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水稻技術大升級之後,南朝通語(吳、客、粵)想要通過農村陣地戰,

取代閩語(孫吳漢語)、壯傣語、越南語,難度立馬暴增。

到了唐代,長安通語的確也曾經空降到 福州、泉州、柳州、邕州、交州城內,

但是唐末一戰亂,立刻就退散了,重新土語完全一統。

福州、泉州、交州 之後語言一直就是土語,再沒變過;柳州、邕州比較複雜,不贅述。

閩語、傣語、越南語 後來都實現了大擴張。

甚至出現,城裡粵語還沒來得及出城,周邊農村的壯傣語就先被閩語農民同化,然後閩語又把城裡粵語趕走的現象。(雷州、儋州、瓊州 城裡都曾通行古粵語,但後來只剩下儋州)


胡志明那代人的主要教育方式是私塾。胡志明常用的也是漢字文書。直到後來才慢慢排華建立自己獨立的教育體系。古代越南本質上是一個漢文化國家。只是不是中原政權而已。

是古代東南亞漢文化國家的碩果僅存。漢文化不應該只屬於中國。要不是西方崛起,朝鮮越南不是自治區也是加盟國
越南是世界上受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法國人來之前還在使用漢字。今天還和我們一樣用筷子,過一樣的農曆春節,放炮喫越南特色糉子,過端午,賽龍舟,中秋節喫大月餅。
越南人是與中國人最像的外國族羣,各種風俗習慣與南方人極為相似,除了語言不同,跟中國人又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呢?漢族的同化力一半依靠得是血統的同化,而並非如同印度文化那麼影響深遠。越南這種不錯了


同化並不一定是政權法律上的統一(國家),而經濟和意識形態的統一也是同化本身(天下)。

1. 中國的法律政權本質上是以華北平原+關中平原為主,這種政權範圍在2000年來慢慢擴展到江南(唐代揚州),兩湖(宋代開發),廣州,雲南(明代沐王府),東北(闖關東),平均每一步消耗500年左右。所以還沒到達越南。2. 越南由於南海貿易,在經濟上對中原依賴還不算高。

3. 但是在意識形態上基本和中國人沒有差異,也就是你可以理解為除了語言,血統外,越南人就是中國人。你得考慮到中國是一個多種文化的文明國家,哪怕越南人和北京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是他和雲南,廣西的中國人思維和生活模式幾乎是沒有差別的。思路新奇一點,越南團體統治中國,和中國團體統治越南,只要不是一個族羣去奴役另一個,都以「新中國」為家的話,那麼這兩者對我們的財產,生活方式,思想,幾乎是沒有差別的。

他本質上是另一種政治形式的臺灣,新加坡,還沒被漢人移民的東北地區。我們在歷史上確實產生過思想同化而非血緣同化的情況,比如遼宋,但是隨著國家的擴張這些都併入中國,以至於我們對同化有一種錯覺,其實廣西人的中國認同,就是同化越南的一部分,所以越南的例子很有特點。事實上,當我們用更加混合的角度去看,哪怕在清朝,皇權不下鄉的情況下,越南的農村地區,上海的農村地區,美國華人街,其實是沒差別的,都在中央的統治範圍之外由地區權力統治。

其實這也給了我們探索,如何構建新的影響力結構,傳統的「同化」,「征服」的概念很難在當今世界行走,但是中國作為國家政權,或者東亞人作為整體要想前進,一定要用新的敘事模式(共同認同)去「統一」中日韓越。我們嘗試過儒家文明,社會主義,但是都失敗了,新的模式我猜會在互聯網的幫助下,花費30年左右產生。

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需要在更加強大,自信的經濟平臺和教育平臺下,充分的尊重中國各個地區的文化和個性。當臺灣人看到跟他們思想語言類似的福建人在人大會議上產生影響作出決議,當越南人看到跟自己差不多的廣西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為人類的未來科技進步奮鬥。當"歐巴"就像「哥哥」(原本的遊牧民族辭彙,新中國之前也只在部分北方地區流行)一樣被全中國人接受,幾百萬韓國人都在北京山東上班的時候,「中韓貿易協定」和「中央地方的財稅協商」差別就會越發模糊。這種站在山頂的向心力,一定比目前的敘事水平更加高級。以猶太人為例子,哪怕猶太人血緣難以說清楚,但是全世界的人都用他們祖先的名字,信他們祖先的宗教,講他們祖先的故事,無異於全世界的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一樣,看似可笑,但是事實。如果把人類看成一個細胞,那麼真正在這個世界上繁衍,競爭的,其實是我們大腦裡面的思想(宗教,意識形態,抖音),我們共有的基因(性資源,種族),我們的構想的權力邊界(企業,國家資源),我們的物質(經濟),那麼,未來的中國年輕人會創造什麼呢?我很期待。什麼是重慶人? - EggCracker的回答 - 知乎

什麼是重慶人??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