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問題提的非常好,如何從癥狀來自檢我們是否患有骨關節炎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骨關節炎也叫退變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最主要的病理表現是關節軟骨有了磨損,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骨贅的形成,關節的疼痛以及反覆的關節積液。骨關節炎到了晚期,是導致老年人殘疾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夜間痛,以及靜息痛,不能行走,否則就會有劇烈的關節疼痛。需要關節置換才能解決問題。所以如何早期發現問題,早期給予治療顯得非常的重要。

骨關節炎早期的幾個經典癥狀第一.上下樓梯的時候出現關節痛。

其實很多人的骨關節炎,早期的病變都是發生在髕骨與股骨關節的。由於關節的使用髕骨與股骨後方的軟骨的磨損,那麼一旦磨損之後,關節就會出現缺乏潤滑的情況,有的時候患者會在夜深人靜屈伸膝關節的時候會聽見沙沙的響聲。特徵性的癥狀就是:上樓梯或下樓梯的時候誘發明顯的疼痛,但是走平路的時候反而沒有絲毫癥狀,所以說這個階段骨關節炎非常容易被人忽視,但是也是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治療的,因為在這個階段是唯一一個可以逆轉回去的階段。這個時候呢,我們可以到醫院做一個普通的x光檢查,價格也比較便宜,耗費的時間也比較少,基本就可以發現髕骨後方是否有少量的骨贅形成,是否有關節間隙狹窄。

久坐或久站出現關節的酸脹、不適以及僵硬感,尤其以關節後方為主。

如何去理解這個癥狀?在我與長期的骨關節炎患者問診獲得的經驗來看。很多早期或中期的骨關節炎患者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坐著一段時間之後,在改變體位想站起來的時候會覺得明顯的關節有疼痛或有酸脹感。有的患者甚至需要雙手按住兩側的膝蓋,才能幫助自己站起來,但是行走一段時間之後,關節又再次的變得非常正常,沒有任何的癥狀。

很多患者呢,會覺得膝關節後方發「困」。這其實是由於關節後方關節囊的無菌性炎症,或者說是因為骨關節周圍出現了骨刺刺激到了關節後方的肌腱或軟組織導致的。因為在我們膝關節前方几乎只有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所以癥狀一般都在後方出現。

如果有這樣的癥狀,我們只需要做一個初步的膝關節x光檢查,根據x光的表現,我們會判斷骨關節炎是否存在以及骨關節炎在哪一個階段,從而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關節出現明顯的蹲起疼痛

但是如果當骨關節炎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明顯的蹲起之後的關節疼痛。這時候一般說明,關節內軟骨出現了明顯的缺損,或者說是因為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導致了半月板等關節內的軟骨結構出現了問題。在屈伸關節的時候,尤其是屈膝的時候會增加關節內壓力誘發了關節的疼痛。那麼此時我們建議患者做的應該是膝關節的核磁檢查,明確關節內的軟骨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患者能接受的話,同時做一張x光檢查,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手指的一些表現也暗藏玄機

很多骨關節炎的病人會在手指上有一些早期的表現。這些表現比較容易被人忽視。

像上圖一樣,很多骨關節炎的患者在手指的遠節指間關節會有出現明顯的小的隆起,形成樣結節樣的改變。通常排x光並不會發現什麼特殊的問題,是軟組織發生了一些增生,這就是骨關節炎的早期表現之一Heberden結節。如果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多數提示患者骨關節炎的可能性非常大。骨關節炎發展到中晚期的時候,患者的手指也會有一些表現。

Bouchard結節通常代表著骨關節炎發展到了中晚期,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會出現這個結節。對於骨關節炎的病人,不具有特異性。

以上呢,就是對如何從癥狀來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骨關節炎的一些解答,早期的癥狀通常都比較隱蔽,也容易被人忽視。所以當您出現了以上這些癥狀的時候,一定去醫院找骨科或運動醫學科的醫生做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骨關節炎,發展到晚期必須通過關節置換才能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辦法。

