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做到心態平和


兩年前的我很慘,婆婆笑話我,驕傲的說孩子不找我這當媽的,專門找奶奶,我這當媽的也沒啥用,趕緊斷奶讓她帶回去吧,我之前就是苦苦掙扎用奶睡,各種母乳留住孩子,我婆婆天天訓我「捂奶頭子,老公說我執迷不悟,孩子跟奶奶是割不掉的血緣關係,奶奶帶回去理所應當。

兩年後的今天,早上老公送我和孩子上學上班,晚上他接孩子回家,我下班回家陪孩子他做飯,飯後我們一起下樓遛彎。再也不是兩年前岌岌可危的夫妻關係,這裡面我付出了很多,也學習到很多,育兒使我成長,也送給你。

我覺得你是個很有思想的寶媽,和萬千喊苦喊累抱怨不斷的寶媽不同,你很有責任感,只是欠缺方法,還有些焦慮,我只能給你我自己的方法做參考。

我白天上班很忙,我就抽中午午休,上廁所時間看書,一開始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來看兒童發展心理學,了解了兒童發展心理以及當時他年齡段的需求後,我開始了解了所有育兒的基礎都只為了打好親子關係,我花了一晚上(失眠)時間列出了我和婆婆的不同,優缺點,我的優點是我一直愛學習一直在進步,第二天我就看各種親子遊戲書,每天至少有3-5個親子遊戲回家和孩子玩,包括抖音上有的親子科學實驗之類的,我會把被子鋪到客廳,在婆婆的尖叫中和孩子歡快的打滾,捏麵糰把麵粉弄的到處都是,玩水把地板都泡了等等,我們在各種挑戰婆婆的底線中,獲得了愉快的親子關係,老公也從一開始的反抗,升級到了加入,沒人會拒絕快樂,除了無法改變思想的婆婆。

以後就是每天孩子都抓我,興奮的盼望我回家,我每天都變化的親子遊戲讓他痴迷不已,早上我上班他會大哭不讓我走。

這中間我出了一次意外,住院了,一個月的時間我沒回家,老公也一次沒帶孩子來過,我和老公哭鬧說想孩子要回家看看,老公說等我養好了就回去,等我回家已經變天了,婆婆說孩子已經戒奶不要給孩子吃了,每天她都提防的看著我是否給孩子餵奶(我無法行走),晚上孩子找她和她睡,然後勝利的和公公說馬上就能帶孩子回去了,我彷彿看到一年的努力化為泡影,難受了幾天以後毅力又回來了,我不能走不能跑跳,但是孩子處於語言,秩序敏感期,我開始和他玩積木,讀繪本,當然一開始他坐不住,但是以前養成的良好專註力的底子在,我每天都數著時間,今天他坐了2分鐘,明天坐了5分鐘,一點點加碼,為了讓孩子留下我也算祭出了大殺器——手機,下載了各種幼兒遊戲跟他一起玩,出院不到一周,他只和我陌生了一段時間就又和我在一起睡覺了,婆婆的訓斥我充耳不聞,中間為了穩定老公少不了要各種安撫溝通,真的很累,但是我堅持住了,努力的方向以及努力的方法沒有錯,今年三月,婆婆回老家了,我們把寶寶送入幼兒園,我們正式沒有老人幫忙,開始了一家三口的小日子,手忙腳亂也幸福。

祝你幸福。


不可能不發火 問題是即便你搬出去單住了 也一樣會抑鬱發火 婆媳矛盾不是問題的根源而是問題的催化劑 同樣的問題還有大豬蹄子老公 白眼狼神獸 教育壓力 經濟壓力 工作壓力 健康壓力等等煩不勝舉 人至中年 不得不面對這些 建議你首先要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為什麼要接受 並不是要放棄 而是能夠站在一個相對實際的位置來看待問題 並在這個角度上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發火不是問題而是形象 你會發火我會發火孩子同樣也會發火 這是人性 而我們希望孩子知道的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解決發火後產生的問題 如何調整發火時的心態對嗎?人性中該有的事情就讓它有 正確的引導才是該考慮的事情


題主意識到不該因為在生活中和婆婆老公的矛盾而對孩子發火,這是很好的一點。

生活中,可以堅定一個準則:誰提問題,誰解決。

家裡同住的人多了,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通常會有第三個聲音出來:你要幹嘛幹嘛,孩子不能幹嘛幹嘛

好,那這個問題,讓提出來的那個人解決。

第一次當媽媽,我也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50個教育法》,蘭海的《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正面管教》。覺得書里的理念很不錯。

