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星球的自轉週期肯定不一致,每顆星球上的人類作息也不一樣,如何保證時間的一致性?


這個問題涉及的內容相當多啊。。。

第一個是相對論的問題,具有星際遠航的能力以後,人類的航行速度最起碼也是十分之一光速以上(就這速度你要去最近的恆星系也得42年),在這個速度下,鐘慢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時間流速對不同參考系來說來說是不一樣的,因此可以說如果要有時間這個統一概念,對時間就是以後天天都得做的事。

第二個是必要性,即便是現在地球這麼小個地方,時間也不是統一的,不同地區的人也是各過各的。

第三個可能就是個悲傷的問題了,光速真的太慢了,具有了星際航行能力的人類,相互之間可能根本沒法交流,每一次以光年爲單位的星際航行可能都是一次單程票。即便你已經達到了99%光速,人的一生百年在銀河系12萬光年的尺度下依舊只是短暫的一瞬,交流本身可能就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沒有空間躍遷技術,星際航行真的就不存在返航的必要性了,各過各的吧。


這可以寫一篇無比宏大的科幻小說了……我甚至提綱都有了 透露一點 毛澤東思想佔有濃墨重彩!


其實計算機系統裏已經有類似的東西了:unix時間戳。

百度百科:“unix時間戳是從1970年1月1日(UTC/GMT的午夜)開始所經過的秒數,不考慮閏秒。” GMT是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地球上任意地方的計算機,只要對時準確,那麼同一時刻它們的unix時間戳是相等的。根據這個時間戳,加上本地所在時區,就能換算出本地日期時間。

所以,大膽假設,以後可以創造出一種星際標準時間戳,以某個公認的宇宙大事件爲起點,以某顆造父變星的光變週期來步進,各星球用各自的轉換算法計算出本星球標準時間,再根據時區換算出本地時間。


很有趣的問題,這個也是絕大部分科幻文都避免討論的問題,畢竟除了增加理解難度之外,毫無意義

事實上,統一時間標準的問題並不大,時間戳就可以滿足,具體你可以去知網找找,比較尷尬的是,未來(千萬年後),時間的“原點”有可能是公曆1970年的1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

另一個問題就是年月日時分秒的進制了,比如未來移民火星,火星的“一年”大概是地球的2年,那麼到底怎麼算呢?

其實時區問題就是一個簡化版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北京時間晚上9點,你與國外某個人達成了協議,那麼在協議記錄上就是標準時間的第二天凌晨1點。

放在星際時代,也許不同的星球有不同的“時區”,擁有不同的作息習慣(比如一天27小時),但簽訂條約,協議,歷史重大時間的時候,恐怕用的就是地球歷,或者叫宇宙歷,甚至很有可能用的就是格林尼治時間。。。。


個人認爲人類完全無法適應長期的不符合地球生物鐘的作息。就算在其它星系上有基地,人類基地內部也會使用24小時制的作息安排。所以時間沒有問題。

但如果有我們沒法完全消滅而且必須保持友好往來的土著,那問題也不會複雜很多。其實時間的表達,無非是對時間點和時間段的表達。時間點方面,只要設置一個統一起始點,例如火星年113年(六進制)對應公元元年(十進制),和一個統一換算標準,例如一火星年等於687/365地球年就能解決。時間段也是把單位換算搞清楚就行,沒必要統一標準。


有知友提出了非常好的一個問題:相對論效應。每個地方的時間是不一致的!不過說實話,現實生活中要求時間高度精確的場合並不多,人類目前的歷法也有閏月閏年呢,星際曆法也可以設置某種近似的閏小時來精確時區。至於高速的飛行器上的時間,就只能裝上根據速度校準時間的校準設備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