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听说读者认为作者水字数什么的,如果某一些片段写了确实会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让人物或者塑造的环境更加立体,而不写又无伤大雅的话,究竟是写还是不写呢?


「间奏」(非主线必要情节)没有引起读者共情就有被叫水或者文青病的风险 坦白来讲 这一部分有作者的问题 有一部分是读者的问题。

作者问题是一厢情愿自己的一切创作都能勾起读者的共鸣感,事实上这事情非常讲究时机和技巧性。比如景色描写在情绪营造上只是点缀作用,真浓墨重彩写这些那是旧小说的【定场诗惯性】不要学,也不要觉得自己写的好…

典型反面例子,《神雕侠侣》大量场景描写和角色互动铺垫在Nippon Animation 改编动画时被删减,篇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些东西非常不耐读且并非角色塑造的最佳方法。对于这种古早味的开场方式, 编剧直接是用了地味(じみ)这种词来吐槽。这种脱离现代观众审美区间的玩意真就别写了…更何况你觉得你写的过金庸么?

顺便你可以看看人家怎么用一话内容交代神雕前提并让主角见面的,好好看好好学。

另外,既然有网路小说群体,那读者的问题也同样多。网路小说节奏注定了大量作品更侧重情节冲突引导而非人物交互引导。创作效率导致了读者对私情感和角色塑造的宽容度不高。换做是轻小说读者群体包容度会高些。

正面例子,不少读者认为《放开那个女巫》前期水文多…其实作者是在让角色情感更具备层次感。这种创作在红点和海外都相当受欢迎。说到底就是读者土壤不同。

最后,对于角色打磨情节个人意见是能写则写。毕竟你要写百万来字不是…不过…要写请务必减少不必要炫技和重视故事节奏。还有就是同样的套路不要在6万字内出现2次。(厌烦区间)

嗯 祝好


这个得看「水」的这部分是不是会极大地拖慢剧情节奏。如果这部分文字能丰满人物,丰富细节但对剧情发展的节奏、速度没什么影响的话,加了就加了,最多就是会造成一部分读者的小金库规划问题,而这个或许会成为小说的记忆点。但如果这些额外的部分影响到了剧情发展的节奏,那就极其讨嫌了。

打个比方。第一种情况是根据大纲,你打算用二十章,每章五千字来完成一个剧情。但在创作过程中,你发现其中一个配角非常值得一写,于是你每章多加了两千字来完善这个角色,最终你还是在二十章结束了剧情。而第二种情况是你为了写这个配角多加的四万字,变成了超纲的八章文字,把剧情拖沓了八章。这个数字放在现实中可能还会更大,有好几篇文笔和剧情都很不错的文,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不再看下去的。


谢邀。

一点拙见:

众口难调。

只要是故事必要的东西,又不影响行文节奏,别管读者怎么说。

当然,读者并不是所有评论都没用,只是接纳的应该是有用的评论。

至于水……我觉得如果连作者自己都没把握自己写的水不水,继续心无旁骛地学习,精益求精比质疑自己写的水更有用。

人物塑造不要因为那个趣味让故事停滞,只要在故事中,有效恰当简洁,又能让故事继续进行,基本不存在水的问题。


做过读者,现在是JJ一枚小透明作者。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小说的时候如果作者有大段环境描写或者人物神态描写都喜欢粗略看,或者直接跳过,觉得那些可有可无,不看也不影响理解,然后著重看人物对话等等~

但是...自从自己开始写小说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会很注重刻画环境还有神态,动作,甚至有时候觉得写著写比对话难。我一般会把环境段等内容控制在150字以内,我自己是觉得很重要的,很多环境甚至花草都有对应的寓意,但是读者不一定会发现。

然后回过头来看自己写的文,纯读者角度看,还是会嫌弃情节少。

所以说作者和读者本身感觉不一样,有些作者是真的在水,有些作者是觉得自己无闲笔,但是放在读者眼里也许是一样的,如果读者宝宝能解读出作者写那些「水段」的目的,就不一样了,不过对作者笔力要求比较高!

就自己一些拙见吧~溜了...


真是凑字数糊弄人的,自不必谈。

另有一种情况,就是,写的津津有味,读的味同嚼蜡。

这种也得细分,有的人是在掉书袋,卖弄本事;有的人是在夹私货,拾人唾余;也有的,真是水面下有冰山。

空口无凭,举例为证。

《金瓶梅》第一回,西门庆等九人欲结拜,拉上隔壁花子虚凑够十兄弟。既然是结拜,各人无论多寡,总须出些分资,方可见心意。于是有了如下一段:

一个小厮手捧描金退光拜匣走进前厅,朝坐在上首的西门庆跪下磕了个头,起身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地说道:「花二爷拜上西门大爷。前天西门大爷叫玳安去请我家老爷,不巧老爷有事出门,回来听说了结拜的事,不胜欢喜。今日特派小的来奉上些许分资,先请大爷随意用著,事后花费结清楚,该二爷多少,二爷自会再补上。」

西门庆接过拜匣打开,见里头放著一个紫红的封袋,上面写著「分资一两」,便笑道:「多了,不用补啦。回去告诉你家二爷,初三那天一早先来我这,等人到齐了便同去玉皇庙,可别再为旁的事出门啦。」

那小厮应道:「小的知道了。」

他刚待转身离去,却被吴月娘叫住。月娘让大丫头玉箫在食箩里拣了两样蒸酥果馅儿与他,说道:「这是给你当茶点的。回去跟你家夫人说,西门家的嫂子请她过几天来这边坐坐。」

小厮接过茶点,磕了个头,答应著去了。

花家的小厮刚出门,玳安引著应伯爵家的应宝又进来了。应宝磕完头站起来,从胳肢窝下抽出拜匣递过去,说道:「俺家老爷汇齐了众位老爷的分资,现下派小的送来,请大爷您收好。」

