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長安就是一條死路,兵書上有一種態勢叫絞肉機,奇襲長安就會變成絞肉機。

這種態勢和林彪打錦州的情況是一樣的。林彪為什麼不敢打錦州,因為林彪指出打錦州會演變為東北大決戰,圍繞一個點,雙方兵力大量集中的作戰態勢,稱為絞肉機是很形象的。

林彪手握百萬大軍,賭決戰尚且驚疑,諸葛亮憑什麼去賭決戰長安。如果魏延拿下長安,諸葛亮如何佈局,如同神龍食餌進退兩難。

孤軍深入拿下重鎮,難道敵人就崩盤了嗎?只能說雙方都沒退路了,幹就完了。雙方都得拚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魏延幸運的取下了長安,難道會放棄,就算想放棄也沒退路了。曹魏丟了長安,會放手算了嗎,他敢嗎?看看地圖,曹魏四面八方的兵力敢放長安這肉中刺。諸葛亮也沒退路了,沖吧,這種大決戰,雙方都得掉層皮,諸葛亮後勤更遠更被動,保住長安蜀漢國力也被一戰打空,這還是最好的預計了。然後孫權荊州合肥的鉗形攻勢,盟友發財的機會到了。

保存實力是最重要的,有命掙錢就怕沒命花。諸葛亮要的是發育,要的不是賭命。因為大概率賭命是賭不過曹魏的,瘦子跟大胖子對砍,大胖子血多肉厚,怎麼賭。

諸葛亮北伐,就仗著曹魏四面環敵,一把浪進敵人內部拼血,不是死貧道不死道友。當諸葛亮是劉伯承呢,千里躍進大別山,吸引眾多火力發揚革命獻身主義。

`劉伯承差點把二野耗到摘牌子,就這二野還是沒拿重鎮的情況,毛主席說過不拿大城市,因為大城市太容易被集火。

諸葛亮卡位是很準的,又不是打籃球直插籃下有什麼意義,內部開花絞肉機。張靈甫大喊向我開炮我抓住了共軍主力,確實是抓住了共軍主力不是你都被包圍了。魏延被包圍了諸葛亮怎麼辦?血戰馬德里,禪兒你振作點,老夫要拼了。

拿不下長安,魏延準格屁,拿下長安,諸葛亮這條老命就得燃燒吧火鳥。大概率,長安就是另一個夷陵。因為怎麼看都拼不過,就是把曹魏打殘了。孫權可能也佔不到多大便宜,戰力太渣,蜀漢再也無力北伐了,且苟且格屁,諸葛亮鬱鬱而終。季漢規模如此,內部開花玩不得。


三國時期打仗已經沒那麼好玩了,各國都有職業軍隊,哪有一鎚子買賣。

根據林彪兵法來判斷當時形勢,按四組一隊原則,縱深奇襲需要一次性的安排足夠的兵力,單線切入後向兩邊席捲。奇襲長安需要前軍中軍後軍形成疊浪式攻擊,確保足夠的兵力湧入。顯然子午谷出兵做不到這一點,不滿足四組一隊的戰術原則。按一點兩面原則,攻其一點包抄兩廂。使魏延奇襲長安,諸葛亮就要率主力策應,保護魏延兩翼的安全。即便保不了兩翼那也要保一翼吧,一翼都不翼,魏將棄長安的時候把糧食一燒,等援兵一到把城一圍,餓死你個狗日的。只要看地圖諸葛亮如何策應保護魏延側翼不就行了,問題是難度太大,諸葛亮真的要玩命纔行。這麼打不打成消耗戰是不可能的事情,關鍵就在於魏延奇襲就真的是偷襲,違背四組一隊原理,沒有中軍後軍,支援跟不上,兵力不夠沒辦法向兩邊席捲護衛兩翼。使魏延為前鋒率五千到一萬人,使趙雲率一萬人為援軍跟上,諸葛亮親率兩萬人為後軍,這種打法才叫做奇襲,纔是賭他娘一把。問題是四萬人走子午穀道都得踩塌。

