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喜歡攀巖的人真的很少嗎?到底攀巖的人有多少?

據2019年北美攀登數據報告[1]來看,美國攀巖的人有770萬。

經青藍紫提醒,2019的報告裏770萬人數據來源是OIA2014年的統計,在OIA2018年的統計裏,這個數據是美國人口的4.4%,以3.2億人口算的話,有將近1400萬人。

美國攀巖人數統計/圖源:2019北美攀登數據報告

當我們討論多與少的時候,是在作對比,再看美國體育和健身行業協會(SFIA)的數據,對比下攀巖的人,真的很少嗎?

攀巖作為一項運動,對比籃球、足球、橄欖球這樣的大眾運動確實人少[2],但是同樣對比一些小眾的運動其實並不丟人,以七百萬的數量甚至可以說在美國已經走向大眾了。

接下來可以槓的點有「喜歡」、「美國」,細心點的可以說兩份數據的統計不是出自同一個機構。美國本身就是戶外運動的大國,攀巖的人比別的國家多很正常;這七百七十萬人怎麼知道是不是喜歡攀巖的,比起美國三億多的人口,七百多萬人也不算多啊。

饒了巖點君吧,機構統計咱也沒辦法呀,報告有啥我說啥而已,我們回到題目的為什麼吧。

中國攀巖人少

關於題目我有個推測,為什麼身邊喜歡攀巖的人那麼少?換而言之,作為中國人的題主想問為什麼中國攀巖的人那麼少?

這裡有些關於自然巖壁線路的數據。

美國的野攀路書資源/圖源:The crag

歐洲的野攀路書資源/圖源:The crag

澳大利亞的野攀路書資源/圖源:The crag
中國的野攀路書資源/圖源:The crag

這個比較直觀,別的大洲圈圈裡都是多少多少K,中國的大多三位數,彈丸之地的香港1.4k,氛圍比較好的北京上傳了587條線路信息,北京這五百多條線路還有一部分因為法律法規、土地承包等的問題不讓爬了。

可能會有朋友疑惑地大物博的中國為什麼路書這麼少?其實中國好玩的大山大石頭可不要太多,但是真正能開發出來的還是要成熟的攀巖者去清理線路、確認難度、打掛片等等,而且普通的巖友也不願意開上幾小時車去遠處的巖場體驗自然巖壁。

像外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就和中國完全不一樣,美國頭疼的是僧多粥少的問題,自然巖壁線路和人數不匹配,而且開線的話,開線人沒有收益,但是要累死累活好幾天,靠愛發電。韓國攀巖資源比較少,一座山開發度極高,據說一條結組能有好幾組人一起爬,看圖應該能感受到韓國人的困難了。中國很多野外的線路是由外國人開發的,像韓國朋友們在韓國開線熱情已經無處釋放了[3]

韓國的仁壽峯/圖源:巖點公眾號

再看室內巖館的數據。

國內攀巖館數量及未來預期/2018年中國攀巖行業報告
美國每年新開的攀巖館數量/ 圖源:攀巖館發展趨勢報告

可以看得出來,整體攀巖館數量這個在美國和中國大地上都在源源不斷的增長[4],意味著作為小眾運動、極限運動的攀巖,以室內攀巖館的方式接近大眾,成為大眾運動中。

在這些數據外,大家還要知道的一點數據是中國戶外、登山、攀巖運動的起步時間和國外並不是同一條起步線,中國的攀巖運動起步估摸就是上世紀90年代左右,三十多年的歷程。

這裡插播點別的數據,攀巖羣體的年齡構成。

美國的攀巖羣體年齡結構/2019北美攀登數據報告
國內巖館核心客戶數據/2018攀巖行業發展報告

在美國攀巖的人以18-40歲這個區間,這些人多數是在上世紀美國戶外熱時期形成對攀巖的興趣,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攀登社區文化,而國內的攀巖館目前服務對象還是比較年輕[5]。如果想討論國內為什麼喜歡攀巖的人少,應該先等國內形成比較穩定的攀登社區後,才能更好的考慮是不是攀巖運動本身的問題,而年齡結構正是一個考慮是否成熟、穩定的攀登社區重要因素。在此之前只能從時間、推廣、場地等外部因素來找原因了。