西门庆打开一瞧,总共八个封袋。他也不拆看,随手交与吴月娘,说道:「你收著吧,明天去庙里凑著买点东西。」接著又问了几句,便打发应宝走了。

这也没啥事啦,西门庆寻思有几日未见卓二姐了,便打声招呼去了。他刚走到那边坐下,便见玉箫也跟了过来,说道:「夫人请老爷过去说句话。」

「怎么刚才不说呀。」西门庆边摇头边站起来,又走回上房。

上房的大桌上散放著数个摊开的纸包,纸包里都是些碎银。吴月娘坐在一旁的圆几上,见西门庆来了,指著那些纸包笑道:「你自己看看。也就应二的多点,一钱二分八成;其余那些,三分的五分的,多么不多,色儿挺唬人,又是红又是黄,弄得跟金的似的。咱家里哪见过这样的银子呀,收了没啥用,说不准还落人背后埋怨,干脆都还了吧。」

西门庆摇头笑道:「你倒耐烦。丢著吧,咱家还在乎这些。」边说著边转身走了。

以上文字,水否?

这里面,有言外之意,有伏笔暗线,能品出来的,自然觉得有趣,看不出来的,当然以为寡淡。

千古文章一杯水,细细咂摸,各有各的滋味。

读者各顺自己的心意,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便走——与此书无缘。

至于想有成绩的作者,现如今的世道,我劝你直接,能写明白的尽量写明白,掰开揉碎的那么明白。

明白?


这个没有什么前询之鉴,而是自己对于文感掌握

就和双线写法的优势谈一个道理——如果单从阅读角度是不便的,视角对立那阅读体验就更糟心;如果二者互相填充给读者更完善的上帝视角,那是有好处的。

往深处,在时间线上也可以做文章——

水,要看你怎么偷换概念——一切为情节服务。


举个例子,《李茶的姑妈》里面中间三个对于求婚仪式的YY就挺水的。

我理解当中的水是用很大的字数去写对于作品毫无推动作用的东西,既没有推进剧情,也没有推进整体框架,也没有推进人物,看不看一个样子。


作者兼读者。我觉得水的内容,就是言之无物,或用力过猛,或拖节奏。

比如三四百字写景,不知道写来做什么的(真实感?触景生情?)

比如五百字对话(冲突?信息?写情绪?)

比如作者觉得很嗨,很有趣,写了好几章对话或小剧情。但……正事好久没提了吧?对主线有帮助?这样符合人设?消磨掉耐心……

要注意的真的很多……


谢邀

每个人水点不同吧。

我觉得一个情节一两百字就能写清楚非要拖个一两章,这就很水了。

还有纯粹凑字数的,比如:某人痛苦的大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样的。

还有明明不需要重点描写的地方非要贼详细的写,并且重点写的这段和后文没啥联系,这也很水。

好了,我说完了。


题主的描述里有一个词用的很关键

有趣

所谓「水」,其实就是在主线剧情之外加入了一些对推进剧情发展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

然而,这究竟是不是水,其实是和作者的水准有很大关系的。

什么是水呢?主角带著老婆去城里逛街买买买,买了一章回来,路上一个重要配角都没出现,也没出现什么异宝,就是单纯的逛了一圈街。这就是典型的水。

你说你逛个街这屁大点事儿,完全可以不写。大部分书里主角都是从少年时代成长到青年,经历起码十几年时间,把每天干了什么全写上去,几千万字都不够写。把读起来没意思且删去都不影响剧情发展的情节写出来,就是水。

还有一些支线剧情,即便和主线没有丝毫联系,对于推动主线没有丝毫帮助,只要作者能把它写的足够有趣,而且没有喧宾夺主,读者是不会反感的。

本质上,读者花钱看书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像赶集一样奔著完本去的。一本小说写到1000章,哪怕有100章是与主线剧情关联不大的支线剧情,只要整本书都很有趣,读者也不会因此而弃坑,毕竟只要读者看得开心了,谁在乎你写的是主线还是支线呢?

但是,即便足够有趣,也是要有度的。

除非你打算把小说写成单元剧形式,否则一味地背离主线去丰富支线内容,一章主线十章支线,即使你把支线都写的挺有趣的,读者也同样会反感。过多的支线会让你整本书的构架松散,中心不突出,而且通常都会不可避免地减少主角的戏份,从而变相减少了代入主角的读者的爽感。从而背上水剧情的骂名(而且作者自我感觉良好还有些委屈)

以我之见,一段支线剧情,即使写的再好,最好不要连续写10章以上,如果需要,请把它拆分开来,在中间加上主线。大部分的支线控制在5章以内(一章3K算1W5的字数足够讲明白一个不错的故事了,而且还可以把章节字数上调。)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针对追更的读者(养书的也不会说你这段水了我喷死你,人家还没看呢),10章大概是两更作者将近一星期的更新量,如果不是有基础的作品,一星期不写主线已经很危险了

珍爱作品,远离水文。


写小说是以一个旁观者记录官的方式去展现一个萌生在心中的故事,沉浸进去,不忍辜负笔下诞生的角色,每写完一幕不自觉翘起的嘴角,这样的小说绝不会水。


每个人的水点不同吧。跟市场细分一样,大家可以有共同的水点,大家也有不一样的水点。

作为作者,如果只是为了赚钱,自嗨,对读者评论不予理会的话,ta不可能不水。但话说回来,正是因为职业需要,他也得掺水。

总之没几个作者能做到不掺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