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生1.jpg  

今天   來聽咪雅比說故事......

 

我的外婆是所謂的“日本語世代”
也就是在日據時代讀過日本書的孩子
小學第一次去日本就是爸媽帶著外婆和我們一起去的
印象好深刻的是
當時是流行在遊覽車上自我介紹、唱歌、看影片的日本團
裡面好多阿公阿罵拿起麥克風就唱起日本歌
然後就大合唱起來    甚至交流彼此小時候的生活
去買東西的時候總是靠會說日語的阿公阿罵們去溝通
上下車阿公阿罵都會熱情的跟日本司機聊天

漸漸長大....
想當年我選日文系當作第一志願的時候
外婆好開心
在我還不會あいうえお的時候就猛跟我講日文
像是有人可以跟她講深藏在記憶裡的語言
出社會幾年全家帶外婆去了北九州,沖繩,黑部立山.....

我永遠不會忘記外婆看到阿蘇山時泛著淚光說的話:
「我沒想過到了80歲還可以看到讀日本書的時候,小學課本裡面寫的阿蘇山」
(請自行轉換成臺語)

或許您家裡的長輩也是日本語世代
我剛敘述的場景也或許曾發生在您的身邊
甚至有些阿公阿罵也自己出了自傳留下故事
但......還記得海角七號嗎??
那些曾經以臺灣為家卻在戰敗後
不得不回去日本的灣生的故事有人關心嗎?

有的~請按下我分享的影片! 

 

海角七號拍攝之前好久好久(12年多了)

有個女孩很努力的盡一己之力幫助灣生回家
因緣際會之下我透過朋友的朋友而加了FB好友
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
雖然我只有默默的買果醬&書支持
每每看到Mika老師的文字or照片
總是會想要落淚
那是大時代下的無奈小故事

當院生的那些日子
繫上讓我們去思考很多事情
大大的歷史被寫成課本
小小的歷史卻會漸漸的淹沒在時間的洪流
讓小小的歷史也有發聲的機會很重要

從沒聽過"灣生"這個名詞的人很多
但並不會因為大家不知道這些人就消失
如果今天是你第一次聽到灣生這個名詞
那我也覺得很開心
至少多一個人看到了.......

下次去美麗的後山花蓮玩耍時
我想~
除了美麗的山光水色
我也想走走看看灣生們的鄉愁

(以上這段文字截取自咪雅比個人的FB,已經看過的親友們請復習~)

 

我期待許久的《灣生回家》這本書終於終於出版了!

其實我好久之前就預購了也收到一陣子了

但剛好遇上忙翻譯工作的事情

所以一直沒有上來分享

畢竟~這本書實在是太催淚了

晚上看一定會大哭的呀!!

腫著眼睛上班也太不妥XD

(對~說的就是我的好友淩淩)

 

收到預購書的時候還有一片光碟~我還沒能打開  心臟不夠大顆呀

灣生2.jpg  

三個紙包的御守  讓我感受到暖暖的溫暖

灣生4.jpg  

背面貼上灣生回家貼紙

灣生7.jpg  

開封~  吉  中吉  大吉  都收集好了

灣生5.jpg  

內容物長這樣~

灣生13.jpg   

拉近看一下  是寫著幸福的兩顆糖

我邊讀著書中的苦澀  邊含著幸福

是啊   22個故事  有苦有甜  有來不及  有此生無憾......

這份隨書送上的小禮  送到心坎裡了

(預購的朋友纔有收到喔)

 

看完上面分享的灣生的影片之後

是不是知道有一羣以臺灣為故鄉的日本人了呢?

關於書的內容我不多爆雷

請有興趣的朋友們買一本來看看吧

保證是本圖文豐富有笑有淚的書

洋蔥非常的大顆!!

 

接著讓我來聊聊這次我負責翻譯的冨永勝爺爺吧

灣生9.jpg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  我第一個動作就是翻到冨永爺爺的頁面

短短的十頁讓我看得激動萬分

在最後兩個頁面  逼出了我的眼淚

灣生8.jpg  

這張照片是我在做這段翻譯時印象最深的畫面

冨永爺爺用口琴吹奏著雨夜花  用已經不太標準的臺語唱出雨夜花

回憶臺灣生活  回憶母親而落淚的畫面

一一的重新浮現在我眼前

在那個夜晚   我一個人在電腦前面大哭

也不禁佩服起田中実加さん的堅強

收集起那麼多故事  是需要多少的勇氣與努力

更別說需要多少時間與金錢了

 

然後我看到了我最想知道的冨永爺爺的近況......

