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還有人取得澳籍。

還有人去留學?

到底為什麼?


題主又把改過的問題改回來了。原回答又有效了。

以下為前一版本

題主將問題改成「澳大利亞恨不得把人趕走為何國人還是趨之若鶩」後味道就變了。原問題是「為什麼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國人還趨之若鶩要去留學甚至加入國籍?」

以下為原回答

先說留學,如果你出生在一個高考大省,拼盡全力也無法考上大學。又湊巧家裡有點積蓄,那通過留學獲得高等學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相對於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大學入學門檻相對較低,離中國近,時差少,學費低,很多家庭就選擇了澳洲,這很正常也很符合邏輯。

至於入籍,首先近十幾年內移民澳洲的國人大部分只是拿PR(永久居住證)並非入籍。而那些二十多年前入籍的人,如果你知道當年廣大中西部地區是個什麼樣子,你不會太過責怪他們。即使是現在很多人也都在拚命落戶大城市,其實是一個道理。

還有一些最近入籍的人,很多人各自有各自的原因。比如有些人已經移民澳洲多年,父母親人都已經移民,國內已無任何資產牽掛,更換國籍也無可厚非。還有的人因為工作原因需要長期在世界各地出差,更換國籍可以免除簽證手續。那些從小跟著父母移民的1.5代就不提了,根不在國內,入籍對他們更是正常選擇。

每一個個體在他們用腳做出選擇的時候,都是認為這個當時對他們來說的最優解。不能用上帝視角去批判他們,實際上也沒什麼好批判的。


21/4/2021 無意中看到評論區裏討論得這麼熱鬧,把一些新的想法放到後面去

05/2/2021最新的在後面

有朋友追更,我幫新內容寫在後面了…

--------

畢業後前後留澳十年,經歷土澳政府多屆變化,政治上與中國越來越對立,但經濟上越來越依賴。

如果問為什麼對澳大利亞生活趨之若鶩,下面是純粹的個人看法。

第一個問題,絕大部分人一輩子的追求是什麼?996的福報生活?還是996福報或許能帶來中產生活方式?

相信大部分選擇的是後者……如果是前者的話,不好意思,這樣的人不會對澳大利亞趨之若鶩。

至少像我這樣的普通人的話,在生活上追求以下幾樣。

不愁平日下館子喫喝,有一份穩定朝九晚五五天班的工作,有車,有房。孩子上學後,能夠稍微快樂一點,有個孩子的樣子,而且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個家庭的重負,壓的所有人喘不上氣。每年有個閑錢去旅遊,國內外都可以。

這一切在高速發展的國內試問有幾個人在二三十歲左右做到。我的朋友有些在國內已經是區域大經理,但依舊在為孩子,房子等等奔波。

我知道問這個問題的人,內心深處會有一種期待,希望在如今國際大環境變化下,國外不如國內好,出國的人都後悔了吧。這樣一來,那種在國內生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可以理解這種心理,但是不認同。不然的話,這個問題問向那些從小地方到大城市打拚定居的人,你離開家鄉是否後悔是一樣的。

為什麼小城市,鄉村的人對大城市趨之若鶩?競爭少一點,休閑一點不好麼?

我相信這個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清楚的很。那到國外不也一樣麼?

現在由於中澳關係緊張,當然主要是澳大利亞政府失心瘋,現在國內媒體裏澳大利亞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有很多安全問題報道。但事實上,在平常生活中,至少我所在的二線城市,日子還是如常。

只要沒有發生嚴重的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情,有沒有遇到真正意義上從社會層面上描述的歧視,澳大利亞又有什麼讓人拒之千里的理由呢?

我家孩子從在孃胎裏,到出生,沒花一分錢,出生後還有各種補貼。我們努力供著一套好的公立學校的學區房,但依舊有盈餘。每週末兩天還能出去旅遊,釣魚。

你說能在二三十歲能夠做到四五十歲的事情,人們為何不趨之若鶩呢?

至於後勁問題,等到自己四五十時,國內肯定成為世界強國,那又怎麼樣呢?那是下一代該操心的事,或許到時候他們趨之若鶩地回中國,那又有什麼問題?

_______有朋友追更______

我再說說關於對這類問題的看法,我覺得現在網路出現了一種趨勢,大凡出國留學定居的人就差被打上賣國賊的標籤了。

我理解現在隨著中國的崛起,面臨了不少來自於西方特別是五眼聯盟的打壓與挑釁。在澳洲這幾年,我每每跟本地人討論這個話題時,他們往往陷入一場迷思,他們可以接受印度的崛起,但對於中國的強大他們充滿了懷疑和恐懼。這裡面也包括來自於東南亞國家的同事,也有這樣的擔憂。

我後來才知道,他們心中的紅色中國是跟上個世紀的蘇聯是相似的。作為中國人,肯定覺得這貽笑大方。但事實上,他們遠比我們封閉。我們在過去走出去的路子變得開明自信,儘管很多人留在了外面,他們代表了我們國家對外的觸鬚,普通民眾才能從這些學生和人身上知道,原來那個讓人恐懼的中國不過是政治的臆想和操弄。

若這種對外的良性影響被切斷,那有什麼好處呢?

