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哪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不妨先從商業角度看——如果你是投資人你想買故事,擱在你面前的是一份人物小傳和一個故事梗概——比如說人物小傳講的是先天智障的生活,故事梗概講的是弱智逆襲成為百萬富翁,你會買什麼?

你想買的想必是故事梗概?

因為通過梗概能看出故事大體脈絡,知道起承轉合,知道其中商業元素和賣點,能判斷出觀眾是否會買單以及投資體量,甚至能想到哪位演員來演合適。如果在梗概中看出故事價值,甚至開始幻想拿個什麼獎項。

好的,你很有錢,你買下了故事梗概(意味著你扔掉了人物小傳),但後續你忽然發現怎麼編劇寫的跟你想的不一樣?怎麼明明梗概看上去挺精彩,角色總感覺哪裡不對勁?人物行動也怪怪的,但寫的又是「逆襲情節」?所以到底是哪出了問題呢?

那是否應該先買人物小傳呢?至少我沒聽說過單獨買人物小傳的出品方,即使買了人物小傳能否推導出可看性的故事,絕對是個未知數。

編劇創作如同喫一道菜,這菜好喫才會琢磨菜是怎麼做的。靈感就是這道好喫的菜,是生活中某種震撼體驗,繼而想挖掘素材把菜做好。

創作的起點往往是從一句話梗概開始,比如「一個成為百萬富翁的先天智障」。想必有些朋友看出這是《阿甘正傳》的故事。

由上我們得出第一個結論:請先寫故事梗概。

這不僅是商業操作要求,也是創作的起點。許多寫小說的同學知道編輯先看你故事和人物設定,繼而判斷是否讓你繼續寫下去。但梗概分為有人物的和無人物的梗概。

二、故事梗概與人物小傳

如果決定投資拍人物傳記片(或人物專題片),如果不是因為該人物做出極其精彩的事,那恐怕都不會想到「他/她」。比如「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你拍其他同名同姓的「張佳梅」能行嗎?

上文提到「梗概看著精彩,往後寫就不行了」,這個問題出在哪裡?

這個問題相當複雜,鑒於審核人判斷力和審美各不相同,事情就更複雜了。做個簡述:一、源頭上出了問題:故事梗概經不起推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絕大多數是這種情況)。二、人物不夠鮮明紮實,動機模糊態度不明。儘管設計了非常多的事件,但在事件中人物似乎不該這麼行動。影視劇講究因果邏輯,因而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質疑就會讓整個故事垮掉。

比如成龍和楊洋主演的電影《急先鋒》,故事看著極其熱鬧,但某種程度上也真看不下去。純粹的商業電影太過於純粹真的有點行不通,何況本片也不夠「純粹B級」。

因而這裡就涉及到人物小傳的問題(也涉及到梗概的設計),不過,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人物小傳。

人物小傳簡單來講就是人物前史或者故事前史,但人物小傳的核心是什麼?人物前史到底要寫人物的什麼呢?人物簡歷?家庭、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沒錯,確實會寫到這些的,但這些不是核心。

三、人物小傳與高品質故事的誕生(以下不涉及對新聞本身的討論,只從編劇角度看)

某日我看到一則新聞,我認為它有很好的改編基礎:

「高薪」為誘餌,誘騙至國外綁架,6人被活埋或殺害_騰訊新聞?

new.qq.com圖標

光看標題,其故事性不言而喻——「高薪」「綁架」「活埋」。「高薪誘騙」涉及到人性貪婪;「國外綁架」則增加故事可看性;「活埋」毫無疑問擊穿人性底線,尤其是在當下和平時期。如果大家深入閱讀這則新聞,還會發現匪徒的行為令人髮指,比如指示被綁架的人腸道藏毒運毒,隨時會因破裂而斃命的那種。

我在這則新聞之外還聯想了許多:

一、某西南部村鎮,鎮裏絕大對數年輕人垮掉了,因為賭博成風或是其他不良嗜好,一個年輕人跟家裡或村裡人借幾十萬都不是事兒。由於上一輩攢了點錢,對獨苗孩子很慣。後來年輕人沒錢了就去乾電信詐騙。要是某個孩子一段時間沒消息,八成是在東南亞乾電信詐騙被抓了。這是一羣「年輕人們」。

二、還是某個村鎮,某學校小女生在抖音上創作了個舞蹈動作,另外一個學校的人模仿並且比她火。雙方從罵戰上百號學生打羣架,為爭奪舞蹈的「獨創權」。每個孩子背後都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最常見的是父母去外地打工。三、電信詐騙破案的難度。中國警察在國外無執法權,因而破案需要當地警方配合,由於種種原因,往往國外法院審批都需要很長時間。

四、我還想到了《樹大招風》和《除暴》兩部電影,主要是對賊王的認知。

這些聯想都是素材或者題外話,回到新聞上來講,故事已具備雛形,即「一個案子」。基本內容是「立案、調查取證、抓捕、結案」。因為不是密室殺人案,所以不涉及本格推理(太燒腦子),但更注重懸疑和人物。無論如何,故事基本框架有了——「警察破案」。

如果增加一點戲劇性,或者我相信同學們都能想到的是「老警察」和「臥底」。鑒於匪徒殺害6人,意味著是個悍匪,老警察的設計使得主角有破案能力但戰鬥力偏弱,形成戲劇性。其次,因綁架到國外殺害,所以「臥底」很有難度,因為援助不會及時,一旦暴露就有生命危險。所以故事內容豐富為「一個臥底匪幫的警察」。

那接下去故事該如何思考呢?老警察接案?臥底?遇到危機?破案抓人?凱旋迴國?

確實可以這樣想,繼而去調研各種資料。調研是有必要的,但這樣的調研忽略了一個基本的戲劇要求,即「人物關係」。同學們想一下《阿甘正傳》,故事開篇講「小阿甘」的段落,該段落裏有兩組基本人物關係:阿甘和母親;阿甘和珍妮。這兩組人物關係貫穿故事始終,無論是母親還是珍妮對阿甘的人生有著莫大的影響,影響故事事件選擇和發展。

此時,我們就講到人物小傳第一要點,即人物關係。

編劇蘆葦有個說法是「戲根」。我對戲根的理解是前史中人物關係,不管是複雜還是純粹。純粹的如同阿甘的故事,母親和珍妮與阿甘的單純關係。複雜的如復仇故事,豪門家裡的女僕要復仇豪門,前史必然關係錯綜複雜。

在老警察臥底的故事中,如果單純是警察破案,大家會發現這就是明顯的「正邪對立」,缺乏中性價值,反派無論怎麼精彩但整個故事會食之無味,比如《除暴》。如果要設計人物關係,那麼老警察的前同事或者老警察某個熟人去做反派?未免有點巧合。

上述思考既是在創作故事也是在創作人物小傳。有了這些粗略的思考後還不急著定方向,因為得先想,這到底是個怎樣的警察?他為什麼要做警察?如何成為警察?他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在無限的可能性中找到某種明確。

(0220更新)

現在我們對上述內容做個「簡單」但「非常重要」的總結:

一、這是一個講____________的故事。

二、想寫這個故事的理由是:1、___2、___3、___4、___5、___6、___(後略)

A、這是一個「老警察臥底以高薪招聘將多人誘騙到國外實施綁架的犯罪團夥」的故事。

B、想寫這個故事的理由:1、人性貪婪與叵測 2、老警察的執著、職責和正義感 3、老警察隻身到國外臥底對抗犯罪團夥,有戲(後略,理由越多越好)

接下去要做的是捋清三點並形成文字:

A、故事簡介(基於核心故事把它發展成為100-300字的故事簡介)

B、人物小傳(主要人物的小傳)

C、人物設定(精鍊人物小傳到人物設定)