結論

綜上所述,攀巖的人數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少,呈現從小眾邁向大眾的趨勢,但是野外自然巖壁的線路數量是個重要約束因素,而室內攀巖館接近性強、風險管控容易使得攀巖有了成為大眾運動的潛力。中國因為起步較晚,所以玩攀巖的場地比較少,最後導致玩的人確實少。=。=說到底我也不能從數據中推導出喜不喜歡。


參考資料:

[1] 2010年戶外活動數據報告分析

https://www.liveabout.com/popularity-of-climbing-lessons-3972254

[2] 2017年戶外攀登報告 https://outdoorindustry.org/wp-content/uploads/2017/05/2017-Outdoor-Recreation-Participation-Report_FINAL.pdf

[3] 2018年 戶外分析 https://outdoorindustry.org/resource/report-outdoor-brands-promoting-outdoor-culture/

參考

  1. ^北美攀登數據報告 https://www.climbing.com/news/american-alpine-club-releases-2019-state-of-climbing-report/
  2. ^大眾運動的數據報告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91658/participants-in-tackle-football-in-the-us-since-2006/
  3. ^韓國攀巖經歷 https://mp.weixin.qq.com/s/hYr1pGimG2stksIYj6p0mQ
  4. ^2018年美國攀巖館發展報告 https://www.climbingbusinessjournal.com/gyms-and-trends-2018/
  5. ^中國攀巖行業發展報告 https://dwz.cn/bglffIlW

編輯於 2019-07-1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AlamoAlamo?

中國科學院大學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碩士在讀

作為一名巖館的兼職教練,我來說說想法。

1.對於國內人來說,認為攀巖是極限運動,很危險很危險,會死人。這他麼我怎麼給他們解釋。。。

2.第一次來嘗試攀巖的人,四分之三是女生,都是來拍照的,我還沒見過不是為了拍照而來的。有的人一來,上牆以後拍照,就坐在沙發上發朋友圈等著別人點贊。所以教練們都學會怎麼給女孩子拍照了。

頭一次來,動作不對,體力又不佳,小臂痠痛指頭顫抖,這自然使得體驗很差。所以很少有人會做回頭客。

3.巖館少是一方面,價格也實在是高的。北京為例,單次120,願意體驗的受眾一般都是大學生和年輕人,這個價格有點難以接受。而且現代的年輕人普遍懶得動,花這些錢還那麼累,不如喫了喝了。

我一個西班牙的巖友給我發視頻,他們國家的巖壁路邊都有,免費開放而且條件很好,已經形成了國家級的運動,相對於消費水平來說他們價格低得多。

4.由西班牙這事也可以看出,整個國家的氛圍很重要。中國人比較「怕死」,所以對於稍有危險的運動都搞不起來。還要說「為什麼外國人少,因為他們作死」這種言論。我是覺得很可笑的。

人活著不是為了喫飯睡覺生孩子的,如果只有這些,我們與動物無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已經有很多人說了太多話,我就不獻醜了。只想給看見的朋友說一聲

攀巖這項運動,一旦入門絕對會改變你的生活的。不妨一試。


作為一名巖館的兼職教練,我來說說想法。

1.對於國內人來說,認為攀巖是極限運動,很危險很危險,會死人。這他麼我怎麼給他們解釋。。。

2.第一次來嘗試攀巖的人,四分之三是女生,都是來拍照的,我還沒見過不是為了拍照而來的。有的人一來,上牆以後拍照,就坐在沙發上發朋友圈等著別人點贊。所以教練們都學會怎麼給女孩子拍照了。

頭一次來,動作不對,體力又不佳,小臂痠痛指頭顫抖,這自然使得體驗很差。所以很少有人會做回頭客。

3.巖館少是一方面,價格也實在是高的。北京為例,單次120,願意體驗的受眾一般都是大學生和年輕人,這個價格有點難以接受。而且現代的年輕人普遍懶得動,花這些錢還那麼累,不如喫了喝了。

