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七旬岁的徐伯伯在十年前出现老花眼,最近眼睛常看不清楚,点了眼药水也没改善,就医后才发现双眼罹患白内障,医师建议施以手术治疗,置换人工水晶体。食药署表示,人工水晶体的设计日趋进步且多样化,患者可依本身的生活习惯、职业做选择,也可至该署网站的许可证资料库查询医材相关资讯。

食药署指出,白内障是指人体眼球内的水晶体发生混浊现象,导致光线无法穿透水晶体,影像无法聚焦于视网膜,于是患者视力下降。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性或外伤所造成外,主要原因大多是后天性的老年性白内障。严重白内障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方式置换人工水晶体为主。

人工水晶体在临床上运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作用原理为依照人体眼球内水晶体的屈光特性,利用合成塑脂、矽质或压克力等材质,合成具有屈光特性的人工水晶体,用以取代原有水晶体的屈光聚焦功能,帮助影像投射聚焦于视网膜,以恢复患者视力。

食药署表示,目前白内障最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为「超音波晶体乳化术」配合植入可折叠式人工水晶体,只需一个小切口,将超音波探针伸入眼内,利用超音波探头的震动机械能将白内障晶体乳化成碎片,将其吸除干净,再植入人工水晶体来取代原有的水晶体。其优点为手术时间短,术后多数不需住院,且可快速愈合并迅速恢复视力;但也具有危险性及副作用,如角膜内皮细胞受损、眼内炎、视网膜剥离等,其中较常见的仍属二次白内障和人工水晶体偏位。

人工水晶体的设计日趋进步,由「传统硬式球面镜片」,发展至目前最新的「可折叠式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水晶体」,使术后愈合时间降低并提升视觉品质。

食药署提醒,虽然产品选择性增加,但各种产品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在接受人工水晶体置换术前务必与眼科医师充分沟通,依照患者的病情、职业、生活习惯等,选择适合的人工水晶体,并遵守医院提供的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后感到不适或其他眼部问题,需立即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