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施玻璃樽回收由去年底推遲至明年上半年。

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最快二○二○年實施,為爭取通過條例,加強周邊回收配套亦刻不容緩。政府原定去年第四季向立法會提交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附屬法案,如今延至今年上半年提交,而全面實施玻璃樽回收亦由去年底推遲至明年上半年。政府早年向兩間回收承辦商批出五年玻璃樽回收合約,回收量未如預期,承辦商促請當局盡快落實徵費,加大回收量,同時建議徵費水平,由按玻璃容器每公升收費一元,調高至每公升二元五角,否則不足以支持營運。

資料圖片

玻璃樽回收量偏低。資料圖片

政府早年批出兩份玻璃管理合約,碧瑤廢物處理及回收有限公司在二○一七年十一月投得新界及港島區的玻璃樽回收,而香港玻璃再生有限公司在去年五月投得九龍區,主要在餐廳、酒吧、屋苑設立回收點,收集飲品及醬料等玻璃樽,政府按回收重量向該兩間承辦商支付服務費。合約訂明每年回收量,首年共一萬五千噸,三年內達每年回收五萬噸,每年至少要達到六成,否則會扣減服務費;而當中每月向政府提交不少於二百五十噸玻璃砂。

每公升一元加至2.5元

碧瑤在新界及港島設一千七百個回收點,經人手分揀出垃圾,再以聲波震碎技術將玻璃樽打碎為玻璃砂,供應青洲英坭廠及玻璃磚廠,碧瑤回收項目經理鄭眾宏指,回收物夾雜垃圾,包括膠樽、廚餘、阿加力膠擺設,甚至瓷器福祿壽和杯碟,「酒吧回收玻璃樽夾雜海鮮大餐和嘔吐物,政府真是要做好教育工作。」

他指,去年上半年需時設廠及調校設施,現每日回收約二十至四十噸玻璃樽,要追回數量。至於香港玻璃再生每日在九龍區回收約二十多噸玻璃樽,總經理馮華洪指,首年合約回收五千五百噸,翌年一萬四千八百噸,其後每年一萬八千五百噸,頗具挑戰性。他指,去年五月至今向政府提交二千二百噸玻璃砂。按政府要求,環保署會要求兩間承辦商在指定期限內補回。

資料圖片

料政府初期仍要補貼

馮華洪指,他們想做高端回收出路,不止打碎做玻璃砂,而是分類打碎做玻璃片,出口東南亞循環再做玻璃樽;又與生產商研發納米地磚,適合在商場及家居鋪設,有別於用來鋪路的砂磚,但目前回收量不足,期望盡快通過法案,增加回收量。他指,政府建議按玻璃樽容量徵費,每公升徵費一元太低,認為至少加至二元五角,否則難以升級再造。

協助政府為回收承辦商在社區設立玻璃樽回收點的世界綠色組織,高級政策倡議及項目經理黃俊賢表示,提高徵費水平或會引起飲品生產商反彈,預料政府初期仍要作一定補貼。

資料圖片

環保署表示,政府會將徵費全數支付生產者責任計劃的運作開支,初步預計有關徵費水平與公眾諮詢的指標相約,即每公升一元左右,附屬法例今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審議,並訂明徵費水平。署方指,去年兩間承辦商的玻璃回收量為一萬三千噸,按年升六成;截至今年一月,已將六千三百噸經處理的玻璃砂分別送至環保水泥及地磚製商商,以及環保署指定貯存設施。而餐飲回收點已增三倍,屋苑回收點逾一千五百個,務求逐步達至全年回收五萬噸,即整體生產量一半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