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平日裏很少公開談論社會階級?

因為,高社會階級的人不願承認是自己有特權才成為高社會階級,他們覺得是天賦和努力,讓自己理所當然地身居高社會階級。

因為,低社會階級的人不願承認是自己水平低才活該變成低社會階級,他們覺得是高社會階級之人對自己的剝削和壓迫,自己才淪為低社會階級。

因為,階級的不平等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不公平現狀,談論這種現狀,更多是刺激人們的不滿情緒,而不是激勵人們努力奮鬥。

人生最悲哀之事,不在於對現狀的不滿,而在於對未來的絕望。階級固化就是一種絕望,它會讓較低階級之人以為,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提升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

奇怪的是,我這番話從來都不用對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的朋友說。他們都知道,縱向的階級流動是可能的,階級不會完全固化。只是,常見的縱向流動是代際間的流動,不是代內的流動。

也就是說,父母那一輩要一直努力,才能讓子女比自己高一個社會階級。自己的努力,很可能無法提升自己的社會階級,而是為子孫後代鋪路。

麻煩在於,全中國十幾億人,讀過大學的依然是少數。雖然現在大學生越招越多了,真正懂經濟學或社會學的大學畢業生,依然是少數。一方面是師資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素質的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急不來的。

在《教育理念的階級差異:窮人與富人的三觀有何不同?》一文中,我為大家描述了一個很悲觀的現實:

1.上層階級之人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建構人生意義而活著。雖然他們從事的具體工作天差地別,但他們通常活得很開心,很充實。

2.中層階級之人為了模仿上層階級之人而活著。他們心裡有許多壓力,行為上也很努力,想要變得更加優秀,更接近上層階級。

3.下層階級之人為了繼續活著而活著。他們不僅經濟上貧窮,還缺乏可支配的自由時間,也沒有高素質的朋友,頭腦中沒有知識,胸中沒有理想。

這三層階級的成員,不僅生來就不平等,他們在後天環境中所獲取的資源,也很不平等。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勢不可擋,沒有人有勇氣螳臂當車。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個樂觀的線索。有一類人跳到了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們不受這三個階級立場的約束,可以更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雖然只舉了恩格斯一個例子,但這類人其實很多。他們看透了遊戲規則,然後決定玩一些好玩的遊戲,不玩那些不好玩的遊戲。同時,他們還決定幫助遊戲中的弱勢羣體,叫他們也認清楚遊戲的本質,不要被遊戲給玩了。

為了討論的方便,我們就姑且將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稱之為「遊戲玩家」,將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稱之為「被遊戲玩家」。

遊戲玩家和被遊戲玩家其實是一條連續線上的左右兩個端點,我猜,整個人羣在這條線上呈正態分佈。大部分人處於中間位置,偶爾玩遊戲,偶爾被遊戲玩。小部分人分佈在兩端,經常玩遊戲,或者經常被遊戲玩。

一些人會好奇,不同的人生遊戲中,哪種遊戲更好玩呢?

大多數人正在玩的那個遊戲,叫做:以自己能消費多少奢侈品來判定自己的人生意義,所以要努力賺錢,努力消費。下面簡稱為遊戲1。

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遊戲玩家,會更喜歡這個遊戲:以自己能創造多少有價值的東西來判定自己的人生意義,所以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下面簡稱遊戲2。

遊戲1也算好玩,但我們總是會面對那些比自己玩得更好的人,在他們面前,我們會感到自卑,甚至會覺得世界很不公平。如此一來,我們只能在比自己玩得更差的人面前享受優越感,遇到比自己玩得更好的人,就會感到不開心。

遊戲2更好玩,因為當我們遇見比自己玩得更好的人時,會為他們感到高興。我們會向他們學習,讓自己也變得更擅長玩這個遊戲。當我們遇見比自己玩得更差的人時,也很願意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遊戲1的名字叫零和博弈。贏家之所得,全是輸家之所失。每一次比拼,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整個社會並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有些人變得更好,有的人變得更差。

遊戲2的名字叫正和博弈。參與遊戲者能實現雙贏或多贏的局面。每一次遊戲的進行,都會讓所有人都變得更開心,整個社會都會變得更好。只是,有些人進步得更快,有些人進步得更慢。

你是願意一輩子被遊戲1玩,還是願意和我們一起,玩遊戲2?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