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英國華裔女教師因有遭學生嘲諷 反被校長解僱

近日,英國一名華裔女教師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校長開除了,只因她教導學生"種族歧視會影響他們的未來"。

據英國《每日星報》報道,45歲的羅西塔·威爾遜(Rosita Wilson)是倫敦哈里斯小學學院本森學校的一名代課老師,她因擁有"中國血統",在代課第一天就遭到了學生的嘲諷。

羅西塔透露,當她一踏進教室,5年級的學生們就開始對她的種族議論紛紛,有的學生甚至用極爲冒犯的詞語嘲諷她。"我告訴他們,如果帶有這樣的眼光,當他們長大後去找工作會喫'閉門羹',因爲種族歧視是不被接受的。"羅西塔以演講的方式向學生們表示,"偏見"會怎樣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

然而,事發後,校方非但沒有對"種族歧視言論"予以高度重視,反倒將責任拋給了羅西塔。據瞭解,羅西塔被校長召喚,並被告知她對學生歧視言論的"反應"是不當的,她也因此被解僱。

校方發言人給出的解釋時:"任何種族歧視的事件都會引起重視,但我們強烈反對她對這次事件的看法。"

辱華不斷>>

NBA球員給中國拜年用"辱華"字眼 事後解釋:舌頭打結了

不久前,在NBA官方發佈的一段由NBA球星錄製的向中國球迷送春節祝福的視頻中,來自費城76人隊的球員JJ-雷迪克卻使用了種族歧視詞彙(chink)。

2月19日,JJ-雷迪克在其官方推特上表示,自己只是“舌頭打結”不小心說錯了,爲自己的“無心之失”感到抱歉。

雷迪克的消息迅速從籃球圈擴散到了中國社交網站上,激起網友一片譴責聲。NBA官方悄悄將雷迪克視頻的一段剪掉並重新上傳。

亞馬遜廣告被指辱華後緊急撤出

美國購物網站亞馬遜及網站購物平臺eBay,日前推出用上第三方賣家圖片的廣告,圖中白人男孩做出眯眼動作。此舉通常用作嘲諷華裔人士,廣告曝光後惹來網民狠批。事後亞馬遜已移除有關頁面,但未有作出解釋或道歉。

其中一名女網友留言指,看到這些圖片讓她感到受傷害,廣告明顯帶有華裔人士慣常被指有"眯眯眼"的種族侮辱性質;亦對亞馬遜爲了銷售產品而樂於利用這樣種族歧視圖片感震驚。她斥,亞馬遜此舉正傳遞"侮辱華裔人士爲可接受"的訊息予公衆,亞馬遜拒絕承認事件或致歉,令人覺得該公司不尊重華裔,並認爲可以無視或無禮對待。另有網民則直斥涉事廣告公然宣揚種族主義行爲,令人無言,要求亞馬遜解釋。亦有華裔留言此廣告不能接受,冒犯了華裔。

亞裔演員在英國遭歧視:演戲時被強制加“中文口音”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上的一篇報道,揭露了英國東亞裔演員的生存現狀,稱他們一直遭受着嚴重的種族歧視。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華人演員周麗端(Lucy Sheen)透露:“英國影視及劇場作品對東亞裔角色的呈現,十分樣板化,或往往涉及種族歧視的成分。”

據周麗端描述,英國影視作品中的東亞女性往往是纖瘦、長髮、性格服從的樣子,甚至被刻畫成“妓女”和“非法入境者”,而東亞男性則會被劇本設定成女性化的男子。

周麗端還表示,東亞演員很少獲得沒有指定種族的角色,也經常被要求在講話時加入“中文口音”。

哈佛大學錄取涉嫌歧視亞裔案

據美國中文網綜合報道,哈佛大學涉嫌在錄取時歧視亞裔的官司預計最早將於今年7月開始審理。這起訴訟是由公平招生學生組織(SFFA)發起的。該組織在2014年起訴稱哈佛歧視亞裔申請者,指責其限制亞裔錄取人數。

SFFA主席愛德華·布魯姆(Edward Blum)在一封電子郵件中稱,該組織認爲哈佛的招生政策違憲是顯而易見的。

哈佛大學發言人瑞秋·丹納(Rachael Dane)在郵件中稱:"爲了履行我們的教育使命,我們的招生考慮了整個人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卓越成就,還有他們向其他截然不同的人的貢獻以及從他們身上學習的能力。"

消除歧視>>

聯合國祕書長呼籲消除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

美國東部時間21日,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在當天的“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發表講話指出,當前反猶太主義、仇視穆斯林等仇外心理、種族主義和不容忍情緒日益高漲,極右翼政黨和新納粹主義觀點正在擡頭,難民和移民常被錯誤地視爲威脅。他呼籲國際社會應進一步促進寬容、包容和對多樣性的尊重。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爲紀念“沙佩維爾(Sharpeville)屠殺”慘案設立。1960年3月21日,警察在南非的沙佩維爾開槍殺害了69名參加反對種族隔離的和平示威者。6年後,聯大通過決議將這一天定爲“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並號召國際社會消除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

