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情況下,我身邊有不少家長認為應該教孩子怎麼更好加入社會這個大羣體中,但是也有聲音說學校育人的工作就包括了告訴你如何步入社會中。


簡單說下我的觀點吧。

我認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是內因,學校是外因。

原生家庭是孩子性格、價值觀、安全感、自信心等多方面能力和特點的根基,如果家庭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影響更積極、正面,就可以給孩子注入能量,培養獨立、自信的信心,他在未來就能更好的融入社會;反之,如果家庭施加的影響的消極的,那麼可能導致孩子存在各方面的「問題」,未來這些「問題」都會成為他發展的絆腳石。

原生家庭希望施加給孩子的影響都是積極的,但現實中,總是好與壞交織在一起,甚至壞的方面更多,這不和父母的付出和意願成正比,這就是很多父母付出很多結果卻很糟糕的原因。

原生家庭除了願意付出之外,還需要自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的技巧,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說起來很簡單,但好的家庭教育千難萬難。沒有標準,沒有極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學校從融入社會的角度講,最大的作用是提供了同伴關係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環境。孩子們在家裡學習到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和其他人的特點進行碰撞,並逐漸穩定、固化,有的人在學校獲得成長的經驗,有的人遭遇更大的挫折,最終塑造出變化萬千的人生。

相比之下,家庭更加重要吧。

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謝邀。

兩種聲音都不算錯。

首先,孩子的成長,監護人肯定要付最主要的責任,融入社會這點也不外如是。

然後,孩子們在學校裏上學,本身也是一個進入一個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的小社會。在學校裏孩子也會學到一些融入社會的技能。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學校裏的小社會的學習和鍛煉並不足夠讓他們掌握日後融入大社會的技能,所以家長還需要在校外給孩子提供鍛煉機會,進行教育。

因此,雖然學校提供了相應教育和鍛煉,主要責任方還是家長,讓孩子有能力真正融入社會。


學校不是萬能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責任最大。現在的問題是人們對於當下的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情況和教育問題沒有足夠的瞭解,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不能夠進行應變,還在按照古老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是最重要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因為保護過度已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其中就包含著與人交流的問題,父母們應該積極去應對,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在做些什麼,孩子需要什麼,而不要總是想要給予孩子什麼。

如今電子設備太多,人們已經失去思考的能力了。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人格培養、親情連接,還有知識增長,三者必不可少。

這三者中呢,對於孩子來說,知識增長主要來源於學校。親情連接跟人格培養主要來源於家庭教育。

所以,一個孩子能夠成長,更好的融入社會,其實學校跟家長都有責任,但是這個責任裏,家長的責任更大哦。


2方面都有責任。


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自己生了孩子但是不願意教的行為。

題主這個問題有給我這種感覺。

因為這個問題讓我有一種把刀把遞給別人的不安全感。

說真的,作為家長,對學校的老師能有多少了解,除了孩子的班主任可能會打打交道,其他科任老師、教務老師,別說見、姓什麼都不一定知道吧?

還有更多時間孩子是和同班同學在一起的,這些孩子是什麼性格、他們背後的家長是什麼性格為人,我們能知道麼?能瞭解麼?

這些人都會對孩子的思維、行為造成潛移默化地影響。

所以題主問是家長的責任還是學校的責任讓我覺得很可怕。因為誰的責任意味誰負責。

要我把自己的孩子人格的塑造交給一羣我不認識也未必認可的人,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可怕事件。

融入社會這種事是實踐性的,就算有什麼指導意見,那也是比較空的,尤其年輕人,有多少是願意聽老一輩說教的,大家又不是沒做過年輕人。

所以融入社會這種事,就得當事人自己去實踐,過程中得了利、喫了虧,自然就學會趨利避害了,如果這個過程中能有人給予提點,而本人又願意受教,那真是皆大歡喜的好事。如果沒有,那隻能說是成長的代價了。

如果非要說是誰的責任,我覺得應該是孩子本人的責任。


肯定是家長的責任了,教育小孩子,家庭教育最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