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實的犯罪故事和轟動一時的大案審判,都是媒體和影視作品喜歡的題材,因為它們天生就帶有吸引人的戲劇性。

過度追求戲劇性的後果之一,就是事件的一些重要本質被掩蓋,在媒體和影視作品的渲染之下,公眾很容易被帶偏。這不是什麼新趨勢,從19世紀以來許多大案要案的真相就被嚴重扭曲,到今天那些添油加醋的戲劇化版本比真相更廣為人知。

1. 當代羅賓漢不靠譜

傳奇大盜傑西·詹姆斯1882年被同夥暗算後不久,就在民間傳說中被渲染成了一個當代羅賓漢式的形象,此後一代代美國人用電影和歌曲鞏固了這種誤解。事實上詹姆斯並不是為平民百姓伸張正義的英雄,他沒有對抗過州長和銀行家,也從來不曾劫富濟貧。像大多數盜匪一樣,詹姆斯沒有過高的追求,他喜歡在女人、酒和馬匹上花錢,打劫窮人的時候也不會手軟。這個現代羅賓漢神話的始作俑者正是詹姆斯本人,他在一連串搶劫銀行和火車的犯罪狂潮中,給媒體發了一系列自吹自擂的信件,而收到信的編輯對他的話也照單全收。南北戰爭期間,年輕的詹姆斯曾參加過支持南軍的游擊隊,因此有人把他美化為戰後繼續為信念而戰的孤膽英雄,其實他唯一的信念就是搶更多的錢,而不是實現什麼政治訴求。

2. 殺父弒母無罪釋放

莉齊·博登能在美國流行文化中佔據一席之地,要歸功於20世紀初流行的一首童謠:「莉齊·博登拿大斧,砍了她媽四十下,等她終於回過神,又砍她爸四十一。」這首童謠除了案發順序,其他全是錯的,在那起1893年發生的雙重謀殺案中,阿比·博登被砍了18斧,安德魯·博登被砍了11斧,兇器也不是大斧而是短柄小斧。案發後安德魯的二女兒莉齊被列為最大的嫌疑人,案發前一段時間她與父親和繼母因財產問題發生了矛盾。安德魯是一位經營傢具和棺木起家的成功商人,後來又在房地產、紡織和銀行業獲利頗豐,這起發生在富豪家族的血腥謀殺案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莉齊在一個多小時的庭審後,被陪審團認定無罪,主要依據是她在被羈押期間,附近又發生了一起類似的小斧謀殺案。不過許多人還是會忽視莉齊被無罪釋放的事實,認定她是殺害父親和繼母的真兇,那首童謠就是這種觀點的反映。

3. 進化論鬥士之假面

在1960年的電影《風的傳人》中,中學教師約翰·斯科普斯被刻畫為一位傳播真理的勇敢鬥士,他因為在課堂上教授進化論而被保守派告上法庭。事實大致不錯,只不過斯科普斯在這場全美國關注的「猴子審判」中只是一個演員而非鬥士。那是在1925年田納西州通過《巴特勒法案》,禁止公立學校教師傳授進化論之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願意出錢資助任何敢於挑戰這一法案的人。代頓市商人喬治·拉普利覺得這是個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機會,於是鼓動斯科普斯去做這個出頭鳥。斯科普斯甚至不是生物教師,他教的是數學和物理,還兼著學校的美式足球教練,他只是趁著幫生病的生物老師代課的機會,使用了一本有進化論內容的教科書。斯科普斯被捧上神壇完全是一場炒作的結果,他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這場鬧劇中的一枚棋子。

4. 卡彭剋星水分十足

感謝凱文·科斯特納、肖恩·康納利和羅伯特·德尼羅這三位影帝合作的《鐵面無私》,埃利奧特·內斯被塑造成了一位單槍匹馬扳倒阿爾·卡彭黑幫的孤膽英雄。事實上內斯只打擊了卡彭的私酒生意,這在卡彭黑幫的犯罪帝國里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其收入遠遠比不上賭博和色情生意。如果說有誰是真正扳倒卡彭的英雄,那這個人也應該是詹姆斯·威爾克森法官,他在審理卡彭的偷稅案時表現出了極大的決心和魄力。在卡彭之前,沒有誰因為偷稅罪名被判過三年以上的徒刑,而威爾克森法官決心要在芝加哥黑幫頭子身上開個先例,他拒絕了卡彭律師的辯訴交易要求,為了防止對方收買陪審團成員,他還把陪審團重組了一遍。卡彭最終被威爾克森法官判了11年有期徒刑,直到被梅毒病菌弄成痴呆才獲得假釋,當然在選擇電影主角的時候,聯邦特工內斯比文質彬彬的法官威爾克森更容易得到導演的青睞。