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吧,謝謝!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煩請文末點贊,並關注公眾號!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人到中年,很多人的膝關節開始退化,但是膝關節退化從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癥狀,甚至有些人大部分情況下並沒有什麼不適,只是偶爾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點不舒服,也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原因。這也是很多膝關節骨關節炎在早期得不到重視和治療的原因之一,因此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膝關節的退變從髕骨軟骨開始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從很早的階段就能幫助我們判斷膝關節的退變,那豈不是可以挽救很多人的膝關節,不至於到了很嚴重的時候才能做出診斷。

其實,這樣的測試是有的,測試的核心就是判斷關節的軟骨有沒有問題。在膝關節中,最早退變的是髕骨,髕股關節炎是膝關節骨關節炎最早出現的部位。說起來,髕股關節炎似乎很高深,其實很多年輕人所患的「髕骨軟化」就是這個病。

為什麼膝關節的退變通常會出現在髕骨呢?因為人體膝關節的關節面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髕股關節面,內側脛股關節面,外側脛股關節面。在這三個部分中,膝關節的槓桿核心就是髕骨,大腿肌肉靠的就是髕骨的支撐和牽拉,才能使得上力量,使得膝關節可以自由屈伸。這個牽拉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髕骨的軟骨面最早出現退化。

也就是說,用的越多、承受壓力越大的部位,退化的越早。

單腿下蹲,判斷膝關節好壞

這個測試省時、省錢,不需要到醫院,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

單腿下蹲具體方法:

在沒有任何負重,也不藉助外力的情況下,一隻腿站立,膝蓋稍微彎曲,另一隻腿彎曲,腳尖略高於地面,保持這一體勢,然後整個身體盡量往下蹲,過程中緩慢進行,儘可能保持身體平衡。幾秒鐘後,再站立,回到初始姿勢。

部分人因為身體平衡性不佳,導致整個動作無法連貫完成,這是正常的。也有些人因為平日針對肌肉力量的鍛煉不夠,下蹲中加壓過度,短時不耐受,出現酸脹現象,也很常見。

關鍵是注意在下蹲的過程中,膝關節有無感到痛,只有痛才意味著不正常。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煩請文末點贊,並關注公眾號!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您好!請關注「懷賢健康」!懷賢健康集合三甲醫院骨科專家,在線為您解答各類骨科疑問及指導,讓您健身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主要是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一般骨關節炎發生在老年人,常為膝關節最為多見。

怎麼判斷是否得了骨關節炎?

一、臨牀醫學檢查

1、X線平片檢查:

可以發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囊性變,關節脣樣增生,關節內可見遊離體。

2、CT和MRI檢查:

可在早期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改變。

二、常見的癥狀

1、局部疼痛

疼痛常發生在勞累、關節損傷或受風、寒、濕等不良環境因素刺激後發生。患病初期只是在活動後感到疼痛,休息時疼痛一般減輕或消失。

2、關節僵硬感:

關節僵硬感是骨關節炎的常見癥狀,多數時間都會出現在早晨或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開始活動時,常感到關節疼痛、僵硬,經過一段時間活動可緩解,一般不超過30分鐘,也稱為關節膠著現象或稱為休息痛。

3、關節摩擦音:

關節活動時可聽到關節有摩擦音。關節摩擦音,這是由於局部軟骨缺失和關節面凹凸不平,相鄰骨面摩擦造成的。 就會出現咔的響聲。

4、活動受限

關節開始出現疼痛,受累關節以疼痛和壓痛為主,並可因關節疼痛較劇而出現抗痛性肌肉痙攣,導致關節活動部分受限,當疼痛得到控制後,關節活動障礙即可減輕。

自己在家中可以做以下動作來判斷膝關節骨關節炎:

當患者取坐位時,活動膝部的同時,一手按壓在膝關節上,關節活動時就會聽到輕輕的咔吧聲。

懷賢健康醫生提醒你:骨關節炎磨損的越厲害就會越影響你的正常生活,所以要早發現早治療。

祝您早日恢復健康。請關注「懷賢健康」,懷賢健康集合三甲醫院骨科專家,在線為您解答各類骨科疑問及運動指導,讓您健身的同時享受運動的快樂。


劉醫生談骨論筋??骨關節炎的初步判斷??

