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那個曾經的自己說點什麼?


當我對這個世界想要說點什麼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說不出什麼。


永遠都會覺得少,讀書趁早,不夠趕緊補啊。


想特別委婉的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

希望自己說出的不再是那些

臥槽~厲害~哇塞~哦吼~

想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時候

甚至不知道怎麼從書裏舉個完美的例子


課前演講


就是,當你在一些場合插不上話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孤陋寡聞。希望可以好好學習吧,多學到一點知識,就多了一絲跟別人交流的機會。


理工科畢業,感覺書到用時方恨少能在工作中直接體會出來,不懂就是不懂,得去把書再翻一遍纔行

那就是以前看著一臉懵逼,用處不知所以然的外星東西,現在他們每天圍在自己身邊纏纏繞繞要花幾倍的時間去學。

我只想說,如果我知道我以後要從事什麼,我瞭解這個行業,提前知道了需要什麼知識。就好了。

90後有很多跟00後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時期網路不發達。問父母他們又很多不懂,甚至父母也不知道上學是幹啥,學知識有什麼用。只知道一味的鞭策孩子,只會壓迫。

我不想對曾經的自己說點什麼,就事論事的說。文革的危害,不止影響了當代人,還影響了當代60後70後的下一代,70後下一代晚結婚的還能乘著互聯網發達的趨勢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更慘的是60後的下一代的90後。很多父母學也沒怎麼上,孩子不會他教都沒法教。如果你說想查東西,00年那個時候電腦死貴,還性能特別差。直到10年的時候我才覺得電腦是可以成為家裡工具的時期。而10年也是00後第一個十年,他們想學什麼想了解什麼,互聯網都可以查到他們想要的想學的,很多付費知識他們稍微鑽研一下多查一查就可以獲得一手的教學資料或者視頻。

別的也不想說什麼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想加一句斷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下一代就不會出現這種荒唐的父母都不知道上學有什麼的事了。犧牲品,一代就夠了


在和別人交流,對方說的成語不理解是什麼意思的時候...

談論時看別人出口成章,名言名句一個接一個,小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時候...

討論一部經典名著,自己沒看過,全程插不上話的時候...

你想表達的情感,因為詞少不知該如何表達的時候...

真是抓心撓肝的啊,內心會想為什麼平時不多看看書!


最有感觸的就是想要發表感慨的時候,總想裝B引用幾句古人的名言或者典故,發現怎麼也記不全。還有就是那種落霞與孤雁齊飛的時候你想搞兩句來感慨下,結果呢搜腸刮肚的一句完整的都沒有。

其實這些算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更多的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一下子無法想到解決方法,總想別人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但是想不出來,讀書給我們以經歷外更多的經歷。起到一種擴充的作用。一個人經歷的事情有限。但是卻可以通過閱讀來增加這個有限性的體量和內容。故而別錯過了。別人玩手機是興趣愛好,為啥讀書就不能是一個愛好呢?

哎呀。臥槽,我擦,這美的,確實美,真的美。


考研高考,沒有多刷幾遍題,考時候你就後悔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