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

昨天下班回家,米粒爸給我看了一個視頻,笑著說:「給你看看優秀的後浪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作為以雞己雞娃為己任的老母親,本來想去取點經,結果看完我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稱為大型後浪洗腦現場更為合適吧,大家感受一下

月黑風高的夜裡,一羣穿著軍裝的小男孩小女孩,排著隊,依次走到教官面前。

只聽見一個小女孩大聲喊著:「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感恩父母!」

對面的教官一臉嚴肅,眼睛直愣愣盯著孩子:父母累不累?

「累!」

「回去能幫父母做什麼?」

「幫他做飯,還能幫他掃地和拖地。」

「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可以嗎?」

「可以!」

「你能不能遵守你的承諾?」

「我能!」

整個對話全程高能,個個慷慨激昂,現場帶著哭腔的嘶喊聲此起彼伏。

就問你,看到這個場面感動嗎?

不敢動不敢動,震懾力太強了

米粒媽看完,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哪哪都不對勁。

也不知道這些祖國的花朵,是真的想到爸媽的辛苦付出,心酸落淚,還是被嚇哭的。

據同樣參加過類似心靈洗禮活動的人說,不哭著喊出這些話,聲音不夠有穿透力,就不過關

這……敢情誰聲音大,誰就孝順是吧?

米粒媽算是大大長見識了!

現實生活中,這種PUA式的感恩教育還真不少。

前幾天,有人翻出某個小學「感恩教育」講座的視頻。

一羣小學生穿著校服,整整齊齊坐在操場上,打開視頻,畫風就變得一言難盡。

只見講臺上,一個老師慷慨激昂發問:

你長這麼大了,做了哪些對不起爸爸媽媽的事情?

從今天開始回家以後,還要不要跟他們吵架?

會不會跟他們頂嘴?

會不會玩遊戲看電視?

想一想,他們對你要求嚴格,是不是為了你好?

面對這一連串抑揚頓挫的驚嚇「靈魂拷問」,這些學生無比羞愧地低著頭,上演各種形式的哭泣。

就真的挺像訊問犯人。。。

編輯小姐姐看完後感嘆道:「我都畢業10年了,沒想到這一招還這麼流行。」

重提舊事,編輯小姐姐對自己當年參與的悲情大戲歷歷在目。

幾百個家長和孩子,頂著烈日,聽著「專家」兩小時的激情演講。

苦情的故事加上直擊靈魂的追問,再卡點配上煽情的音樂,大家眼淚嘩嘩流。

看到這場面,編輯小姐姐嚇壞了,趕緊擠出來幾滴眼淚

演講中途,還有幾個學生被點名,現場對著話筒當眾懺悔,承認錯誤,進行愛的真情流露,父母孩子雙雙把淚流。

當情緒渲染到位後,專家還不忘點題:「現在,抱抱坐在你旁的爸爸媽媽,要記住,學會感恩。」

於是,父母和孩子在相擁而泣中,完成了這份精神洗禮。

短短兩個小時之內,這些學生先是頂著從天而降的罪名,接著又在嚎啕大哭中獲得了救贖,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按專家的說法是,現在很多人心都黑了,他們是在幫這些孩子洗心革面。(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更神奇的是,這種感恩教育全國流行:

海南一所中學,6000名學生家長哭泣擁抱;

重慶一所學校,幾百名學生在操場上給父母洗腳;

上海一所學校,800多名學生跪拜父母;

山東一所小學,1000人收聽勵志演講,雙膝跪地感恩父母;……

這些演講也絲毫不摻雜本地特色,套路都是話術煽情+道德綁架。

首先,父母一定要特別慘,雙手粗糙,滿是老繭,起早貪黑,做牛做馬,極端點,甚至還會講一個父母賣血供孩子讀書的故事(這都是什麼年代的故事會!)