區區一萬人深入,那不叫奇襲也不叫賭,那叫送肉。一萬人想在腹地開花,當曹魏豆腐渣工程呢。子午谷如果是奇襲長安那一定是不行的,不止是魏延風險大,主要是諸葛亮跟不上,諸葛亮要怎麼才能率主力護住長安一側呢。林彪打錦州是他先修了條路,鐵路,萬一賭身家打成了血拚,看林彪不投個百八十萬進去。史實是國軍唱戲漏拍子,林彪來關門了,國軍還不玩命。`塔山轟烈主要還是國軍漏拍子了,不然的話這戲夠唱的,保管打成對轟絞肉機。林彪謹慎,兵力相當夠用,最終也沒付出想像中的代價。換到諸葛亮,諸葛亮他到不了戰場就是個要命的事。魏延的兵力最多是守長安,兩翼一定要諸葛亮來纔行,諸葛亮做不到啊。即便幻想再嚴重一點,魏延就是陳慶之,遇城破城,遇軍破軍,不能和主力打通那還是守不住的,獨木難支,有什麼用。諸葛亮都說了,你要有這本事穩噹噹的咱們去割隴右不好嗎?你就看了長安城好欺負,諸葛亮打不通能怎麼辦。也許你能撿個軟柿子,諸葛亮要啃多少硬骨頭才能保住你的屁股呢寶貝。

實話說,紙上談兵看孫子兵法是沒用的,應該多看一下六項戰術原則。因為林彪兵法就是用來教白癡了,他先假設你不讀書不認字對軍事一無所知,只要你認真學好六句大白話就足以與名將對轟,堪稱步兵界的獨孤九劍。用步兵六式評論現代戰爭可能不行,因為他媽的導彈核武器直升機什麼的不歸林彪管,評論近代戰爭與冷兵器,除陰謀詭計外的戰略戰術,六式絕對夠用。


匿名是因為我名聲不好,不匿名就沒人點贊了。

諸葛亮說過,既然自己不聰明就不要再跟天才學經驗了吧。正所謂管理多看出師表運營長讀武穆書,傳說這是聰明人教傻子的教科書,武穆遺書失傳了,看六項戰術原則也是可以的。

說子午谷一點機會沒有是開玩笑,畢竟是魏延提出來的,名將也不是阿貓阿狗瞎說。但是名將和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人是學習戰爭規律,而名將有違背戰爭規律的能力。不能把名將違背戰爭規律的操作總結成戰爭規律,這是毫無意義的。項羽破釜沉舟,你不能說破釜沉舟是戰爭規律,打仗以前先把糧道斷了,無論如何這也是個傻逼行為,項羽做成了,他是名將,他這個行為依然是違背戰爭規律的。項羽違背戰爭規律而獲大勝,所以說他是英雄豪傑。這就跟蜘蛛俠從樓頂跳下來打敗歹徒一樣,你不能依此總結出打歹徒要先跳個樓,一百多層跳下來呢,你說是不是違背客觀規律。蜘蛛俠可以跳,傻了吧,他有蜘蛛絲,超人可以跳,他會飛,蘭博為什麼不跳?因為他知道什麼叫客觀規律,超級英雄的背後有他的超級邏輯,你看不到他背後的越級邏輯就不能去學他違背客觀規律的行為。

李世民打一個敵人打成僵局了,然後又來了一個強大敵人包抄他,於是李世民大喜,直接幹崩了一個又回過頭幹崩了另一個。這說明什麼,說明就應該敵人到齊了的時候才能打勝仗嗎?

李世民為什麼能贏,天知道他為什麼贏,背後的超級邏輯不知道他就是個超級英雄,他的行為完全不值得學習,哪有等敵人多了再爆種的道理。你打一個拳擊手不行,你得先給他們湊一對,單挑成龍你可能打不過,你讓成龍和吳京站一塊啊,你覺得你應該能贏,想想李世民。

明明邊陲小城幹不下,諸葛亮你傻啊,直插腹地打長安啊,所以邊陲將領在你打下長安後就都死了嗎?你他媽的被包圍了好嗎?想想李世民。

面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境遇,比如在擂臺上,站著泰森,或者站著成龍,或者站著你,想想來打擂的人,完全不同的心情對吧。

鄧艾偷陰平,本身是一個越級行為,率軍一萬千里奔襲,破三關,斬諸葛瞻,直撲成都,劉禪請降。歷史書讀出爽文感的完全不值得參考,這是個越級英雄。一萬人滅一國,誰敢想這個事。成都守軍御林軍怎麼也有個萬多人,看家護院的再湊個萬把人,居民男丁再湊個萬把勇士。一顆人頭一百金,直接開城門不把鄧艾跺成泥我都不信。鄧艾為什麼能行,鬼知道他為什麼能行,也許鄧艾的隊伍裏有變形金剛呢。或者鄧艾直撲成都然後城裡推出一輛小二輪,坐著諸葛亮拿著扇子喊歡迎歡迎,鄧艾又會有怎樣的心情。


先要說一下魏延子午谷奇謀是什麼。

《三國志魏延傳》所記載的版本是魏延想要帶萬人兵馬,從子午谷小道奇襲潼關。而諸葛亮帶主力一舉拿下潼關以西,包括長安的區域。魏延的目標是拿下潼關,擋住曹軍從東面趕來的救兵。

《三國志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而《魏略》有第二種說法。認為魏延的目標是拿下長安,駙馬夏侯楙膽怯無謀,守不住長安。鹹陽以西可以一舉拿下,則大事可定。

《魏略》「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羣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哪個版本更合理呢?

