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土壤,家長是播種者


不,家長不是播種者,只是翻土者。種子是孩子自己選擇留存的。家長種不進去。

感覺根系和果實更合適。

家長是根系,孩子是果實。


家長是播種者。

孩子卻不是土壤,孩子是種子或者幼苗。

首先家長要正確的發現這顆幼苗是什麼品性,是向陽還是喜陰,是適合沙漠的,還是適合雨林的?是室內美麗的花卉還是室外能夠迎風傲雪的大樹?

然後家長需要認真學習種植培育的知識。

最後家長才能成為園丁,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對幼苗進行精心的灌溉和培養!幼苗也就在這種情況下茁壯成長!

借聊齋裏的一句話:

種無不佳,培溉在人!

——蒲松齡《聊齋.黃英》


可以啊親,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很貼切的,我們孩子就像土壤或者說就像一張白紙,怎麼去改造他就看我們播種什麼種子了,播種善良的種子他就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播種不好的種子,很可能後面他就會長成一個品德不高的孩子了。


感覺你的理解有些顛倒了。如果說家長是土壤,孩子是土壤裏長出來的植物可能更形象一些。至於播種者,目前我還沒有找到。

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點像蒲公英。當蒲公英成熟的時候,風一吹,小傘就飛了。孩子的成長也是這樣,長大了,就會離開家長,自己生存。

那麼作為土壤的家長,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給土壤裏的植物提供合適的營養,既不能少,也不能過量。

植物長大了,成熟了,就會有自己的選擇,是繼續留下成長,還是換種方式成長,這些都不是土壤可以決定的。如果成長的土壤合適,那麼植物也是會選項留下來的。

也許意思沒有表達非常清楚,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親子關係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觀察。

孩子的生命來源於父母親愛的結合,胚胎裡面有愛的「能量」。

父母親永遠是大的,孩子永遠是小的,不會因任何事情發生改變,即使是國家領袖也不影響這個關係的本質。

孩子吸收父母親日常的一舉一動,不僅僅是外在行為,包括內在的心理模式。通俗地說法,如父母親是原件,孩子像是複印件。這有一定的道理。


可以比喻成種樹者與樹苗的關係


可能是我表達能力不好,所以大家有點誤解。這也只是我的無意中發現的一個角度,不管怎麼查,孩子與家長的關係,不是比喻孩子是種子,家長是土壤或者別的。其實我這個跟孩子是個張白紙,家長往上畫了什麼或者寫了什麼,孩子以後什麼樣都是家長畫或者寫的。至於我為什麼覺得孩子是土壤,家長是播種者呢,是因為有點像種花。孩子被孕育出來不就有點像你剛買來或從那裡挖來了一捧土,然後人有十全十美的人嗎,並沒有,而一個人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善良與邪惡,那孩子的這些品質是與身俱來的嗎,並不是不是嗎,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那那些優缺點不就是種子嗎,所以家長不就是播種者,孩子是土壤。也請大家原諒,文化程度有限,非專業人士,也辯駁不來,單純的討論一下


可以是種子跟土壤的關係,孩子是種子,家長是土壤。有涵養又有能力的家長可以培養出更出色的孩子,這是潛移默化的結果。當然,種子需要耐心栽培,你要時常看看它養分夠不夠,看看它有沒有生蟲子,看看它的成長是否受到阻力。孩子也是你要注意給他營養搭配,要時常鼓勵他,引導他,讓他積極向上,沒有煩惱,要保護她別讓他被傷害。就這些吧,要上班了,剩的你自己琢磨


父母是播種者 孩子不應該是種子嗎……?

如果確定問的孩子是土壤 那意思是父母能從孩子這片土地不斷收穫花花果果 樹木叢生的景象來?不成立吧 不可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