苦情的故事講完,緊接著開啟排比式追問,句句誅心,讓孩子內心的愧疚感滾滾翻湧。

然後再來點類似於《燭光裏的媽媽》這種背景音樂作為催化劑。

最後以擁抱、下跪、洗腳收尾。

(北京幼兒園感恩節讓孩子給父母下跪)

全程毫不拖沓,富有節奏,情緒飽滿,直擊心靈。

年幼無知的孩子,哪禁得住這樣的靈魂滌盪,瞬間哭成淚人。

有不哭的權利嗎?

不哭,你就是不孝!

不哭,你就會讓愛你的人失望!

不哭,你就對不起父母!

這麼多帽子齊刷刷扣上來,實在是怕了,就算是擠,也是擠出幾滴清淚,力證自己靈魂的純潔。

畢竟,在感恩教育現場,沒有一個孩子是孝子。

除了煽情,標準的感恩講座還少不了一個必須的環節:賣書。

趁著父母孩子的聲淚俱下,專家開始趁熱打鐵,兜售感恩教育書籍。

最後大家捧著100塊錢2本的《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讓生命充滿愛》回家,發誓一定會重新做人。

沒想到啊,號稱免費的講座,不僅費眼淚,還挺費錢

更高段位的大師,一場演講,就能賺下幾萬塊。

曾經在山西說哭4000個小學生的大師歐陽維建,一場2小時的演講,就賺了5萬塊錢。

什麼時候,眼淚都這麼值錢了?

不過,要向一個成功的大師進階,還得有點專家範兒。

於是,他們身兼數職,教育活動家、心理學老師、演講家、客座教授,甚至還是什麼潛能激發大師。

只要頭銜夠長,管你認不認識,他們就是知名教育專家。

只不過,他們不負責教育,只負責催淚。

孩子哭得越撕心裂肺,他們就朝成功賺錢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於是這些「專家」,一個個風塵僕僕,從一個學校趕到另一個學校,完成眼淚這項KPI。

所以這些感恩講座的本質就是:學生父母哭得悽悽慘慘,講師數錢數到手軟。

看完這些,米粒媽不由感嘆,這些感恩來得也未免太過於沉重。

而且這種教育不僅存在於這些講座上,有些父母,也在無意識中用這種PUA式的語言感化孩子。

尤其是我們上一代父母,表現更為明顯:

「要不是為了你,我用的著天天這麼辛苦嗎?」

「我捨不得喫捨不得穿,省錢都是為了誰?」

「你小時候我喫了多少苦,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

這些話背後的潛臺詞是:作為孩子,你不配享受,不配得到快樂。

於是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一個罪惡深重的人,連稍微開心一下,都帶著負罪感。

這些純粹是對孩子的情感壓迫,不僅教不出一個感恩的孩子,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很多性格缺陷,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的負擔。

米粒媽只想說:放過孩子吧!

這種PUA+傳銷式感恩教育,還有什麼「給媽媽洗腳」等行為藝術和精神洗禮,純屬是大人的自嗨,真的大可不必。

喊再多的口號,哭得再大聲,進行再多的精神洗禮,把自己說得再慘,未必能讓孩子學會感恩,反而會讓孩子心理上產生愧疚感,一輩子都活在贖罪的路上。

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在想起親情的時候,感受到的不是愛與幸福,而是虧欠和償還。

這種感恩戴德式的報恩,真的是健康的愛嗎?

孩子因你而來,卻不是為你而來。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靠親情關係的綁架維繫的,真正健康的親子關係,是父母孩子彼此相愛,也彼此自由。

真正的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愛,不是喊出來唱出來的。

就像有句話說的:「真正的愛的教育,根本就不需要聲嘶力竭。」

寫到感恩這個話題,米粒媽特別想為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外婆的家》,豆瓣評分9.1,特別適合帶著孩子一起看。

電影講述的是城裡的小外孫到鄉下的外婆家住,從嫌棄外婆,到最後被外婆無私偉大的愛感動的故事,看完真的淚目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註於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註:@米粒媽愛分享


