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焦裕禄等人的精神内核是西方式圣徒,而不是东方式善人。在中国水土不服很正常。


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俗语也说「无风不起浪」。在评价一个意识形态,一个文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其所在的前提,然后再通过前提对文化进行推理。

众所周知,人的「三观」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文化体系中,主要矛盾实际为价值观。世界观是价值观的前提,而价值观——特别是对自我价值的评定情况对比他人价值的评定情况的时候——决定了人生观。文化又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在生产力,分工,所有制,阶级斗争等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要素中,影响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实际上是社会的分工。

有了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开始推理雷锋精神是怎么一回事了。

人需要面对他人的时候确定的价值,这就是所谓自尊。一般的说,当一个人已经拥有面对社会大多数人对比的时候较不同的价值的时候,这人就会变得健康,自信,为此努力提升自我。人的价值实际必须由他人对比得出,人的价值稳固也必须和他人互动,人在社会上的行动都和他人息息相关。一个人幻想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每日会进行晨跑,但是若这人见到一个真正的短跑高手,他一定会换一个地方去跑步,因为只有换一个地方他才能享受大众的赞美。一个人要保持自己在社会的价值,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保持独立性。雷锋精神对于价值塑造,也就基于对人的社会角色的独立性。具体来看雷锋是一位战士,他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却又做了许多副业,并努力助人为乐。雷锋的军事技能会不如人,但是他的助人为乐却胜于人,这就保障了他的社会价值的独立性。我们常说的笑话「一个不愿意当(a职业)的(b职业)不是好(c职业)」,也是基于这个原理的。

既然如此,那么雷锋精神必然基于一定的分工条件当中,即基于人对社会上的各种劳动进行的时间分配。这很好理解——雷锋如果是一个被疯狂加班的社畜,恐怕他就是有天大的善心也难助人为乐。而分工又被一定的生产力,阶级斗争,所有制等「经济基础」所决定,所以探讨分工,也需要探讨它存在于什么条件下。雷锋是活在一个以劳动为光荣,每天下班都能轻松休息,上班能和周围人社交,感受的劳动压力不大的社会中的。因此雷锋才能通过「雷锋精神」的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问题,某些人肆意的胡乱攻击其实也不过只是他们想像力贫瘠的表现罢了。然而,正如雷锋精神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些人和雷锋精神对立的价值观必然也基于一定的基础下。当社会对人进行大规模的异化,拜金主义充斥了整个社会,人互相比较不过仅仅只能依靠金钱的情况,我们怎么能够指望大家的文化不和雷锋精神对立呢?仍然是那句话:「无风不起浪」。雷锋实际上倒也是个「个人主义者」,他所做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的,在这点上和拜金主义文化影响下的诸位没什么不同。至于拜金主义如何消除,却要待运动——上一次一系列开始砸烂封建文化,注入新文化的运动不过是不到一百年前的事而已。

以上,感谢你的阅读。


雷锋,作为毛时代树立精神榜样的典范。他是崇高的,是高尚的,却同时也是虚幻的。虚幻并非要否认雷锋这个年轻人的存在,而是说这种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本身非常稀少,这种行为模式在现实中不具备可行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雷锋很大可能出于政宣的目的做了一些人性化的改造。为什么要造一个雷锋出来呢?我想其意义大概等同于封建时代的忠臣烈女,尤其在社会物质生产十分低下的时代,人是没有道德感的。所以直接给民众树立一个精神榜样。

所以以后要是有人问起雷锋到底存不存在,你可以反问他一句,封建时代那些忠臣烈女存不存在呢?我想是存在的,毕竟皇帝御赐的牌匾还立在那里,大声主张著些什么。


转个微信朋友圈吧

人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短暂的生命实现了一辈子做好事的可能,那么有些人活的很长,可是时时处处为自己做好事。这类人为了使自己的行为道德合理化,势必要在众多名人中树一个楷模,再踩一个英模,如果踩不了就把他神话,说他是神是圣徒我们人类学不了,或者把他虚无化,说他不存在,他做不到,我们人类都被骗了。


思想是关于现代人对于雷锋精神的看法

雷锋本人很可爱

但有些宣传太过神化


如果组织是圣卡尔骑士团,那么雷锋就是骑士团的圣徒。果然罗马正统在华夏啊。


主动帮别人洗袜子,洗衣服,给别人捐钱,而且持续地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