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創摩爾

  隨着坐落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東郊Ringwood區的Sage酒店(Sage Hotel)的竣工,這個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Eastland購物中心(Eastland ShoppingCentre)的改造徹底完成。

  這個項目吸引了附近大量的居民,因爲它把內城區的時尚帶到了墨爾本東部郊區。

  Shard作爲商場的出入口,是廣場中心突出的一個體量。這個體量由透明的玻璃圍合,頂部則有一個起伏的屋頂。

  中央商場的室內也進行了翻新,原來的Eastland購物中心設計了一個玻璃的覆蓋層,將其與新的城市廣場連接起來。

  室內和室外空間的有機組合,使得商場顧客有更爲豐富的空間體驗,也使該區域成爲Ringwood區和Maroondah市全新的公共中心。

  新的城市廣場顛覆了60年代時做的總體規劃,將原來封閉的空間打開,爲該地區的市民提供了一個適合聚集的公共場所。

  地面鋪裝營造出不同的效果

  場地還包括一個圖書館、市民中心、David Jones百貨商場、以及一些多層的停車場。

  圖書館立面爲一系列馬賽克窗口,建築立面根據功能分區對室內直射光線進行調節。從街道看過來,這些獨特的立面窗口形成抽象的團,掩飾又揭露了建築的內部行爲活動。夜間,這個龐大的盒體如同一個發光的燈籠照亮廣場,成爲Ringwood公衆活動中心最閃耀的新星。

  圖書館外貌

  Sage 酒店(Sage Hotel)一共擁有120間客房。這座六層的酒店大樓使用上釉的玻璃進行圍合,上釉玻璃的特殊紋理讓這六層的酒店大樓像是覆蓋了一層的白色起褶的窗簾一般,讓人印象深刻。

  晚上,從酒店客房透出的光線,將整棟建築變爲一盞光線不斷變化的燈籠。當汽車高速駛過時,呈現出一種動態感。

  夜景

  存量時代購物中心改造與升級

  現在購物中心這個行業,整個業態佔比、業種構成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前幾年百貨店之所以紛紛衰落甚至於倒閉,不僅僅是因爲規模和硬件的問題,更大是思想的問題,也就是說,太多傳統的百貨從業人員在理念上、思想上沒有真正跟上時代的步伐。

  根據統計,現在購物中心約5000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去改變?如果原來業態佔比構成是433,或其他方式,現在應該全面打破。這種打破不僅是同一個樓層,包括不同業種品牌的組合、不同樓層的組合。如果購物中心從業人員在這方面沒有深刻認識,或其他新型購物中心已經開始改變,開始創新,那這時候我們就落後了。

  現在的年輕消費者都會世界各地玩各種看,他們也見過很多有創意的商業空間、購物中心,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就會在內心有個比較,形成一類主流的偏好。當下精神消費是最新的概念,所以變則通,與其在原來的項目上費神,還不如完全打破。

  購物中心改造從何處入手?

  第一方面是調整商業定位,從院線中端百貨變成中高端購物中心形式。

  第二方面是改變建築結構本身,把單元重新分割,增加鋪位數,室內室外也做更多變化,儘可能增加了客流的環通性。

  第三方面是更新運營理念,在品牌結構上更加完善。

  在商業環境背景下,從百貨開始引領到購物中心的大環境,這背後也是消費羣體的消費習慣改變,這種改變大致有三種不同的體現。

  第一種,以前的百貨業以零售爲主,現在的購物中心以全業態的綜合性爲主,而背後是消費習慣。以前是購物,現在是喫喝玩樂,作爲消磨時光週末家庭聚會的場所,功能不一樣。

  第二種,在經營理念上,以前百貨比較多的是打折、抽獎,現在購物中心做了大量的市場推廣,會做很多IP展、藝術展。因爲購物中心自身定位不同、活動不同,但是我們靠服務靠內容吸引客流,這背後也是一個消費習慣。

  第三種,裝修風格、服務內容都有很大要求,公共區域是否整潔、洗手間是否便利,這也變成周末去哪裏的一個考慮因素。

  因爲消費習慣改變商業類型,而商業類型也引領了存量商業在改造過程當中所需要思考的一個點。放眼市場我們看到有各種類型:有些把比較高的樓層改成共享辦公室,租金得以提升。也看到部分購物中心把不太好租的地方引入大的展覽,反而變成一個亮點。還有在非核心區域開放式物業引入主題式街區,作爲特性吸引大量的客流,配套增加了餐飲銷售服務比,種種變化都是消費習慣的變化。

  和Eastland購物中心一樣,許多國外的項目都將酒店式的長租公寓加上商業配套和辦公融合在一起,甚至打造成了一個主題化公園,這也可能是未來國內商業地一個新的趨勢。

  綜上所述,改變的趨勢是消費者的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