5. 麥當勞老太不貪心

你可能不知道斯特拉·利貝克是誰,但是說起那個在麥當勞被咖啡燙傷索要巨額賠償的老太太,那可是無人不曉。對這位老太太許多人印象並不好,她起訴麥當勞一案多年來被當作無聊訴訟的典型,她個人也被看作一個貪婪的投機分子。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利貝克不該承擔那麼多罵名,為了讓咖啡更香、更吸引顧客,麥當勞的咖啡溫度當時會保持在88攝氏度左右,比其他餐廳高出許多。在1993年之前的10年里,全美國有700多人被麥當勞的咖啡燙傷,利貝克是受傷比較嚴重的一個,她的腹股溝、大腿和臀部都做了皮膚移植,差點死在醫院裡。最初利貝克只提出了一萬美元的賠償要求,但麥當勞只肯賠800美元,雙方打官司後,是陪審團決定利貝克應該獲得270萬美元的懲罰性損害賠償,而且法官把這筆賠償降到了64萬美元。

6. 神奇劫機犯之誤會

D·B·庫珀是歷史上最神奇的劫機犯,他在1971年用不知真假的炸彈劫持西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獲得20萬美元贖金後從飛機上跳傘,然後就不知所終。這些年來庫珀的下落一直是個謎,雖然警方和民間刑偵愛好者都在對他進行研究,但基本沒有什麼線索,甚至連D·B·庫珀這個名字都是誤傳。這位劫機犯當初是用丹·庫珀這個名字買的機票,案件發生後各家媒體都在瘋狂收集一切信息搶頭條,《俄勒岡》雜誌記者詹姆斯·朗通過私人關係聯繫到了西北航空公司公關主管杜安·揚巴爾,兩人通電話時信號不佳。揚巴爾在電話里告訴朗劫機犯的名字時,朗錯把「丹」聽成了「D·B」,於是就這麼寫了出來。2011年一個叫馬拉·庫珀的女士曾站出來說她的叔叔L·D·庫珀就是那個神秘劫機犯,不過經DNA比對,L·D·庫珀與當年那個嫌犯的DNA並不相符。

7. 曼森不是連環殺手

美國最有名的連環殺手並不是一個連環殺手,他沒有親手殺過任何人,當他的「家人」殺害九人時他都不在現場。無論怎樣,查爾斯·曼森已經擺脫不了「連環殺手」這個並不準確的稱呼了,他領導的曼森家族受其邪教學說的蠱惑,在1969年的短短6個月內犯下四樁連環兇殺案,被害者中包括女影星莎倫·泰特和她腹中的胎兒。從技術上來說,曼森不是連環殺手,而是謀殺教唆犯,他的洗腦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他在入獄後還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在反主流文化支持者的推動下,曼森被樹立成了他們的偶像,他的形象屢屢出現在影視、舞台、音樂、時裝和繪畫中,他在獄中收到了大量的粉絲來信,2013年還有一個25歲的姑娘自願嫁給當時已79歲的他。《滾石》雜誌曾用曼森的照片做封面,稱他為「世界上活著的最危險的人」,2017年11月19日,這個邪教頭子終於結束了他劣跡斑斑的一生。

8. 旁觀者效應被打臉

所謂「旁觀者效應」是指突發事件發生時,在場的人數越多,每個旁觀者出手援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這個社會心理學術語是基於1964年的姬蒂·吉諾維斯謀殺案提出的。28歲的吉諾維斯是在紐約自己居住的公寓門口被溫斯頓·莫斯利強姦並刺死的,她死後兩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稱「38位平日里道貌岸然、奉公守法的紐約市民,在將近半小時的時間裡,對一名在街上三次被追殺的年輕女子冷眼旁觀……」。沒有人知道38名旁觀者這個數字是如何得到的,調查此案的警察只找到六個證人,其中只有兩人目擊莫斯利殺害吉諾維斯。在僅有的兩個目擊者中,羅伯特·莫澤爾曾開窗呵斥莫斯利,中止了他對吉諾維斯的第一次追殺。另一名目擊者當時喝得醉醺醺的,自忖應付不了手持利刃的兇手,但他也讓鄰居打電話報了警。

9. 小丑殺手名不符實

惡名昭著的「小丑殺手」約翰·韋恩·加西性侵併虐殺了33名青少年男性,在某種程度上他加深了一些人對馬戲團小丑的恐懼。然而加西從來不曾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樣,打扮成小丑模樣作案,叫他「小丑殺手」並不完全嚴謹。加西扮演的小丑「波戈」主要為兒童醫院和教堂活動服務,他為那些孩子帶去了歡樂,只有脫下演出服後,他才變成一個變態殺人魔。通常媒體並不會把一個殺人犯的職業與其罪行聯繫得太深,除非他利用職業取得了某些殺人的便利,但加西的嚴重罪行和小丑這個職業的罕見性,給了媒體一個聯合炒作的靈感。在入獄後,身為罪犯的加西與小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他在獄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畫小丑畫像,如今這些畫像的售價可以超過20000美元。