骨科門診上每天都會有很多骨關節炎病人。多見於中老年人,因內分泌原因女性多於男性。很多嚴重的膝關節骨關節炎出現羅圈腿。如何判斷是否得了骨關節炎呢?

什麼是骨關節炎

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軟骨磨沒了,有長出了骨刺。還有滑膜的炎症。多發於膝關節、髖關節、手指關節等。

大家可以關注我,以獲得更多的醫學知識。

骨關節炎的癥狀

1.疼痛。初期輕微鈍痛,並不嚴重,以後逐步加劇。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有的患者在早晨起來時和靜止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為休息痛。但活動量增加時又會疼痛加劇。天氣變化、潮濕受涼可誘發或加重疼痛。

2.關節活動不靈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後不能立刻活動,需活動一會兒纔行。嚴重的伸屈活動不到位,如蹲不下,站不直。

3.關節活動有摩擦聲。老百姓形容嘎吱嘎吱響。

4.後期關節腫脹明顯。合併滑膜炎時可有積液。再發展就出現關節變形。

因膝關節骨關節炎最多,以它為例子說一下。疼痛大部分出現在膝關節內側。上下樓梯或爬山時疼痛明顯。蹲下起來時疼痛伴障礙。把手放在膝蓋上活動膝關節時能感覺到嘎吱響。

骨關節炎的治療

骨性關節炎為退行性改變,就像自行車騎了好多年再怎麼修也不會變成新的。但適當治療能減緩發展。

1.保護關節,避免過度負重活動或損傷。適當減肥。嚴重時休息,可理療。

2.藥物治療。玻璃酸鈉,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都有明確的保護作用。並適當補鈣。疼痛時應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

3.手術治療。關節鏡清理或者關節置換。

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些許的幫助。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關節炎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病,在我國患病率很高,多見於中老年人。關節炎的病人常常會出現關節疼痛難忍,後期甚至會出現關節變形、無法走動等癥狀。

關節炎的高發人羣主要是一些經常久坐的上班族,或者存在熬夜、酗酒等壞習慣的人羣,還有身形比較肥胖的人。如果是這一類人中的一個,那麼就要小心自己會不會患上關節炎了。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有關節炎呢?

有幾個判斷標準:關節的紅腫以及長時間的疼痛,這種疼痛是很明顯的,只有關節部位出現疼痛。這是很典型的癥狀,然而許多人不以為意,認為只是單純的疼痛,會自然恢復,錯過了治療時機。

另外,關節炎的患者會在天氣變潮濕或者變涼的時候發生關節痛,因為此時寒氣濕氣入侵關節就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這也是典型表現之一。當關節已經疼痛到影響走路的時候,最好馬上就醫檢查。

我們要如何預防關節炎呢?下面給出幾點建議:

1、年輕人要注意不要經常久坐,保持一個姿勢。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保持適當的運動量,掌握一些對關節有益的鍛煉方式,比如自我按摩等。

3、如果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多保護好關節,天氣變化時多進行關節的保暖。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廣東骨科專家團】。


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病痛之一,最常見的表現在膝關節。

疾病診斷:關節退變,骨性關節炎

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骨贅形成,骨質增生遊離體形成,邊緣硬化,交叉韌帶止點鈣化等。

點擊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有問題請下方留言!