從日常起居、衣食住行,到待人接物、家教禮數,幫孩子學好規矩,是我們每一個父母的責任。想要讓孩子學好規矩,做到這幾點很重要:

1.瞭解孩子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

想要當好父母,瞭解一些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尊重和順應規律,會讓你的養育變得更科學、更輕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兒子所處的這個年齡段來說:3-6歲的孩子,主要是在發展主動意識,所以我會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同時能逐漸體諒他人,在考慮自己需要的時候照顧他人的感受。

所以在制定規矩時,我們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參與到做決策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同時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學習體諒和照顧他人的感受。

2.處理好孩子的負面情緒

規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被限制被約束,當小孩子不能隨心所欲的時候,難免會有負面情緒。就像開頭提到的,當兒子不能繼續玩時,心裡肯定是不高興的。那當我們在溝通時,首先是要處理這種負面情緒。

處理情緒時,一般要「先接受,再疏導」。怎麼接受呢?延遲自己的判斷,體會孩子的感受。先用同理心去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很生氣」之類的。

我們沒辦法也不應該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是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瞭解他內心的需求。給他一些安慰,告訴他當做不了想做的事情,或者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有一些負面情緒是正常的,陪著孩子慢慢學會接納有負面情緒時候的自己。

有時候,負面情緒並不會自行消散,我們還應該幫助孩子去疏導情緒。疏導的方式有:

幫助孩子去描述自己的情緒。並不是告訴他那是應該有的感覺,只是單純地幫助他刻畫當時的內心感受,並且發展出一些表達情緒的辭彙。孩子越能精確地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當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後,我們會發現孩子的面部表情、說話速度、語氣等都會有明顯舒緩的跡象。

畫畫。研究證明,讓孩子在紙上用畫圈或者線條胡亂畫出自己有多憤怒、生氣、失望,非常有效。

活動或遊戲。比如枕頭大戰等一些發泄性的活動,或者角色扮演的小遊戲。

看喜歡的書。

盡情地哭。其實發脾氣是孩子情緒系統中的閃電雷鳴,來得快去得也快,哭和笑都是一種緩解壓力、排解情緒的有效方式。

3.用「我」開頭的句式來說話

「你這孩子怎麼老是不能按時睡覺?媽媽辛苦工作掙錢也是為了養活你啊,你就不能體諒一下媽媽嗎?」

「你不是已經答應了不買玩具嗎?說話不算話!你再這麼不懂事,媽媽就再也不帶你出來了。」......

這樣的話是不是感覺很熟悉?當孩子不遵守規矩、想要打破約定時,我們往往脫口而出的就是「你你你怎麼樣」。

這樣的說話方式特別容易變成指責孩子,極具破壞性。

那這種時候怎麼說更好呢?

不妨堅守三個清晰的表達:「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三句話都要以「我」開頭。

以開頭兒子不按時睡覺為例,「我們約定好了9點睡覺,現在已經到時候了,我看到你還在玩。如果你現在還不睡覺的話,媽媽擔心你明天去幼兒園要遲到的。我希望你能按時睡覺,如果你還不去,明天就不能在樓下玩了。」

「我」開頭這樣的說話方式,並不是天生存在於我們的語言系統,所以需要刻意學習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習慣於這樣的表達方式,營造一種順暢溝通的家庭氛圍,在日常的親子對話中幫助孩子形成一些良好的行為。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成規矩。

發佈於 2020-05-2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師說師說?

潁上縣黃橋鎮中心學校 語文教師

對於不聽話的孩子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個年齡段,孩子都會呈現不同的逆反心理特徵,需要區別對待。一般來說,需要家長以朋友的身份走進其內心世界,知己知彼方可對症下藥。此外,之所以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往往是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有時候靜下心來思考,是不是自己錯了?是不是孩子的不聽話有點道理呢?


