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陳建仁昨日出席「家暴防治二○週年」活動,強調以家庭為中心,健全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性,並盼藉由跨部會合作,達到社區暴力零容忍的目標,讓每個人都享有免於暴力的生活權利。

陳建仁致詞時表示,今年是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二○週年,家庭暴力是全球性的問題,因為它不僅侵犯個人最基本的身體自由和人身安全,更與婦女權利、性別人權、老人人權、婦幼及身心障礙者的人權息息相關。

陳建仁提到,臺灣實施家庭暴力防治法二○年來,不僅引入民事保護令制度,而且建構了以被害人為中心的保護服務機制,使家庭暴力倖存者從孤苦無援到得以求助、從心理慰藉到庇護安置、從生活困頓到實質援助、從面對司法的恐懼到獲得法律諮詢的協助。

陳建仁認為,臺灣是亞洲最早實施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國家,也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他希望在家庭零暴力的防治上,臺灣能夠成為亞洲各國學習的對象。

陳建仁指出,家庭暴力涉及性別、文化與社會影響等各種層面的因素,依衛福部二○一六年的推估,臺灣十八到七十四歲的婦女當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曾經遭受親密關係伴侶的暴力,以精神暴力居多,其次則是肢體暴力。

另外,隨著社會環境改變,暴力家庭的成因也越來越複雜,除了婚姻衝突、家庭關係混亂或疏離外,還有貧窮、失業、酗酒、吸毒、精神疾病等多重風險因子,都讓婦女受暴、兒童虐待及老人虐待的通報案件逐年升高。

他認為,我國家庭規模逐年縮小,單親家庭及隔代家庭明顯增加,這些因素都讓家庭支持系統減弱,風險因應能力下降。因此,如何透過政府政策及社區力量,重新建構社區鄰裏間的互助與信任,強化社會網絡連結,及早辨識高風險因子,提供多重的支持和服務介入,實為預防及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的當務之急。

陳建仁強調,今年二月推動的「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就從經濟安全、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等面向,支持服務與防治措施,結合各部會的力量,期望讓家暴的風險降到最低,並達到社區暴力零容忍的目標,讓每個人都享有免於暴力的生活權利。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寶靜、法務部次長蔡碧仲、立法委員李麗芬、周春米等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