人物小傳在前面我們講到了第一要點:人物關係。

四、人物小傳創作技巧

在實際創作時,先撇開這個知識點,跟著感覺走。人物小傳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創作。線下課我跟同學們強調「編劇即演員」。舞臺劇演員登臺表演前會有「心裡獨白」,即暗示自己「我是誰」。

「內心獨白」是創作人物小傳的技巧,編劇用這個技巧將自己代入到人物中,難點在於「它只是個技巧」,要構建人物成長曆程並且使得歷程能成為「故事前史」就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想像力和琢磨。要經得住推敲,上述大家看到的內心獨白作為示範案例可以用,但還不足以經得住推敲。

人物設定在基於人物小傳的基礎上就特別好寫,比如:

記住,當別人看你的人物設定然後質疑某個設計時,你要能說出充足的理由。說不出理由等於你不瞭解他。

通過人物小傳設計,同學們應該能看出來對後續故事的作用,其中「老大消失了」,那他會不會是匪首呢?如果不是,他會去哪了呢?小張是隔壁鄰居的兒子,現在成了受害人,那麼老警察臥底要救下他,因為他們認識,所以中間會出什麼岔子呢?小張是死裡逃生還是「活埋」或是「被逼著販毒」又或者「成為匪幫一員」?老警察不知道,其實編劇也還不知道,但老警察和編劇都知道,這是一個必須要破的案子。

簡單總結:

1、人物小傳即故事前史

2、故事前史的核心是「人+事件」,人和事件相互作用

3、故事前史展示人物性格和態度,具體講,是人物對「生活、工作、情感」等各方面的態度。人物對待某件事的態度展示人物性格,並且高度統一。老警察臥底故事中,李歡的態度似乎是死不悔改;老警察的設計則偏高大全,性格並不清晰。實際上他曾經混蛋的特質還得考慮如何體現和統一,又或者本質上他就不是個混蛋。這個改編故事的後續開發我在思考並傾向於三線並進,孫偉博、匪首和李歡三人因一個案子糾結在一起,最後高潮戲三線併線,很爽。

4、故事前史為後續故事提供空間也提供故事內容。

5、前史的運用:根據故事類型適當放到故事第一幕中。

前史不是寫完就扔掉,而是靈活運用在故事中。用法很多,比如《阿甘正傳》直接展示前史,《這個殺手不太冷》把前史放到主角的日常生活中,他的工作、買牛奶和養綠植,他如何收款以及被坑。偵探片的前史直到故事結束才會揭露。

不過強調一點,許多編劇理論知識是用來驗證而非用於創作,也就是說創作人物小傳時「先創作」,創作完了再看看感覺,感覺不對再用理論知識去找其中問題。簡單講,人物小傳請跟著自己感覺走,不舒服再考慮知識點。

如果各位同學有自己感興趣或正在寫的故事,可以放心大膽創作,因為你要做的無非兩點:1、故事講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2、主角人物小傳

(0221更新)

事件是具有完整起承轉合的人物生活故事。

在知乎直播時我說「我在跟大家分享編劇知識」,這算半個事件,儘管它存在完整的起承轉合(直播準備-直播-結束直播),但不足成為戲劇上的事件。戲劇上的事件具有一定衝突,比如說直播-直播過程有人故意搗亂-直播結束。

大綱創作中事件概念相當重要。

以《霸王別姬》的開場事件來看,核心事件是母親送孩子「去戲班」,核心事件下的分階段事件是:(撇開雙人登臺定調的引子)

啟:送(戲班雜耍小癩子逃跑事件,建置人物性格)

承:到(到戲班見到小癩子被打)

中:拒(孩子六指不適合戲班)

轉:斷(8分20秒斷指,轉折)

合:留(孩子留在戲班)

同學們想一下,如果你寫一場送去學戲的10分鐘戲你怎麼寫?