雖然我們素未謀面   只是透過影片來認識他

但我真心的想要知道他的近況

看到最後兩頁寫著2014.4月開始爺爺頻繁的進出醫院

怕來不及回來看紀錄片的消息

我又哭了......

這個18歲離開臺灣  以花蓮為故鄉

為了尋找兒時玩伴的長輩  走訪花蓮多次  得到的卻是大部份的玩伴都已去世消息的長輩

他的故事 他的日常生活  我透過影片知道了  將近兩個月的“朝夕相處”

讓我真心的祈禱並祝福這位灣生回家紀錄片男主角之一的冨永爺爺

在紀錄片上映時能夠親自返臺來參加首映

(註:有小朋友發現咪雅比寫的冨永的富字沒有寶蓋頭上的一點嗎?

        這是我的堅持!

        因為在影片中冨永爺爺有說過自己的冨字上面沒有一點

        而料亭在寫預約姓名的時候寫成富永  讓他很生氣

        所以在這篇文裡面  我用爺爺堅持的冨永  也是表達我對他的尊敬)

 

除了冨永爺爺之外  我還負責了小部份的片山清子及松本恰盛的影片

 灣生11.jpg   

片山清子是在強褓中就跟日本媽媽分開  被託付給臺灣人的女兒

一直在尋找日本的媽媽

直到因病住進養護中心

片山清子的女兒及孫女們還是努力的尋找

到最後只找到......

 

灣生10.jpg  

而松本恰盛雖然我只負責到一小部份

但看到他及女兒對臺灣食物的熱愛

還有“灣生”及“朝生”(日本殖民韓國時日本移民所生的)的大不同

也讓我留下好深刻的印象

 

 

這些故事雖然離我們很遠

就像我前面說過的大大的歷史會被書給記載下來

而小小的歷史卻可能會被時間的洪流給淹沒

我們沒有要去談論對或錯

畢竟時代洪流造就出來的故事   誰都無能為力

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  可以思考  可以感動.........

 

灣生回家 粉絲專頁   按個讚,接收灣生回家的後續發展吧!!

灣生3.jpg  

想現場被感動的朋友們來參加新書分享會吧!

記得帶上毛巾~

面紙跟手帕應該是不夠用的!!

愛哭包如我應該還會戴上墨鏡吧XDD

準備整場哭到最後...

 

灣生6.jpg  

最後~

看著書本內頁  MIKA用毛筆寫下的ありがとうね

我也想說ありがとう〜

沒有妳  沒有人紀錄下這一個個的故事

也請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 咪雅比碎碎唸 ♥♥♥

今年初我終於順利的從轉換跑道的隧道中走出來了

在我剛走出校園的時候

其實我是猶豫的~

原本的電子新“跪”生活還回得去嗎?

在研究所裡一直堅持的翻譯工作如果轉成正職真的能餵飽自己嗎?

就在我邊譯書邊玩耍(上海行)邊休息邊思考的同時

看到FB上的朋友-田中實加的近況說:

需要紀錄片翻譯   有難度  (大意是這樣啦)

 

不誇張  我大概只想了十秒就打開FB的私信傳了一句話:

MIKA先生~影片翻譯我可以接喔!

然後稍微說了一下自己的翻譯簡歷

隔天翻譯的統籌人就打電話跟我連繫

口頭稍微瞭解了一下我的時間跟翻譯經歷就說要寄硬碟給我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剛好

在那個我還沒開始面試的時間點

我剛交出譯書稿的兩天後

所有的事情就這樣銜接下來了

貓媽問我說不先找正職工作嘛?

我懂父母的擔心

但想當初我也是倔強任性的回到校園

我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

沒多說多解釋   

收到一個裝滿影片的外接硬碟之後就開始沒日沒夜的看影片翻譯了

開始翻譯的初期其實不是因為鄉音而被打敗

反而是因為富永爺爺說話時參雜的臺語跟原住民語跟舊地名之類的搞昏頭

但還好我的臺語還算溜

習慣之後腦子自動就把臺語分出來了XD

 

最後我想說的是

對於這次可以參與到灣生回家紀錄片的翻譯

我感到非常的光榮!!

也很感謝~

 

要不是因為旅友我不會輾轉知道田中實加  也不會一直關心紀錄片&書本

要不是因為研究所  也許我不會知道&關心灣生

要不是因為電子新跪時期做過一些影片翻譯   我也沒勇氣說可以接下

要不是因為剛翻完一本教授交代的書  時間上也不可能那麼剛好

......

 

然後

爸~媽~這就是我說的想用專長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呀!

 

前幾個月一個譯友跟我說:

「當初我們喫飯的對話我有謹記在心,撐過來了纔有今天。」

我還是想說:

所有走過的路都有它的意義  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時間會告訴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