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魚 說得很好,替他補充一些。

就業的話,基本上越和互聯網、人工智慧相關的待遇越好,前景也越好,比如 @子魚 提到的各類音頻演算法,不過工作內容會更接近程序員。電聲需求量是相對比較大的,我身邊的人本科碩士博士做的最多的還是電聲的工作(不管科研做的啥方向只要是聲學就行。。),但待遇一般不及互聯網企業,內部待遇還可以按手機音頻(華為/小米)~互聯網企業做硬體的部門(阿里)&>會議通信系統(Polycom)&>微型器件(歌爾/瑞聲)&>傳統電聲(包括品牌和代工)這樣大致排一下(可能有前後浮動),前景不好說,目前還不錯是因為智能手機帶動起來的這一波智能硬體行情,未來只能看行業發展自行判斷了。雜訊相關的比如NVH(車企)和家電企業(格力/博世)也有不少需求,另外還有一些國企央企研究所(航空航天船舶之類),待遇肯定是不及互聯網的,整體上大概和電聲半斤八兩(趕不上華為這種),個人理解這種行業相對更穩定一些,大起大落機會小。其他方向:無損檢測/結構健康檢測,印象中對口的企業很少,更多集中在高校研究所裏,但前景我反而比較看好(僅限研究型職位),因為從飛機船舶高鐵到輸油輸氣管道核電站都有需求;生物醫學超聲成像治療,也是高校研究所居多,企業不瞭解,和生物醫學交叉,做基礎研究做儀器的都有,希望瞭解的人能來補充一下。

科研的話,上面提到的基本要反過來,除了音頻演算法與機器學習這一塊結合的(希望 @王贇 Maigo 能講講,包括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前景)。相對容易出文章的方向:1.偏物理,特別是凝聚態物理的,聲學metamaterials、聲學PT對稱和聲學拓撲絕緣體,上限NS極難,大子刊每年還是能見到幾篇的, PRX, PRL, NC略多一點點,AM/AFM投的的人少,大量發在PRB APL JAP JPD這種級別的;2. 生物醫學超聲,上限也是NS,不過能上去的基本都是偏向生醫的,更多是IEEE、APL、JAP、ultrasonics、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JASA這類以及BME領域的一些專業雜誌;3. 無損檢測/結構健康檢測,高IF的基本無緣,但也算比較適合科研的方向,文章主要發在JSV、JASA、SHM、MSSP、IEEE以及部分傳統力學、材料期刊上。


目之所及,語音識別這一聲學子方向很火,因為靠上了人工智慧。而在聲學其他方向(或者任意學科)和人工智慧相結合也是一大熱門,比如故障檢測和預測,從錄音提取情感來預警暴力事件預警,音頻分類等等。

NVH在國內近年逐漸得到發展,越來越多的車企都在投資。前段時間加了個NVH的羣,沒想到居然有那麼多人在做。隨著傳統汽車行業的下行和電動車的興起,不太好說汽車行業整體前景如何,但是電動汽車NVH這塊都沒有經驗,雖然雜訊量級下降很多,但是從內燃機換成電機帶來的聲學新問題很多,所以還比較有前景。

虛擬聲學(Virtual Acoustics)前幾年隨著VR概念被炒也跟著火了一把,近些年工業界逐漸降溫,但是在學術圈依然如火如荼。虛擬聲學和auralization涉及到聲學的各個方向,從複雜聲源的物理建模或者測量,數值、幾何聲學建立室外或者室內聲音傳播模型,再到3D回放、雙耳技術HRTF、ambisonics,再到實時auralization涉及到的演算法優化、硬體GPU、FPGA等提升計算速度,以及主觀評價涉及到的聽力實驗、心理聲學計算、數理統計等等,涵蓋了聲學的諸多領域。


哪個比較容易多出文章?肯定是語音+人工智慧啊!


