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下本人情況 我和老婆都是拿EP的 收入還行 我可以帶父母的這種,馬上交第一次稅

請問現在申請PR的流程麻煩嗎 希望大嗎


最後一次更新,以後不再回復。

我們最近一次申請pending超過一年了,但拿到了別地方的不錯的offer,我們已經決定全家離開了,10多年轉瞬既逝,沒想到的是10多年奮鬥的目標沒有實現,也是人生的一種遺憾吧,不過更是一種歷練,自己感慨最深的就是不切實際的東西就要果斷放棄,人生有太多種可能了。

不知道近期是否申請變容易了一些,身邊的和聽說的好多家庭都批准了,在新時間4-8年不等,家庭收入6000-9000之間,pending 4-14個月不等,這算是最後一次給大家反饋一下情況,以後不再關注新加坡PR了,相關的問題不再作答以免誤人子弟!

總之衷心祝願大家能早日拿到PR!

以下是原答案:

在新加坡待了差不多10年了,依然沒有拿到PR,申請了5次,平均每兩年一次,自身條件不怎麼好,10年前跟女友(現老婆)國內大學畢業後直接前後腳來新加坡,我一路拿EP並且薪水一直漲到現在的8000新幣+,期間在新加坡註冊結婚,現在有兩個兒子,都是在新加坡出生,前幾年老婆一直全職工作,2015年後由於生產,老婆斷斷續續工作,現在拿LOC全職工作,薪水一般, 不到2500新幣。家庭總收入一個月1萬新幣多一點,外國人生活成本高,尤其是有孩子以後,所以基本存不下什麼錢,就是你來這賺錢不要緊,大部分錢還要吐出來留在這裡的。

像我們這樣條件或者比我們好的家庭多如牛毛.... 背景介紹完畢。

最早一次申請11個月被拒掉,以後都是基本上4個月多一點就秒拒,出現秒拒這種情況就是完全不夠資格。

其實,被拒了這麼多年內心已經麻木波瀾不驚了,即便拿到了也不會像以前年輕時那麼興奮了,拿到PR只是一個開始,拿到後還要等3年才能買他們的二手組屋,期間還要繼續租房子住,要知道新加坡租房比買房貴,尤其是一家人租一整套,也可以不用等3年直接買他們的公寓,只是貴,說實話一套80平的公寓摺合人民幣600多萬,我這種窮逼還肩負著養家的重任,再加上我們在這裡是外國人,孩子的支出比本地人貴的貴,連首付都湊不齊,更不用說600萬了。

這些年一直關注PR的事情,談談自己的一些感觸,我覺得能一定很快拿到PR的無非就是以下幾類人:

配偶是本地人或者PR、馬來西亞華人、印尼華人、港澳臺華人、有本地學歷者(poly, 國大,南洋理工等政府學校,18年開始政府小學也算,讀研究生等於沒本地學歷)

一年的PR就批不到3萬張,把上面這些人排除掉就基本剩不下幾張了,餘下的這幾張會給誰呢?給這些人,

年齡超過35歲並且有孩子面臨讀小學的雙非家庭 (這樣的家庭不要太多,所以你懂的,只能靠運氣),高收入者 (比如月入1萬5新幣以上,月入1萬感覺就是渣渣,雖然我連渣渣都算不上),投資移民,成功的自僱人生,收入情況一般但是在新加坡生活將近20年的人


像我們這樣雙非的情況怎麼纔可能拿到呢?注意是可能。

  1. 年齡接近40,孩子上幾年小學或者國際小學 (雙非的孩子沒學上是很正常的,要麼讀昂貴的國際小學,要麼滾蛋)
  2. 收入大幅提高,比如月入2萬新幣 (意淫一下 哈哈哈)
  3. 運氣,不亞於中彩票

最後想說的是,像你們這些雙非的家庭,不犧牲你們犧牲誰呢?難不成要犧牲本地人?犧牲PR?榨乾你們的血汗錢,留下你的青春,倒黴的就是不給你PR讓你滾蛋,運氣好一點的榨乾你後給你PR讓你感恩戴德繼續從0開始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人這一輩子也就這麼過完了。

對於那些想來新加坡定居的,如果你不是富得流油,如果你不是月入1萬5新幣以上,如果你不是本地人或者PR的配偶,如果你不是來這裡留學的(研究生不算),如果你不是馬來西亞華人或者印尼華人,如果你不是港澳臺的華人,那麼:

你要做好以下思想準備:10年內拿不到PR是大概率事件。


來新加坡兩年,今年4月第一次申請PR,三個月拿到。

歡迎大家蹭錦鯉 ヾ(??`?)??


最近有很多人留言點贊私信,又點開了這個問題,重新看了一下高贊的答案,覺得還是需要給大家一點信心。高贊答案提到的條件,我都不具備,但仍然3個月拿到了PR。

這些年一直關注PR的事情,談談自己的一些感觸,我覺得能一定很快拿到PR的無非就是以下幾類人:

配偶是本地人或者PR、馬來西亞華人、印尼華人、港澳臺華人、有本地學歷者(poly, 國大,南洋理工等政府學校,18年開始政府小學也算,讀研究生等於沒本地學歷)一年的PR就批不到3萬張,把上面這些人排除掉就基本剩不下幾張了,餘下的這幾張會給誰呢?給這些人,

年齡超過35歲並且有孩子面臨讀小學的雙非家庭 (這樣的家庭不要太多,所以你懂的,只能靠運氣),高收入者 (比如月入1萬5新幣以上,月入1萬感覺就是渣渣,雖然我連渣渣都算不上),投資移民,成功的自僱人生,收入情況一般但是在新加坡生活將近20年的人

首先,都不用說配偶是本地人還是PR,我沒有配偶....也不是列舉出來的馬來西亞華人,印尼華人,或者港澳臺華人。沒有本地學歷,連研究生也沒有...