《三國志魏延傳》的版本說法更可信。

先不提《魏略》版本中,駙馬夏侯楙聽聞魏延「大軍」趕來就跑路,這種明顯主觀猜測是否會出現。單說魏延的五千人馬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能不能攻下長安都是個問題。五千人就想攻取長安這座漢朝舊都是否過於天真。諸葛亮帶萬人兵馬攻郝昭的陳倉城一個月都沒有拿下。

黃初元年,曹真就是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軍事。長安是西線的大本營。曹真會讓長安這座西京毫無軍隊駐守?讓魏延五千人都給奪走?

《三國志曹真傳》「文帝即王位,以真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

如果駙馬夏侯楙選擇堅守,魏延攻不下長安,五千人豈不是束手就擒。本身就是奇襲沒有帶足夠多的乾糧,搶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這與土匪有什麼區別,長安附近百姓不恨死蜀漢。要是被切斷後路怎麼辦?沒有後續部隊的接應,魏延的部隊根本無法從子午谷回撤。

退一步講,就算魏延奪走了長安,是否能堅持到諸葛亮主力到達都是個問題。馬超反叛的時候也奪走過長安,結果還是在潼關被曹操主力擊敗。長安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堅守阻敵的地方,附近只有潼關可以阻擊曹軍主力自東向西的救援。一旦援兵圍長安城,圍城打援,諸葛亮帶兵解圍有可能會被一鍋端。

所以《魏略》的版本只能是一種傳言,魏國的細作探聽到一種說法,但未必為真。這類事情常有,《魏略》還說諸葛亮死前是把軍權給了魏延,而楊儀纔是那個篡權攻打魏延的人。如果諸葛亮的遺令真的是給魏延,楊儀費禕都不會違令,畢竟魏延在軍中威望更高。這種說法都沒有什麼根據。

那麼正史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可以,但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正史版本中魏延帶萬人兵馬走子午谷不現實。

首先,蜀漢在夷陵大敗後,部隊損失慘重。在諸葛亮幾年的休養生息,才得以補充兵力。魏延一次性就要抽掉一萬多人去採取一場軍事冒險行動。一旦失敗就有去無回,這是蜀漢不能承受的打擊。

諸葛亮的主力本身人也不多,少一萬人能否打通陳倉大道或斜谷郿縣這兩條路,喫下整個關右是個問題。

曹真伐蜀的時候,也曾帶大軍走過子午谷。但是這條路太過難走,因為大雨沖斷棧道,大軍只能無功而返。如果魏延也遇到這樣的情況,運氣好點可以撤回來,運氣不好睏死在子午谷都有可能。

《三國志曹真傳》「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穀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

二,就算成功從子午谷通過,奪取潼關同樣是有風險的。

當初曹操為了關中穩定而廢棄函谷關,設立潼關,意義深遠。曹真等人不是傻子,潼關這種戰略要衝關係到整個關中的存亡,必定會嚴防死守。而且魏延的部隊一旦暴露行動,曹軍主力會迅速集結自東向西救援,長安部隊也會夾擊魏延。趕在曹軍主力之前拿下潼關,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如果沒有拿下就會面對被圍殲的可能。馬超聯軍曾帶大軍與曹操於潼關會戰,在兵力強勁的情況下依舊沒能攻克這道防線。

三,就算拿到了潼關,諸葛亮的主力什麼時候能趕到又是個問題。

諸葛亮的主力肯定不能走子午谷,那就只能是斜谷或是陳倉大道,走祁山的話就太繞遠了。但是這兩條路,一旦出兵,曹魏都會意識到諸葛亮的目標是長安,必定會派大軍前來迎戰。

雙方如果陷入長久對峙,那麼魏延的奇襲部隊就會面臨全殲的情況。就算諸葛亮大軍可以打通通往長安的道路,整條補給線也過於漫長。如果無法攻下長安,穩住整個關中,就會有斷糧的危機。此時,雍州刺史郭淮等人如果趁機斷諸葛亮的後路,那恐怕就算能突圍成功,損失也是極大的。