我一個西班牙的巖友給我發視頻,他們國家的巖壁路邊都有,免費開放而且條件很好,已經形成了國家級的運動,相對於消費水平來說他們價格低得多。

4.由西班牙這事也可以看出,整個國家的氛圍很重要。中國人比較「怕死」,所以對於稍有危險的運動都搞不起來。還要說「為什麼外國人少,因為他們作死」這種言論。我是覺得很可笑的。

人活著不是為了喫飯睡覺生孩子的,如果只有這些,我們與動物無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已經有很多人說了太多話,我就不獻醜了。只想給看見的朋友說一聲

攀巖這項運動,一旦入門絕對會改變你的生活的。不妨一試。


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除了貴,遠,普及差我再補充一點。

如果沒有一定的運動基礎,攀巖起步和進步是很難的。

攀巖看起來很簡單,即使V12也是用四肢爬上去的。但是攀巖是一種把技巧建立在絕對力量之上的,講究的是如何巧妙地發力。很多新手連最基礎的力量都沒有更何況技巧。不像舉鐵,只要單純地使勁槓鈴/啞鈴就可以離開地面。

然而什麼運動都可以去訓練,只可惜攀巖訓練的反饋機制很長。水平真正進步一個等級(比如V5-V6)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訓練,甚至是改變生活習慣。巖館裡能爬V12的,平均攀巖時間應該全部超過十年。

而在往後的高階水平,普通的訓練量也只夠維持現有水平,只有訓練量倍增才能做到緩慢進步。這也是為什麼IFSC選手們一個個每週恨不得天天訓練。

我最近攀巖一年多了,然後機緣巧合下帶了一次人。那個同學聽說我一直在攀巖說他也想體驗下。

於是我邀請他還有他女友去攀巖館,覺得自己勉強的紅帶水平(V8-V9)應該夠教他們了吧。他們兩個身材都屬於很瘦那種,所以我對他們期望還是很高的,起碼沖個V3應該是沒問題的。

與此同時我還想起了我曾經在Instagram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長的很瘦很小的亞籍在巖館裡徒手V11。我心想雖然他們兩個的身材長得很像不過應該不會吧。。

一頓Overthinking後,我有點忐忑地和他們來到了巖館。

五十分鐘後。

這一哥一姐只爬了最簡單的V1,還不是Flash的。也不知道我們那裡這次的線定的是不是稍微難了點,V2他們死活也上不去。。

一共爬了十分鐘,待了一個小時還沒到就拍照走人了。然後發了個朋友圈:傷痕纍纍的一天。

我看完之後:

皮都沒擦破怎麼傷痕纍纍了??

他們走後又剩我自己一個人爬了。那次本以為終於能有人用中文給我喊加油了,到了最後還是要自己一個人去磕線。

不過攀巖魅力那麼大,所以你們猜他們還會不會再來找我攀巖?


貴,遠,起步晚

以我現在所在的灣區做對比。攀巖gym的會員費一個月在70-100刀左右。喫一頓普通的漢堡薯條最少也要10刀。入門的裝備150夠了。

我從家到gym,從公司到gym,門對門最多20分鐘。最近的戶外攀開車40多分鐘。

起步晚

普及率低。在我這邊,只要有正常的社交圈子,肯定有人能帶你去免費體驗一把。我這一年至少帶了十幾個人去我gym玩。人家還免費教基本的攀巖知識,免費提供裝備。理論上我每天都可以帶倆新手去。


喜歡攀爬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你看無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公園裡,那些攀登架上都掛滿了小朋友。問題是,一個運動要想普及,首先場地要足,價格要低,最好是學校裏就有,免費。想想我們為什麼會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我們小學有一排十幾個水泥砌的乒乓球檯子,課間就跑出去玩,從和平球開始打,慢慢就會了。羽毛球更是連場地都不需要,隨便找個空地就能玩。籃球場也是隨處可見。攀巖就不一樣了,一個城市有幾個攀巖館恐怕一個手都數得出來。很多人見都沒見過,怎麼能喜歡?如果學校裏有攀巖牆,我想是很容易普及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