但我家,我老公是獨生子,生了孩子後婆婆就開始帶娃了,和婆婆同住,公公很少回來。生孩子之前,我對怎麼帶孩子一點概念都沒有,如果能重來我也希望辛苦一點自己帶,現在只能接受當初的選擇,因為你不能一邊享受著婆婆帶來的福利,一邊抱怨。

孩子一周歲斷的奶,我晚上下班回去的主要任務是陪娃,之前孩子和我睡,發燒咳嗽了兩次,疫情之後都是和婆婆睡。孩子睡覺要找奶奶,所以我要等到婆婆跳廣場舞回來,再帶孩子去睡覺。想讓孩子自主睡覺,想了很多辦法,感覺自己還沒get到點,經驗還在摸索中。

家裡雖然有許多玩偶,但我模仿著《超級育兒師》里的做法,重新買了一隻新的,回到家,拆完快遞拿出來對孩子說,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它什麼好呢?後來起了個名字叫露比,以後就讓它陪你睡覺了好不好?你可以摸它,抱著它睡覺哦。昨天晚上,婆婆出去聚餐比較晚回來,我哄她睡覺,雖然也會念叨奶奶,但我給她講完繪本,兩個人躺著數數,竟然接到了100多,後來她翻個身,就抱著這個小玩偶睡著了,也算是小小的進步,有些欣慰。

之前有一次和婆婆發脾氣是因為,她和孩子一起睡覺,那晚上跳廣場舞也應該早點回來,讓孩子和我眼巴巴地等到她晚上九點多回來,才能睡覺。夾在中間的我太煎熬了。或者適當放手,讓孩子和媽媽,或者自己先睡。她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又想健身,又抓著孩子不放。

孩子之前一不小心和我睡著了,她第二天會問孩子,昨天晚上為什麼和媽媽睡,不和奶奶睡?就是這樣的洗腦模式下,孩子得跟著她睡才行。讓我覺得有些莫名的窩火和自責。

孩子三歲半進幼兒園,天天想著奶奶,我感覺有些失職,到了周末會帶孩子去圖書館,晚上睡覺給她讀繪本,也很少對孩子發脾氣,上次發脾氣是讓孩子吃藥。

咳嗽流鼻涕,第一天帶孩子看病回去我就去上班了,下班回去聽我婆婆說孩子不吃藥,被生氣的婆婆關在門外,瞬間心疼,孩子還小,不是拿來嚇唬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後來第二天我請假在家,專門哄孩子吃藥,孩子會自覺地把葯吃了,第三天哄了一個小時,婆婆參與了,不行,我怒了,抓著孩子的嘴把葯往她嘴裡灌,孩子哭著吐出來,我踹了她一腳,想一走了之,什麼都不管了。

也會因為育兒理念和家裡人產生衝突。比如他們喜歡威脅,孩子咳嗽,生病了要去打針;快去吃飯,不然晚上不要跟我睡了;要吃飽,不然老師排隊會讓你排最後一名。要麼就是,當娘的在家,孩子都不吃飯,說我太寵孩子了諸如此類讓人心肌梗塞的話。

我的反應太慢了,當場沒有反應過來,只有在事後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會復盤,想想以後遇到這類的要怎麼接話,讓自己舒服,孩子也舒服。

我跟婆婆說,不要威脅孩子,她會說,我們家以前就是這麼教的,你們家可能不太一樣。天,這神邏輯,教育不是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嗎?不能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嗎?

下次我可能會說,換位思考,我也威脅你,你晚上不早點回來,就不要去跳廣場舞了,你會怎麼想?換成對孩子的威脅,孩子怎麼想?

可能站在我的角度是一些負面的感受,大家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再比如早上婆婆帶孩子上學,問她要不要讓奶奶站在校外看你們做早操?孩子猶豫了一下,說要。已經有哭腔了,後來是哭著進學校的,老師打電話跟我說孩子哭吐了,把孩子領回家。我不淡定了,給婆婆發了一段話

在校門口看到婆婆,跟孩子說,以後奶奶不會在校外了,送你上完學就回家。婆婆說,昨天她看別人哭,所以做早操也哭了,想著孩子不哭,今天可以站在外面看,不要什麼都怪到她頭上,於是抱著孩子走了。

是因為沒處理好,我才插手的好吧。

想到之前,第一天送孩子上學,婆婆在老家沒時間,給我發了語音,說孩子去上學了,要我在家好好收拾。我冷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要我收拾什麼?估計矛盾一直存在著,她嫌棄我不收拾,我嫌棄她不會教育孩子。

我意識到,家庭里得有個溝通交流的氛圍,孩子才會健康地成長,到底怎麼做呢,其實我的情緒也有些不對,也需要疏導。

生活總是得慢慢尋找,有個過程,才能找到答案,這個回答當是樹洞。


我想把時間延長,跳到孩子的一生,上幼兒園這個節點,對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孩子的未來,方向在哪裡?等到幼兒園時期結束,再上一年級,會不會雞飛狗跳?

