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能稱之為「人」的本性的東西,就是那些不論任何出身、任何環境、任何民族群體里的人身上都能看到的特點,就是本性。

欺軟怕硬,舉個知乎上的一個現象作為代表例子:

知乎上心理版塊下經常有大量這類問題,就是那些性格偏內向的人群經常在提一些如何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活躍、開朗、好動、愛表達會說話的問題,提問題的原因是自己在生活中經常受到批評、指責、嫌棄、不受歡迎。

但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人在知乎上提問,別人批評自己自私、虛偽、陰險、刻毒、傲慢、蠻橫,我如何變得誠信、友善、寬容、謙和,讓大家喜歡我。

原因很簡單,後一種情況,大家壓根不敢向這種類型的人提意見要他改正。

一個人性格消極被動,當然不是什麼優點,但至少這個特點傷害不到他人,但奇怪的是,周圍的人會一個勁地建議他如何改變自己,適應大家。相反,真正會傷害到大家的攻擊性的性格特點,多數人會順從配合適應,再不行就躲。

這就是欺軟怕硬。


謝邀。

答案是肯定的。

道格拉斯 ·麥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他著的 《企業的人性面》 一書中寫到:

⑴ 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他們都儘可能逃避工作;

⑵ 多數人都沒有雄心大志,欺軟怕硬,不願負任何責任,而心甘情願受別人的指導;

⑶ 多數人的個人目標都是與組織的目標相矛盾的,必須用強制、懲罰的辦法,才能迫使他們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工作。

如圖


謝邀,欺軟怕硬是本性,一視同仁是智者,不畏強權是英雄。


先說一個真事:

家裡之前用了一個帶寶寶的阿姨,我們管她叫李阿姨。

李阿姨家住火車站附近,基於發展規劃,ZF計劃拆除附近部分民房,李阿姨家剛好在拆遷範圍。

起初,李阿姨很高興,50多個平方的老房子住了一輩子,夏天各種蟑螂、蟲子,角落裡的衛生也很難再打掃乾淨。有生之年能迎來拆遷,何其有幸。

但拆遷也不是ZF大筆一揮,圈個拆字就真能拆的,需要被拆遷小區住戶同意,簽署同意書達到一定比例才能拆,具體多少,不記得了,假設是90%吧。

有像李阿姨這樣喜迎拆遷的,當然這是多數,就有不願被拆的,譬如沿街做生意的商鋪,小老闆在成熟的小區做了一二十年的生意,店面雖小,但生意不差。嘩啦一拆,工作沒了,一家老小的吃喝都沒了著落,拿著拆遷補償費另選地方做生意吧,客流量怎麼樣、老客戶還光不光顧、生意再做起來要多久等等這些都是未知數,還有像能不能再找到接送孩子上學方便、回家方便的店址等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這些人不願意搬,不肯簽同意書。

於是,李阿姨跳起來了:大家都同意了就你不同意,你不為大家著想等等各種牢騷各種碎碎念,貌似還計划下班回家去給不同意拆遷的商鋪做思想工作。。。。。。

打住,故事講到這裡,回到題主的問題。大夥想一想:有問題嗎?聯想起欺軟怕硬了嗎?

如果沒有,我想說的是:這或許就是大部分人的思維方式。類似李阿姨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人們習以為常的欺軟怕硬。

人家不願意搬,拆遷拆不成,是阻撓了想拆遷的人也就是多數人的利益。可是,人家有錯嗎?一點沒有啊!!!拆遷對人家弊大於利,人家不同意拆,不要太正常哦!

拆遷對人家沒好處,人家不同意。那麼基於解決問題的角度,我們應該去爭取滿足處於劣勢的人的條件,為其爭取利益,幫助人家解決了難處,同時也達成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想拆遷,那麼你去跟ZF談判啊,讓ZF多給商家一些補償,使其可以得到不低於放棄家業的補償,那他不就同意了嗎?為什要去勸人家放棄自己的利益滿足你的利益呢?就因為你是多數嗎?他可是跟你一樣無權無勢的老百姓啊。

這就是欺軟怕硬,不敢去跟ZF談判抗衡,於是去讓跟自己一樣無權無勢的老百姓生生咽下不公平。

就像父母吵架,孩子一般都會勸氣勢弱的一方:你別說了,然後讓氣勢強的一方發完火就好了。

至於這是人的本性,還是後天掌握的生存法則,我不得而知。但這讓我氣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