故事是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人、行動、場面、情感、主題等等都在其中不斷交融和推進。在有了故事核心和人物小傳後,我們用三幕結構來梳理框架,此時,我們會發現基本故事內容和節奏一開始就清楚了:

A、出現案子,接受案子,出發,成為臥底

B、收集線索和證據、偵破案子、出現最大危機

C、解決危機,將壞人繩之於法

我們用「事件」概念填補初稿設計:

上述事件看似容易設計,但同學們應該清楚它基於素材和人物小傳。如果我們把事件完整描述出來,就是故事大綱。在大綱創作中,前史信息隱隱約約交代並且合理化。

比如說在柬埔寨再次遇到李歡,博哥和李歡的前史就得交代一部分,但不能全交代,但交代的目的是增加懸念,即「李歡的幫是真心幫還是另有目的?」因為李歡之前就不是好鳥,這一點通過這場戲可以暗示給觀眾。第三幕高潮戲對峙部分,必然也涉及到前史中博哥和李歡前史的糾葛,前史故事的全部在此完全揭露。

同學們在寫大綱時可以用「事件」的概念做快速梳理。

此時你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想不出情節,想不出來就可能因為人物小傳沒寫好,另外就是調查的素材不夠,可從這兩方面加強。

創作至此形成了可供討論的基礎基礎,下一步是修改調整,但這一步可能會導致整個故事推翻重來。比如說上述故事做網大問題不大,該有的情節、反轉和一定的人物都有,但對於我來說「普通了」。尤其是李歡的背叛很有可能被觀眾猜到。不普通地方在於整體「高薪誘騙敲詐活埋」足夠吸引眼球。整個故事我覺得不錯,但做老警察臥底的單線敘事會顯薄弱。

A、第一版設計老警察故事有反轉有主題但差口氣。與其說老警察故事給我帶來的震撼,不如說這則新聞的衝擊,因而方向上OK。在我思考這個故事,尤其是思考匪首和李歡的人物小傳時,我就覺得我把故事想簡單了。

一個基本的判斷是老警察形象過於高大全,人物成長空間不足,但有一種「阿甘做法」是主角不改變但影響身邊的人成長改變,那麼整個故事側重不是破案,是在柬埔寨遇到李歡之後的雙男主戲,也就是破案是主線,但佔據1/3故事,2/3是雙男主當下的人物影響和前史展示。如果故事明確李歡就是匪首,那麼會變成典型的「貓鼠模型」的故事。故事的高潮戲會設置老警察的一個黑暗拐點,即必須用不道德不正義的手段解決問題。這樣做的話,在前史部分就不能是鄰居家的孩子,得換成是老警察和李歡他們做混混時帶的一個小孩子,讓這個孩子跟李歡也扯上關係。

B、另一種做法是在思考李歡和匪首人物小傳時,我感覺三線並進更合適,做單線多視角(指不不同的人爭取同一目標,「逐鹿中原」的意思)。單線是以高薪誘騙綁架案開,但提升故事力度,實質綁架是假販毒是真。李歡鑒於柬埔寨如同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因而來此改過自新,但命運並不仁慈,他苦苦支撐不住後加入當地黑幫,黑幫打算喫掉匪首的毒品。老警察則還是臥底,但被逼著運毒,因而毒品藏在他身上。最後高潮戲圍繞這個毒品的下落展開,三方勢力聚集爆炸。如果是這個思路,那麼要給每個人物充足的理由「不得不得到這個毒品」,匪首不用說了,李歡有,老警察也得有(老警察的理由還是要救出領居家熊孩子)。

當然,在後續創作中還會有顛覆性的創作(部分顛覆)。

這個時期你會困惑,需要做的是回到初心: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在前文我們列舉出了要寫這個故事的理由。如果不想推翻重來,最好一開始就思考清楚故事價值。

同學們如果遇到你所寫的故事是否有必要寫下去時,主要可以做兩個判斷:

1、你想寫這個故事的理由?