如今網路上充斥著極端的言論,我還是那句話,能理解,不認同。中國人畢竟憋屈了這麼多年,憑啥不能大聲說話,憑啥不能為自己國家自豪。

但我認為真正的自豪,不是簡單地把出國妖魔化,而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管遇到誰,也不卑不亢,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被別國所困擾。總有一天,當我們國家把如澳洲,美國,英國這些國家的人徹底拋在後臺時,那趨之若鶩地去中國這個問題留給別國掙扎去吧。

對於一般漂泊海外的中國人,選擇在任何國家,不過是找了一條更舒服的路而已,追求更好的生活罷了。

現在我總會很自豪地告訴我同事,中國的嫦娥五號的事情,還有我們將會成為第二個在火星留下痕跡的國家,即便我們地球上像一坨屎一般。

真正的自豪的中國人,不管身在何方,也會告訴身邊的人說,我們的征途乃是星辰大海。你們不過是我們前進路上不起眼的風景~

寫著寫著,徹底跑題,不好意思____

__________加更,關於精緻的利己主義這個話題________

在評論區,有位知友勸道,到國外追求美好生活之流的話,很容易被打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標籤。

我想了想,覺得這個話題還挺有意思的。

這個詞是來自於北大教授錢裏羣老先生的。我這輩子很幸運在我高中時期就曾聽過他的講座。

當時地處南方的高中能把這樣一位泰斗級的老先生請過來,還真不知道是花了什麼樣的功夫。我們班是尖子班,因此全班邀請到階梯教室看真人講座。還記得,錢老先生當時講的是魯迅,但是說的是什麼內容,早就忘記了。只記得班裡的一個同學聽得痛哭流涕,當然了,我當時境界不夠,是沒聽出什麼特別的東西。

扯遠了。

還記得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集體,學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喫苦在前,享樂在後。只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集體裏重要的一部分,全世界都會因為自己改變。

這樣的想法持續了很久,直到什麼時候才放下的呢?

進入社會的時候,沒有人在意一顆小螺絲釘是否拼盡全力去把那高聳的建築所支撐住,人們往往只關注於那些佇立於頂端的人。

那個顆完全集體至上的心裡的熱血漸漸冷卻。

最終匯成簡單的卻無比可怖的一句話,你並不重要。

這個時候,自我就開始抬頭了,既然集體不能給予足夠的反饋,那是不是還是時候去審視自我。

然後就得出千百年來我們祖宗留給我們的那句話老話,這輩子不在乎三件事最重要,老婆孩子熱炕頭。

然後哪裡最容易?澳大利亞能否讓人滿足,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這種對普通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算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話,我得承認,大概我不是一個那種如道德楷模般崇高的人。

說回題目,也許很多年輕的人覺得澳大利亞對中國不好,覺得到跟中國不友好的國家等同於不愛國,最終把到國外生活定居學習的人都打上了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標籤。

後來想想,若是自己年輕個十幾年也是這麼想。

…………………

年已而立,世界變化之快,最近也有些瞠目結舌。

最近英國那老陰陽人的表演讓人嘆為觀止。作為澳大利亞狗腿子真的完全跟不上。

-----------看了評論區後的更新------

作為一個知乎小透明第一次有這樣的待遇。謝謝各位在評論區的留言,而且大家聊的很理性,我從中看出來兩個不一樣的討論方向,突然來興趣聊聊。

關於開卡丁車的舒馬赫同學的留言,我首先表示感謝。在這裡面,我看出來你很看不慣任何明裡暗地說中國比不上外國的言論,這一點上,我是理解的。

其實我跟恨國黨的核心不同就是,我從來都沒覺得要是國內比國外變好了,自己覺得在國外定居就是錯的,比不上國內發展的那羣同學和朋友。

之前有段時間,我找過獵頭,我這程度,說要是回國能到什麼公司幹活。他們說最不濟在大城市跨國公司也能找個1萬3的活。之後真給我推了一份廣州滙豐的財務分析的活,最初的面試是過了的,後來正兒八經地想了一下,還是因為有孩子了,回國撫養實在難,最後就放棄了。簡而言之,我真要回國去,也不會餓死或很落魄。當然了,跟我同期畢業一直在國內拼搏,如今小有成就的比,我確實差了一大截。

我心有不甘麼,真沒有。成年人都對自己決定負責。看到國內不少同學大富大貴,但也知道自家朋友這些年怎麼過來的,覺得他們得到的也是理所應當。即便自己在國內也不可能到這水平。