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表現為:走平路時疼痛不明顯,上下樓梯上下坡時疼痛明顯。下蹲,上廁所時站起非常困難,膝關節明顯疼痛。

膝關節兩側會有痛點,每個人的表現位置和疼痛的方式不一樣。

作為臨牀醫生,診斷的最主要幾個環節則為:1.女性患者的年齡通常情況下大於35歲,男性多45歲以後出現。

2.長時間站立或者下蹲生活工作史

3.完成照片檢查,符合上述x線描述表現。

4.通過體徵問詢和體格檢查,排除常見的其他膝關節疼痛病變。


骨性關節炎是由於老齡化,肥胖,外傷導致的關節軟骨變性壞死增生,引起骨刺等變化,刺激局部組織發生慢性炎症,主要的癥狀是疼痛,活動受限,關節變形,一般來說X線可見骨質增生表現。是一種退行性改變,機器用久了磨損也很正常。

當然關節疼痛不排除其他原因,比如膝關節疼痛可能是退行性骨關節炎,也可能是韌帶斷裂等,這個時候仔細的查體和輔助檢查就很重要,一般來說MRI對於軟組織疾病的診斷比較有優勢

骨性關節炎的治療:需要控制體重,肥胖的人膝關節更容易受損,其次是鍛煉肌肉的力量,當肌肉力量強大可以減輕骨頭的負重,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羣,腰背部肌羣力量強大起來後腰疼癥狀也會緩解。其次,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包括低頻,熱療、蠟療、超短波、衝擊波,嗯效果還不錯

我是愛跑步的小醫生,我也熱愛生活。

在我國大約有1.2億人患有骨關節炎,已成為影響公共健康的慢性關節疾病。

骨關節炎常見的是膝骨關節炎、髖骨關節炎和手骨關節炎。

生活中哪些信號提示可能患有膝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往往勞累後出現,有的病人夜間疼痛明顯,無法入睡。常見的癥狀是膝關節活動疼痛,開始是間斷出現,上下樓梯明顯。逐漸會出現膝關節活動受限,積液,關節活動時可出現彈響,骨摩擦,走路時一瘸一拐,時間長了疼痛持續可出現關節畸形。

自我判斷時注意以下信號:膝關節活動不自如,早晨起牀或者長時間不動後關節如同上了鎖似的,關節僵硬,活動時咔嚓咔嚓聲或有骨摩擦聲。關節腫大或變形更應引起注意。

希望幫到需要的人,謝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首先還是癥狀,根據這樣癥狀看看是否有骨關節炎的情況。膝關節痠痛、上下樓梯疼痛、下蹲困難、蹲下或坐下後需要攙扶才能站起、關節活動出現「喀嚓」異響或者「沙沙」的摩擦聲等癥狀,都是骨關節病的典型癥狀,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第二。有些特殊癥狀。骨關節炎癥狀——休息痛。

第三,就是醫院的檢查了。

當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要注意是否骨關節炎了。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主要是指退行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炎關節炎主要是指膝蓋。

人體的膝關節每天既要大量的活動,還有承受身體大部分的重量,所以隨著年紀增長很容易出現退行性變,繼而發生骨關節炎。

退行性骨關節炎關節炎主要臨牀表現就是:

1,膝關節疼痛不適,走路或活動時候疼痛,局部紅腫熱痛,有些關節腔積液的患者出現明顯腫脹。

2,膝關節活動受限,不能下蹲,或者上下樓梯腿發軟並出現疼痛,蹲下後不能站立。

3,膝關節畸形,膝關節病變持續發展出現內翻或者外翻畸形,髕骨錯位。

4,膝關節特別怕冷,活動有彈響,退行性變的膝關節經常出現膝蓋涼瘦瘦的,怎麼包裹都感覺到冷,還有膝關節活動時候經常有聲音出來,或者絞索卡殼的感覺。

當出現以上這些情況的時候,就可能是出現退行性骨關節炎了。

退行性骨關節炎需要減輕體重,減少負重,膝關節保暖,佩戴護膝,口服氨基葡萄糖,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或者消炎鎮痛液,必要時候手術幹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