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焦裕祿等人的精神內核是西方式聖徒,而不是東方式善人。在中國水土不服很正常。


實名反對以上所有答案。

馬克思主義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俗語也說「無風不起浪」。在評價一個意識形態,一個文化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其所在的前提,然後再通過前提對文化進行推理。

眾所周知,人的「三觀」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在文化體系中,主要矛盾實際為價值觀。世界觀是價值觀的前提,而價值觀——特別是對自我價值的評定情況對比他人價值的評定情況的時候——決定了人生觀。文化又基於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在生產力,分工,所有制,階級鬥爭等組成整個人類社會的要素中,影響文化(特別是價值觀)的實際上是社會的分工。

有了以上結論,我們可以開始推理雷鋒精神是怎麼一回事了。

人需要面對他人的時候確定的價值,這就是所謂自尊。一般的說,當一個人已經擁有面對社會大多數人對比的時候較不同的價值的時候,這人就會變得健康,自信,為此努力提升自我。人的價值實際必須由他人對比得出,人的價值穩固也必須和他人互動,人在社會上的行動都和他人息息相關。一個人幻想自己是一個優秀的短跑運動員,每日會進行晨跑,但是若這人見到一個真正的短跑高手,他一定會換一個地方去跑步,因為只有換一個地方他才能享受大眾的讚美。一個人要保持自己在社會的價值,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保持獨立性。雷鋒精神對於價值塑造,也就基於對人的社會角色的獨立性。具體來看雷鋒是一位戰士,他努力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卻又做了許多副業,並努力助人為樂。雷鋒的軍事技能會不如人,但是他的助人為樂卻勝於人,這就保障了他的社會價值的獨立性。我們常說的笑話「一個不願意當(a職業)的(b職業)不是好(c職業)」,也是基於這個原理的。

既然如此,那麼雷鋒精神必然基於一定的分工條件當中,即基於人對社會上的各種勞動進行的時間分配。這很好理解——雷鋒如果是一個被瘋狂加班的社畜,恐怕他就是有天大的善心也難助人為樂。而分工又被一定的生產力,階級鬥爭,所有制等「經濟基礎」所決定,所以探討分工,也需要探討它存在於什麼條件下。雷鋒是活在一個以勞動為光榮,每天下班都能輕鬆休息,上班能和周圍人社交,感受的勞動壓力不大的社會中的。因此雷鋒才能通過「雷鋒精神」的實踐,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問題,某些人肆意的胡亂攻擊其實也不過只是他們想像力貧瘠的表現罷了。然而,正如雷鋒精神基於一定的「經濟基礎」,這些人和雷鋒精神對立的價值觀必然也基於一定的基礎下。當社會對人進行大規模的異化,拜金主義充斥了整個社會,人互相比較不過僅僅只能依靠金錢的情況,我們怎麼能夠指望大家的文化不和雷鋒精神對立呢?仍然是那句話:「無風不起浪」。雷鋒實際上倒也是個「個人主義者」,他所做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的,在這點上和拜金主義文化影響下的諸位沒什麼不同。至於拜金主義如何消除,卻要待運動——上一次一系列開始砸爛封建文化,注入新文化的運動不過是不到一百年前的事而已。

以上,感謝你的閱讀。


雷鋒,作為毛時代樹立精神榜樣的典範。他是崇高的,是高尚的,卻同時也是虛幻的。虛幻並非要否認雷鋒這個年輕人的存在,而是說這種個體在現實生活中本身非常稀少,這種行為模式在現實中不具備可行性,其次我們所看到的雷鋒很大可能出於政宣的目的做了一些人性化的改造。為什麼要造一個雷鋒出來呢?我想其意義大概等同於封建時代的忠臣烈女,尤其在社會物質生產十分低下的時代,人是沒有道德感的。所以直接給民眾樹立一個精神榜樣。

所以以後要是有人問起雷鋒到底存不存在,你可以反問他一句,封建時代那些忠臣烈女存不存在呢?我想是存在的,畢竟皇帝御賜的牌匾還立在那裡,大聲主張著些什麼。


轉個微信朋友圈吧

人做好事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事,如果短暫的生命實現了一輩子做好事的可能,那麼有些人活的很長,可是時時處處為自己做好事。這類人為了使自己的行為道德合理化,勢必要在眾多名人中樹一個楷模,再踩一個英模,如果踩不了就把他神話,說他是神是聖徒我們人類學不了,或者把他虛無化,說他不存在,他做不到,我們人類都被騙了。


思想是關於現代人對於雷鋒精神的看法

雷鋒本人很可愛

但有些宣傳太過神化


如果組織是聖卡爾騎士團,那麼雷鋒就是騎士團的聖徒。果然羅馬正統在華夏啊。


主動幫別人洗襪子,洗衣服,給別人捐錢,而且持續地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