事實證明,諸葛亮在不分兵的情況下想要直撲長安都很困難。二伐諸葛亮打了陳倉和郿縣,沒有攻下來。五伐打了五丈原,被司馬懿擋在斜谷出口。

四,再退一步講,子午谷奇謀就算可行,也只限於一伐。之後曹真司馬懿等人加強關中守備就再無可行性。

在一伐的時候,曹真等人沒有料到諸葛亮會這麼快的補充好兵員開始北伐,所以防備並不完善,天水三郡不戰而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包括諸葛亮本人。他也沒有預料到一伐會進展如此成功。所以在嘗試喫掉整個三郡的過程中,錯用馬謖,導致大好優勢喪盡。

《三國志諸葛亮傳》「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魏略》「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但一伐之後,曹真張郃等人都已經警惕起來,駙馬夏侯楙就被調回中央當尚書去了。想要奇襲攻破長安城已經沒有多大可能。像二伐諸葛亮進攻陳倉,就沒有預料到曹真已經派郝昭等人修整陳倉城。斜谷的棧道在一伐的時候就被趙雲給燒了,從斜谷走五丈原郿縣也需要重修棧道。同樣對於子午谷的出口,曹真也不會完全不設防備。

《魏略》「太和中,魏遣將軍郝昭築城陳倉,適訖,會諸葛孔明來攻,亮本聞陳倉城惡。及至,怪其整頓。聞知昭在其中,大驚愕。孔明素聞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所以子午谷奇謀就算可行,也是在一伐這種完全出乎曹魏意料的情況下,纔有可行性,這才能達到奇襲的效果。

那麼從上述分析來看,子午谷奇謀確實在風險上極大。但話又說回來了,「兵者,詭道也」。自古兵行險著並不少見,鄧艾偷渡陰平的難度並不亞於子午谷偷襲。

那麼我們就要更深一層的討論,魏延和諸葛亮是在什麼樣的立場支持和反對子午谷奇謀這樣的計劃,子午谷奇謀對於魏延意味著什麼。

本質上,魏延和諸葛亮都沒有錯。

從軍事角度來看,蜀漢國力不如曹魏,如果只是謹慎用兵,雖無大敗亦無大勝。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還能保證內政軍事平衡。但諸葛亮死後,蜀漢三相做不到諸葛亮的治蜀水準,長此以往,頻繁用兵對蜀漢是巨大負擔。效仿韓信,以奇兵制勝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勝利。魏延想的是以奇兵制勝。

從全局角度來看,諸葛亮是最清楚蜀漢內部情況的,在本身兵力就有限、將才缺失的情況下,嘗試這種軍事冒險行動,對蜀漢來說是一件過於困難的事情。一旦再次出現夷陵慘敗,蜀漢連防禦的可能都沒有。作為丞相的諸葛亮不能去做出這樣不負責任的決定。諸葛亮想的是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以正兵立於不敗。

而且魏延作為一個同僚關係搞得稀爛的人,是諸葛亮賞識才委以重任。如果魏延不幸死在子午谷奇謀上,對諸葛亮的北伐事業也是沉重打擊。雖然不支持魏延的行動,但是並不妨礙諸葛亮提拔這位愛將,從涼州刺史到徵西大將軍,諸葛亮讓魏延擔任前軍師指揮前線作戰,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也不能因此就認定諸葛亮不用其才。

那麼魏延所怨恨的應該是諸葛亮沒有分兵,給他獨立領軍的機會。子午谷奇謀如果魏延一戰成名,就是蜀漢當之無愧的大將軍,扶搖直上位極人臣。諸葛亮都要敬他三分,誰不想要成就偉業。

同樣,能夠獨立領兵,手握兵權就不會一直被丞相府所制。這關係到諸葛亮病故之後誰都督內外軍事的問題。為了這個兵權,魏延楊儀引發爭權事件。持有兵權的一方,就會是諸葛之後主持內外軍事的人,在朝堂上纔有話語權,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PS:新補一段史料記述。根據《三國志劉放傳》注引《資別傳》記載,早在諸葛亮帶兵進駐漢中的時候(一伐的前一年),曹叡就敏銳察覺到諸葛亮可能會從漢中出兵。他聽從孫資的建議,部署兵馬在各險要關卡,以防備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最後選擇出祁山打隴右,反倒出乎曹叡曹真等人的預料,致使天水三郡的陷落。所以很可能子午谷奇謀從一開始就難以實施,魏國對蜀漢的警惕還是很明顯的。

