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以後出於各種考慮,並不會這樣做,但還是有幾率的。現在,出現了這種想法,如果未來女方家沒有哥哥,或者弟弟。我想要兩個孩子,其中一個跟女方姓。孩子的姓氏和性別無關,只是隨機,如第一個跟男方,第二個跟女方。在現代社會,這樣做需要面對那些壓力,或者將來可能出現那些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跟那方姓影響生活質量嗎?


我個人還是能接受的,我覺得跟誰姓都是自己的孩子,未來不管是財產還是其它的鬥是她的,跟誰姓又能怎樣呢?人人平等,一個姓氏何必整的那麼嚴苛生份呢!

但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希望能幫到你,梳理出你找個得到的答案!

法律層面,孩子既可以跟男方姓也可以跟女方姓,並沒有強制規定。這當然是有利於男女平等的實現,當然也為家庭內部留下了爭吵的空間。那孩子跟女方姓合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下姓氏的起源和發展邏輯。

在原始社會,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一個人在野外生活,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於是人們不得不選擇抱團居住和抱團狩獵。但是抱團居住後大家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信任問題,我哪知道和我居住在一個部落裏的人怎麼樣?萬一他是個壞人尼?萬一他是偽裝過來偷東西的尼?那時候生產資料那麼珍貴,如果被偷走了,那我還活不活了?

什麼人最值得信任?當然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最值得信任。於是,原始社會在構建社區部落的時候,採取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女性來鏈接,以此來建立社區關係和行為規則。

為啥要通過女性而不是男性尼?因為原始社會沒有DNA技術,辨別不了孩子的父親是誰,但是孩子的母親卻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一個部落裏,擁有一個共同的老祖母,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這個部落裏的人都有著血緣關係。這就是姓產生的來源,姓是用來標記血緣關係的,從姓這個詞語的結構上就能看出,女+生,同一個女性的後代,當然是具有血緣關係的。

我國的摩梭人依然是母系社會,實行走婚制度

所以為啥會產生母系社會?為啥原始社會是跟隨女方姓而不是男性,這個跟男權女權沒關係,最核心的原因是那個時候只能以女性為中心為確認血緣關係和建立信任關係。

後來生產力發展了,人類社會從狩獵社會開始進入農業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後,男性由於體力的優勢,開始顯得更加重要起來。一個男人耕種的土地能養活好幾個人。生產力的提高,使得社會形勢從部落為單元,開始走向家庭為單元。因為人不必再依賴社會就能活下去了,我自己種多少地就能收穫多少糧食,為啥要交給社區?

而男性作為農業社會的主要生產者,生產資料和產出主要是歸男性所有的,女性只能作為輔助。為了保護生產資料的歸屬問題,保證女性生出來的後代是男性的孩子,開始以家庭為單元進行生活。而為了標記孩子的來源,姓開始向氏方向發展。

姓氏其實是兩個詞,姓是標記女性後代的,而氏是標記男性後代的,即這些人擁有同一個男性祖先。我們現在姓氏傳承基本都是來自於以前的氏族關係,只不過由於習慣的關係,叫法上都叫姓了。

在瞭解了孩子姓氏的傳承邏輯後,我們回到現在再來看看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孩子跟女方姓合理嗎?

工業化後,勞動對體能要求的降低,使得男性和女性在勞動能力和產出上站在了同一個水平上,並沒有拉開本質差距。那孩子應該跟男方姓更合理還是跟女方姓更合理?

姓氏是為了標記來源,跟誰姓是為了確定生產資料歸屬問題的。而現代社會的生產力發展下,孩子跟男方姓還是女方姓其實都是合理的。簡單而言,誰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成發展資源,跟誰姓就顯得更合理些。

法律框架下,孩子跟誰姓是都可以的,沒有做強制規定,從大的原則下,也沒有必要做強制規定,而家庭內部的情況又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如果女方家裡提供資源更多,或者家庭內部,女性的貢獻更大,孩子跟女方姓是更合理的,也更有道理。

但是如果家庭內部,男性在經濟貢獻上更大,或者雙方持差不多的水平。孩子跟男方姓更有道理。一來是更符合現有的社會共識。二來,從生物學上講,孩子的母親是非常明確的,也是毫無爭議的,在養孩子的這件事上,女方的參與感已經非常大了。這種情況下,孩子還跟了女方姓,會極大降低男性在家庭中以及撫養孩子中的參與感和責任感,有淪為工具人的挫敗感。

就好比兩人合夥開公司,都出了股份合夥經營,但是年底時都只有一個人有分紅,另外一個人沒有分紅,來年這個人還有使勁幹活的動力嘛?

當然,只要雙方談妥,都不是什麼問題,如果談不妥,在對孩子成長資源的出資上就顯得尤為重要。除非,為了爭奪孩子的冠姓權家庭關係不要了。


得看事由和動機,酌情考慮


不會


性別什麼的,又不是貴族之類的。

可以的話,最好商量一下。


不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