我希望她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未來上哪所大學?

再把時間倒推,現階段的我,應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

我想,又或許是全家人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導致的結果。婆婆對於孩子,是非常寵愛的。婆婆比較強勢,我之前太軟弱,老公不給力,但同住一個屋檐下,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時間久了,容易爆發。現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的態度比較強硬,婆婆啥也不說了。

回到題主,主要原因是和婆婆老公同住導致的問題,如果覺得不開心,要適當釋放自己的情緒,比如吶喊,運動,還有表達和溝通也很重要,先疏通好情緒,再冷靜地對待孩子。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希望不要因為生活,而委屈了孩子的心。


只要你有「孩子不聽話」這個觀念,那就很難做到不發火。

真不想對孩子發火,首先就不要有孩子必須「聽話」這種觀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人格上是與我們平等的。但由於他們的弱小和對我們的依賴,讓家長在對孩子產生了權威感和控制權。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聽話,沒有執行命令或者苦惱就是不聽話。

事實上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都是他自己的,他生氣會發脾氣,難過會哭,都是他自己的情緒體驗。可能與家長有關(特別是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但從來不是為了氣家長。

孩子不願意配合家長,是因為他們想要獲得主權,掌控自己的人生,這是本能是人成長的動力。要求孩子聽話是在違背他的人性。

如果家長能理解以上,才能對孩子有更多的理解和接納。

下面說回發火的問題,壓抑憤怒是不現實的,因為憤怒也是我們的本能。而且一味壓抑,會導致憤怒累積,引發更大的爆發。

你的描述很簡單,不能了解更多的內容。但能感受到你受制於婆婆和老公,無法反抗或者表達憤怒。但你會對孩子發火,這其中就可能包含了你把自己在他們那被壓抑的憤怒,發泄到了孩子身上,因為你只敢向他發火。

但是憤怒確實存在該怎麼辦呢?

首先,不要壓抑自己的憤怒,學會表達憤怒。

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的表達,就是你可以告訴周圍人,我生氣了。但不要通過哭鬧,咆哮,打罵這樣失控的方式。

其次,你需要找到一個自己的釋放情緒能量的方法。

比如孩子做了什麼讓你有了情緒,你可以說媽媽現在有點不開心,但我是愛你的。然後到另一個空間喊兩聲,蹦兩下,或者錘幾下牆等等。

最後,傾訴對任何人、任何情緒來說都很重要。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吐槽吐槽,發現別人家也有類似煩心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有助於心情恢復。


首先,如果您經常對孩子發火不是孩子做錯了,而且您覺得您的婆婆和先生做錯了什麼或者孩子的小錯只是你瞬間爆炸的一個導火線,那最好先解決您和您先生、婆婆之間的關係問題或者自己的情緒問題:家庭會議?與婆婆分開住?找專家諮詢……

其次,寫下「溫和而堅定」張貼,教育孩子默念5遍,確保自己是這樣和孩子說話的;

再次,如何徵得孩子的合作,可以試試下面幾招:

1、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

反:你真不負責任,總是把水龍頭打開,又忘記關。你想發大水呀?

正:淘淘,浴缸里的水快溢出來了。

註:當人們不斷指出你做錯的時候,你往往會有抵觸情緒,而不太願意去做你該做的。如果只向你描述問題,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問題本身上。

2、提示:

反:你從來就不幫我幹家務活。

正:我現在需要有人能幫我收拾一下餐桌。

註:接受提示比接受譴責要容易的多。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反:我一再和你們說穿上睡衣,你們就知道在這兒玩。你們答應好看完電視就穿睡衣,我怎麼沒看出來你們有什麼動靜。

正:孩子們,睡衣。

註:孩子不喜歡說教和長篇大論,對他們來說,越短越容易記住,越有效。

4、說出你的感受

反:你到底怎麼回事,總是讓沙門開著?

正:沙門開著,讓我很煩,我不能讓蒼蠅在食物上飛來飛去的。

註:只要不受攻擊,孩子更容易和一個表達憤怒的人合作。

5、寫便條

例:在打開電視之前,想一想,我做完作業了嗎?我做完練習了嗎?(貼在電視上)

註:有時候,文字比口頭說更有效。

最後,不要教育出來一個一味聽話的孩子,那會害了他,長期看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