A、故事理由盡量充分

B、故事理由要在劇情中放大,比如「活埋」,第一場戲必須做的足夠血腥刺激,在分場設計時,那個被害人先是被踩斷了腿,再到被活埋,要放大這個痛點

C、故事理由必須要有思想性(否則寸步難行)

理由越多越好,因為在後續申請版權登記時也要寫「思想內涵」。

2、故事的高潮戲能否想得到?是否夠轉折和夠點題?

如果說,創作理由足夠,但改到沒感覺了怎麼辦?

那麼請想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了400稿,我帶私教課的一位同學所寫第一個故事在修改了一年後全部推翻重來,時代背景改掉,但目前看起來很贊。因為,我希望同學們寫出「有生命力和意志的故事」。

再來梳理一下創作過程:

A、故事靈感(一句話故事)

B、想寫這個故事的理由(創作中必須用到這些理由,否則理由不成立)

C、人物小傳+其他素材

D、基於C梳理事件

E、把事件描述完整,形成故事梗概,把梗概拿出去給別人看

回到題主問題,答案是仁者見仁。

你當然可以先寫故事梗概,如果天賦異稟那梗概也會行雲流水(人物自在心中);你也可以先有基本故事,找到充足的寫作理由,再思考和完善人物小傳給故事梗概提供土壤,再寫梗概。這無關乎創作技巧也絕非科學,只是創作態度。


呃。。。

這事兒錢說了算。

具體一些,就是市場說了算。

如果具體指到哪一個點的話,金主爸爸說了算。非要指向一個從業者的話,製片人說了算。

為啥這樣說呢?

製片問本子的時候,都直接問「誰手上有XX題材的本子?」

沒聽說過,哪個製片會問「誰手上有適合劉德華拍的戲?」


一個劇本,先不管內容怎樣,很多時候光憑名字就足夠被製片爸爸槍斃一百回了。比如我們寫一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標題取「黎明之前」,「士兵突擊」之類的(假定沒有同名電視劇)。

遭遇的現實大概是這樣的:

客氣一點的會說,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本子。

直接一點會說,腦子被人打壞了,寫這個?

脾氣不好會直接罵娘。

人物?你就是寫出紅樓夢的水平,題材和定位跑偏了,連打開看的機會都不會有。


要是從創作角度講,也是故事梗概優先。

因為故事梗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大要素,人物只能排第三。

故事梗概其實是一個多重定位,總不能拍一個大女主在秦朝,用紅色經典革命意志,戰勝了超級賽亞人的故事吧。


當有了故事脈絡之後,纔有人物誕生。

想寫一段愛情,纔有男男女女。

絕對不是想寫男男女女,纔有愛情。

先後順序一定不能顛倒,顛倒的男男女女那是日本愛情動畫片。

話說回來,就連愛情動畫片,也注重內核啊。


這個問題就跟問寫歌的時候先寫曲還是先寫詞類似,沒有定式,都可能,都可以。我寫歌的時候一般是先有詞,然後會根據詞的感覺和我想要的歌曲風格(比如抒情、流行、搖滾、rap這些)來思考旋律,但幾乎兩者是同時出現。有時是副歌先寫,再寫主歌,也有先寫主歌再根據旋律律動來寫副歌。但我也會為寫好的曲子填詞,比如我和張靚穎製作人楊斐老師合作的一首《上班吧!打工人》,就是楊斐老師寫好曲之後我來填詞的,用在我的電影《誰是哥哥》裡面做插曲。

上班吧!打工人電影人王迓難的視頻 · 279 播放

繼續說寫劇本的問題。我曾在另外一個回答中做了解答:

如何創作一個劇本??