說回原話題,我們討論一個根本性的話題,個人幸福和國家發展是否掛鉤。

答案是必然的,但是不同羣體感受的幸福度的變化程度是不一樣。

對於貧困人口來說,國家發展帶來的幸福度變化必然很強。在中國,政府修橋搭路,有規劃的地區扶貧,從一無所有到看著日子一天天變好,那幸福度必然高。這可不是國外富裕國家的貧民能享受到的。插一句,澳大利亞的土著被屠殺後如今放置的保留區往往連條像樣的路也沒有,儘管政府會發一批不菲的補助,但不少依舊赤貧。

當然了,國內城市裡的貧窮人口另當別論。但我聽一個在福利局工作的親戚說,國家今年開始有規劃性地補助城市裡的貧窮人口,而且實打實地解決就業問題。這還是聽說的,若大夥兒知道啥,請在評論區補充哈。

而另一個極端則是富裕階層的人,我覺得年收入百萬也算了吧。這羣人因為擁有資本,在國家發展期可以大量的利用資本投資,讓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們也是個人幸福度極高的一羣人。

而我們所在的中產就有點不一樣。國家的發展,讓我們享受到紅利的同時,也有著不小的負擔。由於中產階級的財富不可能像貧困階級和富人一般隨著國家政策指數爆炸增長,大部分人更像是緩慢的上升曲線。因此大部分時候很多人感覺到國家一天天在富強,但從個人層面並沒有太多的變化。

當然了,在高速發展的社會裡,中產突破階層的機會也不會少,而付出的努力也不可避免的。

如今我很多被社會定義為成功的同學開始成家準備生孩子,他們大部分卡在了中產上層,一年四五十萬也是有的,但在北上廣卻依舊有著拮据。因為房車最重要還是孩子教育撫養的費用節節攀升,迫使他們更沒日沒夜的工作。當我們問日子過得還行嗎,他們往往就是有些無奈,說道就那樣,還可以,但天天工作加班,陪家裡人時間少。

你說,從個人層面,這算幸福麼?


更新:暑假期間在實驗室幫導師打工,我只做了實驗,點子都是導師的,他叫我做啥我就做啥。發表的時候導師直接給了我一作。。。真是人生選擇大於努力啊。如果當年我沒有選擇來澳洲留學,現在應該在國內刷題考研吧。哭。

----------------------------------------------------------------------

因為很幸福啊。

我是澳洲留學生,通過高考一本成績過去讀的悉尼大學。

我高中成績中游,數學不好,高中時期怎麼刷題也提高不起來。化學也是,差到化學老師講題都超不耐煩的程度。最記憶深刻的一次是我去辦公室問題,明明我先到,但化學老師直接無視我,先給尖子班的同學答疑。

然而來了澳洲讀八大,每天大概9點左右起牀(自然醒),在學校學到晚上7-8點回家。一般只有deadline之前才熬夜。平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考前做幾套past year exam paper,均分就有first class honours。整個大學四年沒有買過一本教輔書籍來刷題(澳洲也找不到啥給大學生刷題的書籍)。最近成功套磁本校兩三個導師的PhD。想想在國內讀書的時候起早貪黑也就考上一個雙非一本,國內讀研究生還得考研,就覺得來了澳洲後,感覺幸福感爆棚。

作為學生,還有什麼事比不用起早貪黑,不用刷題,不用專門考試,就升入top100大學的PhD還要幸福的事呢?


簡單的說,

留學方面,澳洲就30多所公立大學,然而排行世界前100的有8所。

大部分留學生選擇目標學校看的就是排名,所以選擇澳洲的很多很多。每年澳洲註冊的中國留學生有十多萬。

移民方面,其實準確的說很多人拿綠卡,但並沒有很多人入籍。

本身澳洲移民政策就偏向於留學生會更容易,前幾年移民政策更容易的時候很多留學生畢業後就留下了。

澳大利亞雖然不是啥天堂,但是相比很多移民國還是頂尖的了。讓我在英美加澳裡面選,我還是會選擇澳大利亞。簡單幾點我覺得是不錯的,去年做了幾次手術住院許久,一分錢也沒交。去年澳洲封城後開始領停薪留職補助,一開始每個月3000澳幣(1.5萬r),後來變成每個月2000澳幣。領了大半年,就算在家待著也有錢拿。

澳大利亞當然有不堪的地方,比如種族歧視客觀存在。但是安全感我覺得比待在美國英國要好得多。

什麼環境啊空氣啊這些是真的不錯。

這裡不適合想拼搏的人,其實更適合提前養老。

其實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口少,人均資源就比較多。

第一代移民很難融入當地社會,一般都是華人和華人打交道做生意。


很簡單,用腳投票啊。

國內996,澳洲855。

北上廣消費水平和悉尼墨爾本消費水平基本差不多。

國內房價貴,澳洲房價便宜。

國內工資低,澳洲工資高。

如果你是一個白領,哪邊生活水平高想想就知道了。

這就是絕大部分人覺得澳洲好,趨之若鶩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