古特雷斯在講話中表示,每年的這一天,當我們重申明確拒絕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和不容忍行爲之時,沙佩維爾的記憶都會在心中喚起。但不幸的是,類似的態度仍舊存在於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和社區。

古特雷斯說,今年是《世界人權宣言》簽署70週年。70年來,人類在實現自由平等、消除經濟苦難與剝削、提升婦女權益,以及將侵犯人權者繩之以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該宣言的目標與現實之間依舊存在差距,在終結歧視方面,人類依舊任重道遠。

古特雷斯強調,國際社會必須堅定地反對那些宣揚種族優越感,貶低移民和外來人口的領導人,必須保護青年一代免受不容忍和種族隔離思想的毒害。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傑出的領袖——像曼德拉那樣傑出的領袖,有勇氣、有原則地去反對各種形式的不容忍、種族主義和歧視,而這正是聯合國所倡導的價值觀。

這些動作也是辱華>>

1、“中國眼”或“木蘭眼”

在歐美人眼裏,黃種人都是小眼睛,所以一些人經常會用眯眼的動作來嘲笑亞洲人。但是,不應該用別人身上某一部分來定義一個人或者一羣人。

阿根廷外援拉維奇的一張“丹鳳眼”照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美國“模特”Gigi Hadid又惹事!起因是Gigi的妹妹Bella Hadid在推特分享一則視頻,視頻裏面Gigi拿着一個佛像餅乾做出眯眯眼的動作,被外網指責歧視亞洲人,此事一出Gigi瞬間登上推特熱搜。

2、Chink

在美語中,Chink(或chinki、chinky和chinkie)是對中國人或華裔極具種族侮辱性的蔑稱,相當於英語中的Nigger(黑鬼)。在電視、新聞報道、書刊雜誌以及歌曲歌詞中,都應避免使用Chink這種蔑稱。

根據維基百科提供的信息,Chink 的發音源於中國人的禮貌用語“請-請”(Ching-Ching)。而根據Random House Dictionary的詞源解釋,Chink的含義來自西方人對中國人的narrow-eyed(窄小的眼睛)的印象。

由Chink構成的美國俚語Chink in the Armor,其字面意思是“盔甲裏的中國鬼子”,實際用來比喻“某人身上的弱點”。

曾經,ESPN移動平臺網站頭條出現了關於林書豪的文章,但標題爲“Chink In The Armor(穿鎧甲的中國佬)”,其中Chink(中國佬)爲對中國人的蔑稱,這是一個帶有很強種族歧視的詞彙。在標題懸掛了大約半個小時之後,ESPN才做出了修改,將其改爲“All Good Things”。而在ESPN晚些時候的《體育中心》節目中,主持人同樣使用了“Chink”一詞。

3、Chinaman

單純從英語的角度,Chinaman似乎看不出什麼歧視來,它應該跟Englishman(英國人)、Frenchman(法國人)或者Irishman(愛爾蘭人)一樣,是表明某個人出身國家的正常稱呼。

但是Chinaman偏偏不一樣,當代美國主流社會,特別是華人社羣,都認爲這個詞帶有種族歧視色彩,並呼籲避免使用它。

隨着對華人歧視和排擠的加劇,這個詞的意味越來越消極。1892年,美國通過了禁止中國人入境的傑瑞法案(Geary Act),其中也使用了Chinamen。漸漸地,Chinaman還被用來蔑稱其他亞裔移民。在英文中"Chinaman"和"Nigger"(意:黑鬼)的用法是相同的,都表示蔑視,帶有種族歧視。

4、Ching-Chong:最著名的敏感詞

Ching-Chong到底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在這些人耳朵裏,華人說漢語就是這個味道,甚至亞裔說母語都是這個味道。

在美國,Ching-Chong被認爲是一個百分百的種族歧視詞語,它的歷史很“悠久”,歷史文獻記載,在20世紀初,華裔和亞裔孩子在學校常常會被同學用下面這首兒歌欺負:

Ching Chong, 中國佬

就坐在牆頭

過來一個白人

切掉他尾巴

姚明進入NBA早期,奧尼爾在被問到對這位小巨人的看法時,他自己編了一串“鯊魚中文”:“告訴姚明,‘ching-chong- yang-wah-ah-soh。’”這句話沒有字面意思,只是羞辱而已。當然後來奧尼爾也道了歉,姚明很大度,幽默地說:“中文很難學,我剛學說話的時候也覺得特難。”

5、Dog eater

這個詞來自所有亞洲人都喫狗的刻板印象,與“rice eater”一樣,都是嘲笑亞洲人是野蠻人的侮辱性表達。

6、Ling Ling

如果這根本不是你的真名,外國人卻莫名其妙地用這些名字來稱呼你,就是在歧視你。如果你到外網去搜“LingLing”,就會發現與這個名字相關的網絡流行圖,全是和喫狗相關的。

在美國,很多小朋友觀看的動畫片都有種族歧視的色彩。

比如迪士尼電影《貓兒歷險記》(The Aristocats),有特別多的種族歧視畫面。

(北京時間綜合,資料來源環球網、人民日報等)

看你愛看,爲你精選。北京時間用戶羣現已開放,歡迎大家掃碼進羣,和北京時間核心用戶一起聊新聞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