《資別傳》「諸葛亮出在南鄭,時議者以為可因發大兵,就討之,帝意亦然,以問資。資曰:"昔武皇帝徵南鄭,取張魯,陽平之役,危而後濟。又自往拔出夏侯淵軍,數言南鄭直為天獄中,斜穀道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險,喜出淵軍之辭也。又武皇帝聖於用兵,察蜀賊棲於山岩,視吳虜竄於江湖,皆撓而避之,不責將士之力,不爭一朝之忿,誠所謂見勝而戰,知難而退也。今若進軍就南鄭討亮,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此誠陛下所宜深慮。夫守戰之力,力役參倍。但以今日見兵,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攝強寇,鎮靜疆埸,將士虎睡,百姓無事。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吳蜀二虜必自罷弊。"帝由是止。」


這就和你錯過了9.9塊在拼多多買iPhone12

錯過9.9塊在拼多多充值100塊錢話費

錯過9.9塊在拼多多買摺疊電動車

錯過9.9塊在拼多多買五菱榮光

一直到今天還在後悔一樣

你真當曹魏全家都是拼多多的公關啊?

5000人奇襲西漢舊都,人家啥也不幹,兵也不留,就等著你貪玩藍月一刀升級到99?

但凡你有碟花生米你也不能喝成這樣

但凡你四肢健全也能抽自己幾個耳光啊

醒醒吧

行嗎?


因為籌碼有限啊

我有100萬大軍,給你1萬去做一本萬利的生意。成了,如韓信故事,順利拿下雍涼,且不論長安。

輸了,頂多賠了你這個冒失鬼加1%的資本

哪怕我有50萬部隊本錢,我也可以博一把,像鄧艾走陰平小道那樣,成就成,不成滾落山崖摔成泥。

可我TM手裡總共10萬不到,真正的籌碼就那麼點,你讓我分個1/5,1/6讓你去浪,我有病麼。不當家不知道當家的苦。就這麼點人,集合在一起,連個守隘斷隴都不夠,兩三個隘口,只能優中選優集合兵力去守街亭。

手中就這麼點家底,各方面恨不得掐指精確到個位數,軍中超過20棍子的刑罰都要親自過問,你以為我家丞相鞠躬盡瘁是怎麼回事

浪你個浪,浪你個大頭鬼,不說你那麼多的前提條件,夏侯楙聞聲而遁,長安一鼓而下什麼的,你要不是這麼浪,等到看著曹真走子午谷最後鬱鬱而卒,也該知道你的奇謀多N了


因為諸葛亮不是軍事小白。

實際上,提出子午谷這種策略,不大符合魏延的軍事水準,個人感覺魏延提這個策略多少有點發牢騷的成分,感覺自己不受重用刷一下存在感;諸葛要真同意了他這個建議,估計魏延自己也會傻逼,因為走子午谷面臨的問題實再太多。

先說後勤問題,打仗打的是後勤,這句話雖然常說,但多數人實際上並沒用意識到後勤對戰爭的重要性。一場戰役能否取勝,後勤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沒有之一。子午谷的地形,對後勤就是一個巨大的坑,還沒法填。

人可以走子午谷,後勤怎麼辦?沒後勤打什麼仗?

再說行軍。行軍打仗,都要走大路,為什麼?每個士兵抗一把刀爬山不是也能過去嗎?

軍隊行軍,大兵也不止要拿刀槍那麼簡單,還需要有弓弩、箭矢、鍋碗瓢盆、戰車、營帳鋪蓋、紮營用的木料、拒馬、工具等等等等。沒有這些,一支裸裝的部隊跑過去就是送人頭。

舉個簡單的例子,魏延帶著一萬人馬跑過子午谷,沒有足夠的強弩箭矢和戰車布陣,怎麼阻擋魏國的強大騎兵?這樣的輕裝甚至裸裝步兵面臨魏國騎兵衝鋒一波直接就打殘了,想跑都跑不了。夏侯楙雖然號稱膏粱子弟,但人家最起碼也是讀過兵書、知道最起碼的戰場操作的好嗎?

還有大軍晚上睡覺怎麼紮營寨?挖壕溝、佈置拒馬、搭建瞭望臺?像李自成那樣直接滾到草窩睡覺?魏國怕是直接半夜笑醒了跑過去搶人頭。

曹操徵馬超時,一心想渡過渭河,可就是因為扎不住營寨無法立足,每每被西涼騎兵衝垮。魏延穿過子午谷後,只怕連腳都站不住,拿什麼打長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