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最近我也很彷徨。時而堅信,時而迷茫。

首先說迷茫吧。

最直接的是新技術帶來的生存存疑。

我目前所在的湖北經視,是湖北省最好的地面頻道,在全國地面頻道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即便如此,我們也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

每個人都知道,移動互聯網崛起,5g來臨,等等,電視臺的渠道優勢早就沒有了。電視端的渠道日益下滑,臺裏所剩不多的團隊大部分都變成給甲方爸爸定製節目的乙方。

現在有部手機就能成為「記者」,電視臺曾經所有的引以為傲的「專業」優勢都不再。其他的種種這裡不再贅述。

由此引發的薪資過低,讓電視臺人才流失也非常厲害,此般惡性循環只會讓電視臺越來越沒有活力。

雖然渠道優勢不再,但是電視臺和報社一樣,都在積極適應時代,謀求華麗轉身。

如今轉身最好的無疑是人民日報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人民日報都是當前最好的主流媒體,沒有之一。

而電視臺,因為新媒體衝擊來的慢,日子也一直比同城市,同級別的報社好過一些,普遍轉型晚了,因此這幾年電視臺體驗到的陣痛更劇烈。

所以接下來說說我的堅信。

首先,我國是官方媒體,一定是黨的喉舌,這也意味著在我們國家,喉舌型的媒體是會長期存在的。商業媒體崇尚「娛樂至死」,而我們作為喉舌,則更注重導向、宣傳,這是絕不可少的部分。

如果你看過紀錄片《科倫拜恩的保齡》,裡面關於媒體對社會認知的影響的觀點,肯定會讓你重新思考很多所謂「言論自由」的話題,這裡我就不多談了,雖然我個人也不是很喜歡有些東西,但我很堅定的是,我們社會需要大量的正面宣傳報道,而且這個比重不能輕。

然後我們說發展。現在幾乎所有省級、縣級臺都有融媒體中心,丟掉渠道的電視臺,會繼續投身到媒體報道中,而「官媒」身份,是很多中小媒體不具有的。

作為個人來說,如果你想做記者,在「官媒」裏工作一段時間,依然是最靠譜的成長方式之一。這裡面的新聞流水線,依然比絕大部分商業媒體更專業。

當然,上面這些比較都是同級別,比如說我在的「湖北經視」,不說電視端在湖北的長期第一位置,在微信公眾號端也是在湖北地區排列前十的水平(新榜數據),而湖北地區厲害的微信公眾號,大部分都來自「官媒」。

好像扯遠了,直接說結論。

電視臺這個東西,無疑是夕陽產業。

但同時,電視臺幾乎都在調頭,向融媒體走。厲害的電視臺依然會佔據他所在地區的融媒體排行前列,日子不會太差。差一點的電視臺,會被合併,參考當年的報社整合。低級別的電視臺,會有事業編,其實日子更舒服。

我是90後,從小看電視長大,進電視臺上班就是我的夢想,很慶幸我的願望實現了,但很不湊巧的是,我連電視臺輝煌的末班車都沒趕上。我也不敢保證,我會在臺裏幹到退休,但我還是很堅信,電視臺的未來不會太差。


現在的大趨勢是自媒體和網路視頻app,電視臺除了cctv其他的一些地方臺已經開始慢慢的下滑了。中國綜藝目前的大勢是選秀類的節目,這種節目電視臺手機肯定不會播的,至於為什麼就不知道了,而且現在自媒體火熱,那些知名的博主、up主,隨便一個視頻都幾千萬幾百萬觀看,這在電視上是完全做不到的。信息化時代,電視的功能可能只剩下一些重大新聞的播放,其他的功能都可以在網上做到,手機已經非常方便,目前電視臺的前景除了cctv其實都不算太好


任你風雨飄搖,我自屹立不動。

上個世紀電視出現,大家都覺的電臺要完了,現在呢?

網路的出現,催發了娛樂化、消費化的媒體形態,但是人的審美是有疲勞期的,再說你不覺得網路媒體的出現,一方面確實讓我們接受信息更方便,但另一方面,網上看個東西很費腦袋嗎?真假難辨、跟風炒作。缺少了監管和自律,吸引眼球和變現已經成為主要目的,管他對錯發了再說。誇大事實、標題帶入甚至無中生有。

廣播、電視、報紙是國家的輿論工具,你愛與不愛,他都會在那裡。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能進去都不錯了……


說不好,沒準哪天國家成立個網路傳播局之類的,把電視臺撇一邊了


已經遞交了辭職報告的員工來回答一波。

本人就職的是全國還挺有名的省臺,具體哪個就不說了,反正是爸媽說出去周圍人都會哇噻一下的那種。

但真正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沒有發展,工資低,工作時間不穩定。

但也有好處,不是太菜的話不用擔心被開,疫情期間工資也比較平穩,對待新人普遍比較寬容。

有的時候覺得電視臺是個圍城,總有人黯然離去,也總有很優秀的人抱著遠大抱負往裡沖。

看個人選擇吧,現在正是大環境轉型期,說不定會遇到下一個浪潮。

心情有點差,語無倫次,還請見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