www.zhihu.com圖標

一個劇本最初其實就是一句非常核心的話,概括了你的劇本要表達的最本質的思想,是整個劇本的腦。然後再用這個核心發展成一個骨架,也就是故事大綱、梗概。然後再用細節和情節來填充整個軀體,最後變成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有時這個骨架會先搭好,然後為了達到預期的故事走向,需要據此去設計人物性格特徵,也就是人物小傳,才能讓故事的發展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比如《誤殺》,這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如何用詭計逃脫法律懲罰,那故事要正面要積極,就一定不能是真正的犯罪,否則這種逃脫就是錯誤的價值觀引導了,那就一定得是誤殺。那為什麼會誤殺,是誰誤殺呢?女兒的人物小傳逐漸就出來了。那為什麼爸爸能有這麼多詭計?所以設計他是喜歡看電影,所以學了很多電影裏的知識和技巧,爸爸的人物小傳也逐漸出現了。

有時候人物是整個影片的中心點,比如《疾速追殺》,其實就是基努裏維斯的個人秀。那他的人物小傳就一定會設計好,再根據他的性格特點去設計各種情節和各個場景。《007》、《碟中諜》也都是這種特點的電影,人物是第一位的。

還有的時候,人物小傳本身就和電影情節是高度重合的,小傳即梗概,梗概即小傳,比如各種人物傳記類的影片。

所以梗概和人物小傳先後順序真的沒有一個定式,要根據你所創作的劇本本身來思考。


我學習寫作的時候,老師教的第一句話叫做「劇無定式」。

有的人喜歡從人物入手,搭建不同人物之間的關係,讓故事漸漸成型,在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推演出他的命運,在足夠的戲劇衝突和真實性相平衡的的前提下列舉事件,阻礙他的,幫助他成長的,觸及他傷痛的....一步步構建起整個故事。

有的人喜歡從梗概寫起,先把腦中想好的故事濃縮成一句話,或者由一句話發展出故事,主線添肉,讓故事合理,豐滿,充滿戲劇張力。

有的人喜歡從某個場景寫起,構建出某一段富有情感的場面。再由此詩意地蔓延開來,保持整體風格地和諧統一。

有的人喜歡從激烈的對話著手,構建起一段精彩的人物衝突,再補足前因後果,發展出精彩的篇章。

有的人喜歡從高潮寫起,酣暢淋漓,需要什麼人物參與,構建一個什麼人物。

有的人喜歡從開頭寫起,娓娓道來,自由發展。

有的人喜歡從結尾寫起,反轉之前,慢慢往回鋪墊,在需要的地方埋下大量伏筆。

有的人喜歡用關鍵道具,特殊場景來貫穿劇情,想好了它的起承轉合,故事就有了主心骨。

有的人喜歡宏觀的掌控全局,會先把整個劇本的情緒起伏做成表格,從大的結構入手,分好動作線和情感線交織的關係,讓故事跌宕起伏。

有的人喜歡羣像戲,你方唱罷我登場,環肥燕瘦,張弛有度。

有的人喜歡心理戲,獨角戲,從童年陰影開始渲染,污染到整個人生。

有的人喜歡通關遊戲式的商業戲,想幾個有趣又燒腦的遊戲設定先。

有的人喜歡喜劇,沒幾筐好玩的段子,沒有那個幽默的性格,怕是很難辦到。

在我看來,一部劇有一部劇的靈魂,甚至同一個作家,換不同的題材寫不同的故事,都會有不同的著手點。真正科學的創作流程,就是了解你自己,想明白你想要做的是什麼,找到讓自己興奮的點,找到這個故事的靈魂。

最重要的是,不要猶豫,動手去做。千般理論,都不如你親手試錯。寫出來的叫劇本,沒寫出來的,那只是人人都有的白日夢。


這兩種方式都有

我已知的,中戲戲文出身的編劇老師,習慣上先寫人物小傳,而且會研究很長時間,不是我們所說的隨便簡單寫寫

但是也有先想情節,再反推人物的,例如餘飛老師

方法沒有對錯之分,最終故事好看就行。我也沒聽說過有什麼所謂的科學正規流程,一定要怎麼怎麼樣。大家各有各的路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