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硬性規定,但同認為這和進入跳躍的路徑有關。受到冰場形狀和麪積的限制,如果在冰場中心附近起跳可能會壓縮進入的路徑而導致速度不足,所以很多選手都會在冰場邊緣起跳,看金博洋的節目就是這個感覺,有時感覺他落冰後幾乎就要踹到擋板了。但是也有很多選手、很多跳躍不是這樣。以男單為例,和四周跳相比,三週跳的起跳位置就沒那麼多限制,在哪個位置起跳的選手都有,因為三週比四周需要的速度低一些。再比如,能力強的選手在起跳前能很好的控制速度和起跳節奏,也就不會那麼苛求跳躍的位置了,羽生結弦的hope legacy,跳躍就是滿場鋪開。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擋板附近起跳不是規定的,是運動員和編舞根據運動員自身的跳躍能力確定的跳躍位置。因為跳躍需要加速,所以要有足夠的滑行距離進入跳躍。只要看運動員大多是在場地兩頭短的擋板邊起跳,而不是長的兩頭就知道了,需要足夠長的距離滑行進入。其次,也有運動員需要擋板作為一個定位參照,也有可能作為計算周數的參照。天天就說他跳躍的時候是睜著眼睛,雖然我們無法確認(笑cry)。但是他每次四周跳距離擋板都非常近,3A反而沒有見怎麼他在擋板附近跳。


荒川靜香在節目中提到過,不是刻意在擋板邊起跳的,沒有什麼硬性規定,但是大多數選手都是這樣做的,她說自己是因為在擋板邊做跳躍有安全感。。。∠( ? 」∠)_
中間做旋轉,擋板附近跳,這不是約定俗成的麼?

我覺得和加速路徑有關。起跳圈數越多,起跳所需速度就越大,相對的加速路徑就長。這樣的話,只能靠外圈滑,路徑長,所以看起來起跳就總在擋板附近。如果選手技術好,不需要那麼長的路徑來加速,那麼在哪裡起跳都行啊。實際上應該沒有這種「起跳地點」的規定;編曲或者選手技術需要而已。


並沒有都在擋板附近起跳吧?不過確實大家會靠擋板確定一下起跳的位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