還能有這麼細的問題~

像小夥伴所說,聲學是一個極度交叉的學科,所以對於學術而言,與之交叉的方向會決定你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因子。論文發表的層級,影響因子的高低,很多時候從你選題就已經可以有個大致的範圍了。大方向前面的小夥伴都說了,我從切身經歷來說一下~

在本科時候做過一個關於教室中的語音可懂度的主觀測試,當時投的是Applied Acoustic,因為和心理聲學沾點邊,比較有趣,因此審稿在聲學中算相對較快。但是因為還是聲學的主觀測試,所以影響因子也就是傳統的1-2的樣子。

然後在博士的時候進了個深坑,做比較傳統的變壓器降噪的項目,而且是從機理出發。這種偏傳統機械工程與聲學的交叉,與演算法無緣,而且難度較大,因此出文章的速度和能力都是堪憂,而且千辛萬苦文章出來了,影響因子也就1-2的樣子,投入產出的性價比太低。尤其是出來之後發展較窄,除了高校似乎沒啥對應,而且高校坑也不多,所以要慎重選擇。

最後在博士期間開了個小竈加入了一個醫療團隊,通過腸道的音頻來輔助腸道疾病的診斷,靠上醫學的邊,而且和演算法相關,這樣子發文章的難度就低了很多,而且影響因子也提升不少,最重要是未來發展的道路寬闊了不少。

所以我自己看來聲學是個很神奇的學科,同一套的知識和技能,經過不同的方向和項目,你可以把自己越做越窄,也能越做越寬。以後出來找教職或者去工業界,雖然兩個人可能有一樣的技能點,但是用在不同的項目上,用人單位對你的判斷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裡面有好處有壞處,壞處就是萬一你在一個下滑的方向上越走越遠,未來可能更看機遇選你。好處就是如果你看到自己在坑裡,但因為技能點的轉化成本較低,因此可以很快切換賽道,跳坑相對容易一些。


聲學的應用範圍非常廣,而且聲學和振動往往不分家,更是擴大了聲學的應用領域,可以說是遍及工業和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下圖是我繪製的振動和聲學測試、信號處理及工程應用矩陣(這個矩陣以後會詳細討論),縱坐標代表行業,橫坐標代表所用的振動聲學知識,每一個橫縱坐標交叉處都可能是一個應用領域,例如車輛行業和振動雜訊控制的交叉就是NVH。

聲學就業的話肯定是和語音交互相關的研究方向比較好(待遇高,崗位多),如語音信號處理,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但個人感覺這個方向文章不一定好發。

好發文章的方向目前來看還是聲學超材料領域。有可能出高質量的文章,但這個領域的應用還需要探索,就業除了高校和研究機構外不太樂觀。


單純從工作角度講,我做過或接觸到的人主要分這麼幾塊:

汽車NVH:偏機械,用到的知識跟振動相關比較多;

電聲:因為主要關於電聲器件,所以跟聲學/電磁相關比較多;

語音信號處理:包含了語音降噪,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等。這裡面會用到部分聲學知識,比如語音信號特徵等,但更多的是數學模型的建立和通過模型訓練得到參數與模型;

音頻信號處理:音效處理,主要是信號處理相關。

至於哪方面就業前景好,不好直接說,因為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可以去boss,獵聘等網站上關鍵詞搜索,看看這些職位的數量和質量。


聲子晶體,聲學超材料,是聲學裡面最容易發論文的,尤其是高檔次論文。可以參考武漢大學劉教授團隊。

電聲好好找工作。發文章。。。換個專業吧。一個well-estabilshed 的學科是很難做出啥新東西的。

聲學metamaterials相關的文章大部分是錯的或者trivial的,會成為歷史的笑話。


主動降噪目前如火如荼。家電企業 美的/格力需求不少,待遇比不上互聯網,美的給的工資比較一般才二十萬出頭、有的四十萬可談。出文章,還是偏材料、偏物理方向。比如聲子晶體,有個博士同僚是聲子晶體、超材料的聲學方向,碩士出了四篇SCI。博士期間出了十三篇SCI,都是一區、二區的文章;

主動降噪出文章就很慢了,博士期間出兩篇一、二區SCI已將很不錯了,但目前工作很好找,尤其是蘋果弄出airpod之後,無線耳機的市場一下子起來的非常快,國內企業對電聲學的需求非常高。


提供一點小小的建議。如果研究生階段做過膜片振動研究的同學,一個可以做的方向 是在涉及透聲性能的薄膜材料類公司做實際應用場景下的產品透聲性研究。如果有意願的小夥伴,歡迎私聊,可以一起聊聊。


不瞭解,抱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