條路徑上去。這是編導故意讓觀眾知道,你也沒有作主的權力和能力。至於編導有沒有自己作主的權力和能力?相信也有更高一層次的局限,令他們沒有,比如來自投資方的要求、製作方的條件、觀眾的收視率??再往上推,推到造物主層面,是不是也不能自由意志?應該也是吧,造物主如果能自由意志,就不會控制不了亞當和夏娃做羞羞的事情,並大發雷霆,把他倆趕出伊甸園(造物主為啥這麼生氣啊?免費看毛片也光火?是自己木有得做嗎?);也不會控制不了人類的智商發展,憤怒人類造通天塔什麼的,把通天塔摧毀,把人類弄得七零八落說各種語言,~搞得我還要學外語~,以妨礙人類進化(造物主太木有自信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你以為自由意志,不過是身不由己。

你以為有不一樣的選擇會走不同的道路?其實,兜兜轉轉,你還是會走回老路。

2

有一部法國片,叫《無姓之人》,裡面女角都好醜,結構也是有多種人生軌跡,我曾寫過一篇解析。現在也按這方法寫吧。

1965年,斯蒂芬.巴特勒(Stefan Butler)出生。他母親給他做了一隻兔子玩偶,他非常喜歡,無時不刻抱著。

1970年,斯蒂芬5歲,他父親認為兒子老是抱著兔子不像話,把兔子藏掉。第二天,斯蒂芬因為找兔子,擔擱了母親出門的時間,致使母親坐上了8:45那班出軌的火車而死亡。1984年7月9日 8:30斯蒂芬19歲,是名遊戲程序員,和父親住在一起。這裡出現第一個選項,父親問斯蒂芬用什麼早餐:白糖沙翁/玉米片。一些選項,比如這早餐的選擇,後來在公車上聽的音樂選擇、唱片店買唱片的選擇??對劇走向沒有決定性作用,早餐選什麼,只是會在後面他拿到科林給他的有關書作者錄像帶,開頭播放的廣告出現。略過不談。斯蒂芬告訴父親,他正以他母親留下的一本名叫《潘達斯奈基》(Bendersnatch)的書,作者為傑羅姆.F.戴維斯(Jerome F. Davies),製作一款多重選擇遊戲。斯蒂芬上塔克軟體(Tuckersoft)公司,見到了他的偶像科林.里特曼(Colin Ritman),並示範了自己的「潘達斯奈基」遊戲,老闆塔克爾先生很有興趣,邀請他在公司創作。這裡出現選項:是/否。

選擇是:

出現第1種結局:5個月後,潘達斯奈基遊戲製作得極其潦草上市,被評為沒有誠意,只為吸金,評測為0分(滿分為5分)

選擇否:斯蒂芬在家裡寫代碼。去看心理醫生海恩斯醫生(Dr.Haynes),第一次見心理醫生(醫生穿白衣藍條衣服、配白裙子。)。這裡出現選項:談/不談母親(選擇不談母親,心理醫生提示下還是會繞回去談母親的)。談母親,出現第2種結局,斯蒂芬猝死在診所里,父親、心理醫生都覺得莫名其妙,也無可奈何。(導致這一結局的成因,下面會談。)談或不談母親,沒猝死的另一種走向:看完心理醫生,斯蒂芬拿著科林介紹的唱片單子,去買唱片。(這裡選擇買什麼唱片,又是枝節選擇,不影響主向發展。)

斯蒂芬回去製作遊戲,閉車造車幾個星期,到8月20日,情緒不穩,父親責問下,出現選項:沖父親發火/把咖啡潑在電腦上。選擇把咖啡潑電腦上,遊戲做不出來,故事也走不下去,跳回重選。(這是一條死胡同)選擇沖父親發火,父親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在診所門口,斯蒂芬看見科林。這裡出現選項:跟隨科林/看心理醫生。選擇跟隨科林,出現選項:斯蒂芬跳樓/科林跳樓。

選擇斯蒂芬跳樓,出現第3種結局:4個月後,潘達斯奈基遊戲上市,作者悲劇死亡,遊戲不和諧,評價負面。

選擇科林跳樓,科林的女友成厲鬼索命。斯蒂芬在車上驚醒,回到在診所門口那兒,接第二次看心理醫生,但自此後,科林失蹤。

選擇不跟科林走,去看心理醫生,第二次見心理醫生。(醫生穿黑底金花的連衣裙。)斯蒂芬向心理醫生透露覺得自己受操控。心理醫生配了加重劑量的葯。回到家,出現選項,斯蒂芬吃藥/衝掉葯?選擇吃藥:

出現第4種結局:4個月後,遊戲上市,評測虎頭蛇尾,似半途放棄,評分只得2.5分。

選擇衝掉葯:

3周後,9月12日,遊戲驗收,出現問題,返工。

觀看著科林交給他的(如走向科林失蹤線,由同事替科林轉交。)、有關原作者戴維斯如何發瘋殺掉自己妻子的錄像帶,這裡出現選項:毀掉電腦/砸桌子。選擇毀掉電腦,遊戲做不出來,故事也走不下去,跳回重選。選擇砸桌子,出現選項:拿書/拿照片。選擇拿書:取得父親鑰匙,打開密室。輸PAC,知悉自己是實驗品,用煙灰缸砸父親;夢中驚醒,繼續寫程序,電腦出現PAC,責問父親,用煙灰缸砸死父親。(結局走向見下面屍體處理)輸TOY,找到兔子,回到童年時,跟母親一起上火車,一起死於火車出軌。成年的斯蒂芬死於心理醫生的診所內,即第一次去看心理醫生時。(即第2種結局)輸JFD(《潘達斯奈基》書作者名字Jerome F. Davies縮寫), 密碼錯誤,背後出現書作者的獰笑。這也可視作一夢境,同科比跳樓手法。輸PAX,密碼錯誤。出現惡魔。這也可視作一夢境,同科比跳樓手法。夢醒後,斯蒂芬繼續編寫程序,精神更不穩定。抬頭無語問蒼天:誰在玩我?

出現選項:Netflix/路徑符號。(同下面拿照片出現的選項。)選擇拿照片:穿過鏡子,回到小時候,找到兔子,放床下。促使結局2的、和母親一起坐上火車死亡的發生。這也可視作一夢境,同科比跳樓手法。夢醒後,斯蒂芬繼續編寫程序,精神更不穩定。無語問蒼天:誰在玩我?仍然會回到出現選項:Netfilx/路徑符號。所以,拿照片和書這一選項,除了出現「楚門的世界」那一結局,解釋導致結局2的原委外,還是會回到選項Netflix/路徑符號。

選擇Netflix:父親再帶斯蒂芬去看醫生,第三次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穿紅色的衣服。第5種結局:和心理醫生、父親打起來,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只是Netflix網路傳媒互動遊戲中的一個角色。第6種結局:和心理醫生打,心理醫生華麗麗的春莉腿~,斯蒂芬跳窗,被導演叫「cut」,原來他是一個叫麥克(Mike)的演員在拍戲,父親即導演。這是一個戲中戲的遊戲,唉,太入戲了。選擇路徑符:斯蒂芬無法控制自己,殺死父親。連同上述發現自己是試驗品,殺死父親,同樣接到處理屍體的選擇。出現選項:分屍/埋屍。(這樣的選項也給人選啊~)選擇埋屍:這裡比較混亂,其實分兩條線:打給醫生和老闆打來催功課。打給醫生線,不管有沒打通,都會通向第7種結局:父親屍體被狗扒出,遊戲代碼也沒寫完,塔克公司推出遊戲,被指不道德,遊戲評測2.5分。老闆催功課:科林失蹤線:科林女友找上門,出現第8種結局:斯蒂芬被控精神崩潰,殺死父親,遊戲流產。科林失蹤,塔克公司遭清算。科林沒失蹤線,科林上門,出現了選項:殺/不殺科林。選擇不殺科林,出現第9種結局:斯蒂芬被控因精神崩潰,殺死父親,遭關押。遊戲流產,塔克公司遭清算。科林因持有管製藥物被逮捕。選擇殺科林,出現第10種結局:科林被殺,6個月後,斯蒂芬被抓,指控他殺了父親和他偶像科林。遊戲流產,公司關門。老闆親自找上門,出現第11種結局:老闆被殺,6個月後,斯蒂芬被抓,指控他殺了父親和老闆。遊戲流產,公司關門。科林因持有管製藥物被逮捕。選擇分屍:斯蒂芬第四次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穿黑色連衣裙,腰束金色皮帶。斯蒂芬向醫生稱父親去南部探親了。(已成心理素質超強的變態殺人狂哎~)出現第12種結局:斯蒂芬刪除了遊戲中的多餘選項,遊戲順利上市,表現完美,評測得滿分的5分。(諷刺意義:不成魔,不滿分。)。但不久殺父事敗,遊戲遭下架、被銷毀,斯蒂芬被關押。科林的女兒Pearl Ritman長大後,也是程序媛,在她父親遺物中找出這款遊戲資料,想翻新製作,也給弄得崩潰了,砸了電腦。

3

總之,《黑鏡:潘達斯奈基》,用了一種新玩法,無限性:突破屏幕內外的相隔(觀眾選擇走向);時間上穿梭(中間好長一段硬廣告Netflix,把21世紀的網路媒體介入到1984年去);多重平行世界;循環選擇或死循環;前面的選擇影響後面的發展??。許多人看出了《蝴蝶效應》、《楚門的世界》、《恐怖游輪》??90分鐘的正劇,拍足了300多分鐘(5個多小時)展示各種可能的結局。

我刷了300分鐘那版本,看了五小時,也是給繞得暈,整理出這些走向和結局。簡單來說,就是:一名遊戲開發程序猿,因兒時找父親藏起的玩具兔,導致母親意外去世,落下心理疾病。在開發遊戲的過程中,因為追求完美,想令偶像對自己刮目相待;老闆deadline的催逼,對父親的憎恨,停葯??各種因素,精神崩潰。出現幾種版本的結局:溫情的:靈魂隨母親出事故時一起死去。自殘的:跳樓而死。迷幻的:自己是父親的實驗品、自己只是入戲太深的演員、自己是遊戲中的一個角色。兇殘變態的:殺死了父親,再殺上門的老闆,同事兼偶像。以上種種走向、結局,看觀眾作什麼選擇,或會相信哪一個版本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路)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眾號: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