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已經暫停發放,分散式光伏項目也只得到了1000萬千瓦規模,其中還有超過7000萬已建成。意味著2018年下半年沒有新增項目,在建未趕上630前併網的項目,拿到指標的也要執行下調後的電價,沒拿到指標的只能再等新政。

雖然政策指明不需要補貼的項目可以無限量建設,但是行業發展始終將擺脫補貼的節點設定在2020年,突然提前還是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

新增規模戛然而止,與去年飆升到50GW的新增容量兩相對比,落差極其明顯。

另一方面,結構性產能過剩一直是潛在的風險點。去年以來,過剩落後產能淘汰還沒到位,各大骨幹企業又紛紛擴大產能布局。今年2月份,有行業巨頭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電池片已經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3月1日,工信部也發文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製造項目......

一直發展到近日,產能過剩隱患一頭撞上「531新政」。

折戟涅槃?何去何從?


世間安得兩全法,只能想著如何把損失降到最低。solarzoom上面分析的很直白,一句話,無論有多痛,以現金流才能抵禦此次寒冬


電網售電均價大約在6毛左右。居民用電更是便宜,5毛。

光伏補貼現在取消了,是多少上網電價呢?

5毛,6毛,7毛。

電價倒掛啊,各位,這種能長久嗎?

人家水電和火電在輸血啊?當然可以輸,這也沒問題,但是你新能源總要成長吧,不可能一直養下去啊?

而且電網的調峰和穩定主要還得靠火電,大電網安全比啥都重要,電網翻船大家都掉水裡對不對。

總理說輸配電價再降價10%,電網二話沒說,降了。

每年消納新能源投資那麼多輸電線路,那麼多調峰,

成本呢?大家一起分擔點吧,對不對?

要活下去,主要還是看自己行不行。打鐵還要自身硬,對不對,老是靠外力,畢竟不長久啊


比較同意一樓一個答主的回答。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光伏沒辦法作為一種穩定的主力電源接入電網,這是由於光伏發電自身的電能質量決定的。

不過如果依託足夠成熟的儲能技術,我覺得這些不太穩定的新能源還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所以光伏電站繼續發展的關鍵,還是儲能。


反正業界內一片哀嚎,不過大多數後知後覺者都在做進一步打算了,至於提前得到風聲的,應該已經是有所打算了。

國內政策調整,國外雙反單反,組件廠家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

今天還在和同事討論下半年組件降價會是懸崖式還是循序漸進的。個人認為,在上游原料價格不急劇下挫的情況下,組件單價還是會循序漸進的降價。但如果有企業挑起了價格戰的緣頭,那就不好說了,這樣也是不利於行業發展的。


去東南亞和中東、非洲吧


作為一個在光伏行業上的菜鳥上,肯定是不可能想到光伏產業成為國內決策和中美博弈的棋子的,再猜測一下,貿易戰中長期,一旦達成某種歐寫或平衡就是光伏發展的下一個黃金期。

短期來看,行業停車整頓、產業擠壓泡沫、增長動能換檔。對光伏影響大,怎樣熬過評價上網前的最後一個公里異常艱巨的課題。

政策的倒閉,光伏製造業的自救會很艱難,少部分研發產能追求高效率,提質提效,大多數應用產能必須低價格,維持生計,是企業壓縮基礎代謝成本的必然選擇。

補貼到位不再是傳說。產業或行業的摸底,時間不會短暫,拖欠的補貼,國家層面梳理清楚後,預計2048底左右,會陸續到位。打壓增量必然要用化解好存量,來澆滅行業怨氣,給行業更好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政策只有張弛有度,左右逢源,才可執行到位。

我肯定是不可能想到,轉載我大哥的鏈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