10. 甜點抗辯以訛傳訛

1978年11月27日,舊金山市政大樓里傳出幾聲槍響,市長喬治·莫斯科內和市政委員哈維·米爾克雙雙遇害,殺害他們的是另一位市政委員丹·懷特。對此案的審理中,媒體報道懷特的律師聲稱他吃了大量甜點和垃圾食品,導致精神錯亂而開槍殺人,如此荒謬的辯護理由令關注此案的舊金山市民嘩然,並稱之為「甜點抗辯」。事實上媒體在報道中是有偏差的,懷特的律師聲稱他在作案時患有嚴重的抑鬱症,舉出他暴食甜點和垃圾食品的例子,也是想證明這一點,而不是將其作為殺人的原因。不過通過媒體了解此案的市民可不知道這些,他們只知道陪審團竟然相信了這個拙劣的理由,給了懷特7年8個月的較輕判決。上千舊金山市民因此上街遊行抗議,並且演變成了一場騷亂,焚毀了多輛警車,史稱「懷特之夜暴亂」。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

過往精彩文章可戳這裡→→→漲姿勢系列總目錄

我的新文章會在個人公眾號弄影記(微信號:feiyumylife)提前首發,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答案和文章轉載請私信徵得同意,並需註明出處,否則將舉報並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謝邀。

提起儒家知識分子,每個人都會想到:老好人、謙謙君子、溫良恭儉讓、和稀泥等等,然而這是對儒家最大的誤解。

《論語》陽貨篇,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公羊傳·庄公四年》:「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現在人肯定不敢想像,「九世復仇」這不是鬧著玩么?然而西漢時期,儒家知識分子的標準答案是「雖百世可也」。所以那個時代,流行的文化是:「一飯之恩必償,睚眥之仇必報」、「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沒想到吧,我們印象當中的老好人,竟然還有這麼嚴肅的面孔。

實際,儒家推崇做人的最高境界「中庸」,中表示「不偏不倚」,庸表示「持之以恆,永遠不變」,「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種人怎麼可能是老好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他自巋然不動,利劍加身面無懼色,泰山壓頂不彎腰,這才是儒者本色。


隨便說幾個吧,可能大家也知道。

476年羅馬帝國滅亡說現在基本已經沒什麼市場了。

中學教科書上說中世紀的時候教權凌駕於王權之上,教皇更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封建主。然而這個論述根本經不起推敲,這只是教皇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除了教皇勢力鼎盛時期的英諾森三世(1198――1216)勉強能實現這個願望之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得看國王臉色。

人們經常津津樂道的獅心王理查德還有薩拉丁這兩人壓根沒有見過面

牛頓因為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受到啟發,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個版本最早出現在伏爾泰的《哲學通信》中,現在已經被證實這只是一個故事。牛頓早在1664年的時候就開始研究、推演引力方面的知識了。

唐人街之所以叫唐人街不是因為唐朝影響大,而是因為翻譯Chinatown的時候,諧音比較像唐而已。


比如很多人真的相信那些所謂磚家和地方為了發展旅遊炮製出來的所謂的武大郎和陳世美的原型,然後把八十年代故事會上的故事演化成陳世美和武大郎兩個版本,來洗白兩個根本不存在的小說人物

所謂武縣令和陳縣令的故事非常扯淡,都是假的。


黃飛鴻一生結過四次婚,除原配羅氏外皆為續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重娶。

四個妻子中前三個均有名份,分別是羅氏、馬氏、岑氏,但因陸續死去,因而當時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於最後在娶莫桂蘭 [5] 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了婚。 [6]

1879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2年於香港逝世。

——來源於百度百科

哪有什麼克不克的,一個學醫的幾個老婆接連病死,很蹊蹺!


宋朝的劉太后――狸貓換太子

宋朝的龐太師―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

宋朝的潘仁美……

神鵰俠侶的尹志平……

清朝的李鴻章……

民國的段祺瑞……

春秋的登徒子……

三國的曹操,周瑜……


農民起義可歌可泣。

但是洪秀全有88個老婆

贏家永遠是正確的,輸家再好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英國人到現在還在反思殺死查理一世呢…

共產主義一定勝利。

自己看蘇聯。

民族國家永遠民主於殖民制度。

你知道有很多國家最後變成了軍人/酋長/國王專治了嗎?

更不用說因共同的敵人沒了倆種族互看不順爆發的戰爭/屠殺了。

民主/自由選舉是個好東西,讓下層民眾參與更好。

兩百年前美國有些區域的選票由地方幫派掌控著,不選他們的人的後果,嗯…

社保/濟困是個好東西。

德國順利養出了一群懶漢,濫用納稅人的錢。

農民/工人純樸。

你知道俄國農民一度以毆打自己的妻子去了嗎?

最終級的:

人性本善。

呵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