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客觀來說,這個選歌不適合歌手的舞臺。但我拉已經不止一次執着地在綜藝節目裏強推《一樣的月光了》,原因大家都知道,《一樣的月光》則是徐佳瑩創作的第一首歌,其地位類似林俊杰的《記得》。

從這個角度講,我拉真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愧金曲歌后,值得點贊。


lala屬於創作型歌手,不太適合這種競技內節目,第一期選歌非常保守也沒有作出大膽的改編。

如果對於徐佳瑩的印象停留在《身騎白馬》和《失落沙洲》

從《尋人啓事》那種專輯開始,lala的創作才能開始全面爆發成長。到2017年作出《心裏學》那種巔峯專輯,《心裏學》是一張格局很小的專輯,但是卻將每個作品打磨到最細緻入微的程度,不會出現不適合專輯立意的單曲。縱觀近幾年金曲獎的最佳國語專輯,《心裏學》是最平易近人的一張,最貼近每個人的感情生活的一張,像是在你耳邊緩緩娓娓道來的故事。沒有謳歌沒有傳頌,將溫柔和柔情揉碎。但是也會有《是日救星》這種猛藥,如果Lala會在歌手上選擇《是日救星》這首歌應該會改變很多人對她的看法。

徐佳瑩和吳青峯很像,都在創作型歌手的道路上走出了完全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做出了《心裏學》算是對自己的一個完整的回答,如果能跳出這個桎梏,更期待她後面的專輯。如果能翻越《心裏學》的這個關於“我”的高峯,那下張專輯可能就會是地位就會像《冬 未了》《蓋亞》《0》《浮躁》《寓言》《阿密特》等等的專輯。可能這位才女還需要沉澱幾年才能寫出更加通透的作品,每個中年女歌手都是值得期待的寶藏。


我只想說,

拉拉氣聲太好聽了。

聽一遍說一遍,從來不嫌累


聲音溫柔,像歌名一樣如同月光慢慢散落,以前路人路人粉,今天看了先粉了,是個溫柔的女孩子,愛了


她懂自己和聽衆。她一直都瞭解自己的聲音,收斂的主歌,副歌的釋放,而且一般歌手第一遍主歌胸聲的比例會比副歌高,但是徐佳瑩是反過來的。這樣一來,開口以柔和而又纖細的音色來渲染意境,副歌用張力來帶動情緒。整個演唱中,徐佳瑩用綿綿不絕的氣息支撐起了她外柔軟卻又內藏鋒芒的聲音。另外,《城裏的月光》的加入畫龍點睛。之前第四季《莉莉安》加入自己的原創也加得非常妙。這樣想來,live功力不俗,知己知觀衆的歌手,第四季一直保持好名次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既然是晚上回答問題,只答上面肯定是不夠的。

四年前,我還在家鄉讀高二,《歌手》還叫《我是歌手》,還可以在週五播出,週六是我唯一不用上晚自習的一天,在那天晚上,每個班都會看視頻。《我是歌手?第四季》播出的那段時間,很多班看的視頻都是《我是歌手》。第一期,我沒有看首播。直到週六,在手機裏看到了排名,第一名是我從前不知道名字的徐佳瑩,歌是從未聽過的歌《失落沙洲》,第二名是每個班都在放的黃致列。記得當時徐佳瑩很多次排名都很高,而我對她沒有太多好感,但是這一季過去之後,卻又是循環最多遍的歌手。而《失落沙洲》,這首歌,慢慢地就聽得多了。

三年前的一個晚上,與喜歡的人在湖邊看到了魚兒擾碎波光與寂靜的一刻,他激動地喊了一聲“誒是魚耶”。那時忽然明白“曲港跳魚”裏的“跳魚”大概就是這樣吧。我想念出詩句,但是又不想破壞那樣的安靜。

後來大一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失戀,18年初,大家都在曬自己的17的年度歌單,得知前任有一晚聽了許多次的《失落沙洲》,忽然觸動了一下。想起自己曾經在某一個時候,也去過那個他常常去的鞦韆,想像着他可能會在那裏向上望過四面高牆,去看頭頂的月光。曾經有一個時候,在晚上路過那片灑滿月光的湖水,看着地上的湖水,天上的月光,才明白了那一句“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聽着這首歌想起了,原來時間已經走了四年,原來這四年,我已經走了三個城市,原來月光哪裏都有。四年後我不再需要在晚上上晚自習,不再覺得愛情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那一年對於週六大家一起辦活動或者看視頻的期待不再有,對於愛情最初的勇氣也不再有,一切因爲稀缺而產生的珍惜都漸漸消淡。四年前的《失落沙洲》四年後的《一樣的月光》,能夠迴歸初心的人真的都了不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