其次,我年齡不超過35歲,單身就更不用說有沒有孩子的問題了。收入不超過1W5新幣,不是投資移民,不是成功自僱,在新加坡總共生活了2年。

那為什麼我的PR通過了?

  1. 新加坡人口政策放寬,預計在10年內實現20%人口增幅

新加坡政府曾經公佈過一個人口計劃,在2030年前,增加人口數量到690萬人。公佈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印象里人口數量大概是550萬人左右。目前離2030年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現在的人口數量是570萬,在當前基礎上仍然需要增加20%的人口。

新加坡從1911年以來就一直嚴格控制各族人口比例,華人比例佔到75%左右,考慮到華人生育率一直在降低,這20%的人口怕是主要要靠移民來完成了。

今年聽到了很多朋友PR審批成功的案例,也側面說明這個通道確實是放寬了。

2. 新加坡需要年輕人口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健康壽命很長的國家,以76.2歲打敗日本74.8歲成為全世界健康壽命最高的國家。新加坡政府也一直以各種措施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孩子,改善老齡化問題。根據我對周邊PR審批通過的朋友的觀察,年輕高收入的上班族,或者年輕有孩子的夫婦有更高的幾率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3. 慎重對待第一次PR申請

新加坡沒有明確的規定外國人在新加坡生活多少年才能提交永久居民申請,這導致很多剛來的人會草率倉促提交申請,覺得如果審批不通過,在繼續申請就可以了。

根據對周圍朋友的觀察,如果第一次PR申請被拒絕,後續的再次申請難度會有所增加。一般建議在新加坡至少交稅兩次左右的時候申請PR,兩年時間可以證明你有長期穩定在新加坡生活的計劃,以及可以通過稅單提現出你的薪資增長和消費能力。

對於第一次申請被拒的外國人,如果第二次申請時,生活條件和工作狀態有明顯提高的,通過的幾率會更大一些。比如在兩次申請中間組建家庭,生小孩;或者職業薪資有明顯增幅;或者在新加坡完成了在讀研究生的。

4. 新加坡緊缺人才

行業和公司對於申請PR有很重要的影響。我個人認為我平平無奇的個人條件裏,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我的公司和職業。目前新加坡製造業和金融業都面臨巨大挑戰,急需豐富產業結構完成產業轉型。就職本地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專業人士會有更高的機會獲得PR。 有興趣可以查一查新加坡稀缺行業都是那些。

新加坡政府畢竟沒有公佈明確的批准永久居民的要求,我也只能根據政策導向,和周邊成功案例窺探一二。

歡迎點贊蹭錦鯉,運氣二字,還是很重要的,要相信玄學 :)


我是18年申請PR,6月份online submission,9月拿到IPA,10月開始交CPF。因為出差,藍卡到11月纔去拿。

這是第三次申請,批的很快。之前申請了兩次,都是博士還沒畢業。第一次秒拒。第二次讓補充資料,還以為有戲,結果補充了還是被拒了。

單身,個人申請不帶任何親屬。申請的時候來新加坡9年。國內985本,211碩,新加坡NTU和德國TUM聯合二碩,NTU博。申請的時候博士畢業剛剛工作一年,美企新加坡分部。

ICA審核標準一直都很迷,不全是本地學歷,也不全是薪水。大選之前移民政策肯定會收緊來取悅本地選民。題主這樣,馬上才第一次交稅,來新的年限肯定是不夠的。就算條件好,ICA也要觀察你是不是真有意願一直留在新加坡。時間就是衡量標準。有的人不願意等太久,自然就中途撤了。如果沒有PR就撤了,那ICA怎麼知道是不是給了PR就一定會留下來?還是隻想薅幾年CPF羊毛就跑路呢?

條件還可以,鐵心留下來的,是肯定能留下來的。時間早晚問題。


新加坡實行人人有房住的政策,80%的人居住在組屋HDB。。

買新組屋需要夫妻都是新加坡人或者一個新加坡人和一個PR,面積80-100平米,價格30-60萬新幣。

兩個大學生畢業組成的家庭,還房貸幾乎不用現金:從公積金裏支出。

二手組屋價格貴過新屋,價格約50-100萬新幣。

80-100平米的公寓售價約100-200萬新幣。都是實用面積,送車位。

整體生活壓力相較國內或其他歐美國家會小,靠自己可以買房,並且每月可以存錢。


看幾個大方面,給你一些基本瞭解:

  1. 有無本地學歷(NUS NTU POLY 之類的,私立和MASTER不算)
  2. 在新時間長短
  3. 薪水高低(以前見過月入8500還被拒了的)
  4. 學歷高低
  5. 結婚了就會比較麻煩,因為PR貌似只能自己申請,移民局會覺得你是不是一家兩制留後路(這個很雞肋,你又不準人家倆人一起,你又覺得人家留後路)

這個排序是根據對你來說的重要程度來排的,之所以學歷放在第四個,因為我估計你EP學歷也不會低了,所以就不把這個放前面了。

現在每年PR通過率大概是20%-30%。

你具體情況我也不瞭解,大概給你個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