對於不聽話的孩子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個年齡段,孩子都會呈現不同的逆反心理特徵,需要區別對待。一般來說,需要家長以朋友的身份走進其內心世界,知己知彼方可對症下藥。此外,之所以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往往是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有時候靜下心來思考,是不是自己錯了?是不是孩子的不聽話有點道理呢?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不聽話的孩子有多大,不過從題主這個問題來看,關鍵點不一定就出現在孩子身上,題主想找一種管理孩子辦法的心情我理解。我們先要弄清楚「不聽話」的孩子是怎麼來的,那麼找到一種管理孩子的辦法才會水到渠成。

場景一:「丁丁乖,別玩遊戲了,過來喫飯」媽媽洋洋喊著沉浸在自己遊戲中的丁丁,可丁丁根本就沒有聽見。於是媽媽強行過來打斷孩子的遊戲。孩子非常不情願,哭著鬧著不肯喫飯。

大家是不是對這樣一個場景非常熟悉呢?對這樣一種「不聽話」的孩子我們家長是不是非常頭疼呢?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讓我們的孩子乖乖的去喫飯呢?我們再來看看這樣一個場景。

場景二:洋洋正在書房裡忙著處理公司重要的一些文件。丁丁跑過來喊媽媽陪他玩,洋洋對兒子說:「丁丁乖,媽媽在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你先去自己玩一會兒」於是丁丁跑出去自己玩了。不一會兒,又跑過來喊媽媽幫自己把高臺上的小汽車拿下來。洋洋爸爸出差不在家,所以洋洋只好停下工作幫丁丁拿下小汽車。並再一次告訴丁丁自己有個很重要的工作要做,讓他自己好好玩。可是之後的時間,丁丁不是要上廁所,就是肚子餓了。洋洋實在沒有辦法安心工作,於是大發脾氣著實管教了丁丁一次,弄得丁丁哭哭啼啼,洋洋也沒有心情去辦公了,只是想著怎麼才能讓自己兒子更加聽話一點。

大家仔細想想,和場景一是不是很熟悉?只是洋洋和丁丁的處境對換了一下,為什麼我們還是認為孩子不聽話呢?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地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喜歡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出生後的幾年裡,無時無刻不在探索這個世界,玩遊戲是他們探知世界,學習技能的一種方式,毫不誇張的說,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場景一中,洋洋簡單粗暴的打斷了孩子工作,應該道歉的是洋洋而不是丁丁。那麼我們出現場景一的時候是不是就沒有辦法了呢?其實簡單幾步就能讓你的孩子開心的去喫飯。首先我們要贏得孩子得合作,你可以在孩子玩遊戲之前就提前和孩子約定一個時間,到時間就要停下來去做下一件事情了。一般這個時候孩子都會樂意答應。其次,提前十分鐘提醒一下孩子,告知他再過十分鐘就要到時間了,希望他能在那個時候把玩具收拾好(如果孩子能夠自己收拾玩具)。如果孩子因為太想玩遊戲了,哭鬧著不肯收拾玩具,我們不要打罵,一到時間就堅決地幫他把玩具收拾好,並給正在哭鬧中的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你是愛他的,並陪著他把情緒發泄完。等孩子平靜了,再帶孩子去做下一件事情,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要說教和埋怨。使用這個方法幾次,孩子會逐漸學會合作,以後你就不會再因為孩子不合作而苦惱了。

每個孩子人生最初的幾年中,非常努力在適應他們身處其中的這個環境,並且會逐步掌握必要的人生技能和生活技能。進而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並發展成獨一無二的性格。我們家長要做的並不是管教出一個聽話的孩子,而是儘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其中盡情發展,我們只要靜待花開就好。我這樣說並不是告訴我們家長什麼都不要做。相反,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盡最大可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管教孩子的正確方法,統一全家人教育理念等等事情。只有做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最後給大家出一個題目:如果你處在場景二中,你會用什麼樣的辦法來處理呢?歡迎大家把你們得方法分享出來。


學習心理學,學習教育學,提升自身修養和情緒控制力,保持愛心耐心。


聽話就意味著 唯唯諾諾 在學校暴力競爭中處於下風


管教也分怎麼管理 和 教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