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數據分析師工作時,發現數據有變化,這個時候就有可能要和業務層打交道,了解變化原因了?


下面對需要與業務方打交道的情況進行介紹,並說明可能出現的工作場景。

需求溝通

1. 明確需求——所有對於業務方的支持性工作

不得不說,大多數情況下業務方並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他們遇到了某種問題,希望能夠從數據的層面進行解決,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本質和解決方案並沒有深入的思考。

以模型支持為例,當業務方說「我們需要一個反映產品和運營狀況的分析模型」的時候,他想要的可能是「一個多指標關聯,可以通過改變某項指標分析其他相關指標變化的數學建模」,也可能僅僅是「一個包含分析路徑的看板報表」。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與業務深入交流他們存在的問題,從而逐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需要做到的程度(要用80%的精力來解決20%真正重要的事情,簡單或價值不大的事情不要做的過於複雜,用力過猛)。

2. 溝通模型假設——模型支持

模型是對於現實的簡化和抽象,各種假設就是進行簡化的邏輯基礎,因此在模型構建時,我們的假設要合理(例如在預估用戶未發生的留存時,使用冪函數擬合方式,因為留存曲線通常先快速下降,後逐漸趨緩),並且需要與產品確認,獲得他們的肯定。

3. 了解分析背景——迭代分析

在進行分析前,我們要預先詳細了解產品各項變動、測試時間、覆蓋用戶(A/B測試或是全量迭代?分尾號或是分渠道?)等各類信息,並溝通業務方對於該項功能的預期(提高新用戶留存?促活?),從而對我們最終應該解答的問題有所了解,並基於這個問題逐步拆解,確認需要提取的數據和報告格式。

結果反饋

1. 數據異動預警與反饋——數據監測

數據監測是數據分析師的常規工作,通過構建能夠反映產品重要指標變動的報表體系,監測數據異常變動,及時發現外部或內部問題。

對於構建良好的指標體系,持續的趨勢或大幅的變動必然有其原因,這時需要與更了解產品變化的業務方溝通,查明原因,獲得業務方的處理方案並對管理層反饋。

2. 分析結果溝通——迭代分析

常規功能或活動分析通常兩種結果,符合預期、與預期不符。

符合預期時,我們通常通過簡單溝通,明確方案的合理性即可;

與預期不符時(例如活動效果不良,或拉新效果好,但是用戶質量差等),更需要通過有效溝通,引起業務方重視,並且需要獲得他們下一步的處理方案(功能回滾?活動方案優化?)。

方案落地

1. 方案推動與建議落地

報告或數據監測只是常規產出,但是對公司產生價值,必須達成方案的實際落地,並且通過數據反饋,不斷優化。

以基於聚類演算法用戶分群運營方案落地為例,使用聚類演算法獲得分群用戶標籤,還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必須經過深入理解業務場景,與業務方探討,找尋適當的應用場景,並且嘗試和優化各類策略,才能最終對用戶產生影響,從而達成精細化運營的目的。

以上只是對各個環節的典型場景進行了說明,希望有所幫助。

實際上在數據分析師的工作中,數據與分析僅僅是工具和手段,達成最終的目的(創造價值)離不開同各個部門的協調,與業務層打交道基本是常態。

想要更多了解數據分析,歡迎關註:

互聯網數據分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免費學習資料及更多數據分析文章,請關注我的公眾號:Ray的數據分析自習室


數據分析師要溝通的角色

包括: 產品經理 | 運營經理 | 後端開發 | 前端開發 | 客戶端開發

下面說下, 每個要溝通的細節:

通常在有產品改動前或者新上一次運營活動, 產品或者運營就要拉你一起開會, 定義改動後要看的數據指標, 看是否該數據已經進入數據釆集流程, 還是需要重新埋點. 如果要重新埋點, 這時候就需要找後端和前端定義埋點, 比如頁面按鈕點擊, 這時候一般是找前端或者客戶端工程師提前埋點, 至於是找前端還是客戶端, 取決於頁面是H5還是APP內嵌Activty. 最後如果埋點後, 需要進行埋點數據測試, 看數據是否順利進入日誌, 格式是否符合預期.

另外, 即使產品沒有變動, 但是產品希望看某個頁面的數據但實際並沒有收集該數據時, 也需要從新走一次埋點流程.

另外, 在埋點過程中, 很可能需要大數據團隊的支持, 雖然不屬於業務直接相關的團隊, 但是對應埋點後數據的流向, 往往需要數據團隊的支持. 往往小的創業公司是沒有專門的數據工程團隊, 這時候主要是後端, 前端, 客戶端會支持這部分工作.

有數據變化後的下一步

首先, 看數據變化, 是否分析現有數據就可解釋. 簡單舉例: 某天收入大增, 可能這天就是雙十一, 運營做了優惠促銷. 那麼這個變化是預料當中. 或者某天日活抖降50%, 這時候是不是check下數據源上報有問題? 這時候可能自己先做下初步判斷, 如果自己掌握的信息不足以解釋, 那就需要諮詢以上相關業務方, 看最近是否有產品變動? 運營策略變動? 數據採集流變動? 最後, 還是要回歸, 基於數據來解釋變化.

上面, 不知道講得是否容易理解.

對應數據分析師主要工作, 可以看之前的大白話, 可能更容易理解.

數據民工來取經兒:數據分析師幹啥活兒


謝邀!

數據分析應用的核心基礎在於,業務的數據化和數據的業務化,通俗來講,就是把銷售、市場、售後等商業過程中的數據記錄下來,再對這些數據用業務的語言進行解釋,讓業務決策人員可以理解,業務流程可以應用起來。我們常說的用戶畫像,就是一種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業務語言解釋。例如,在營銷場景中,用戶瀏覽了某產品三次,意味著該用戶對該產品的購買傾向增加。

而業務部門不同,對於同數據的描述方法也不盡相同。例如,「安裝師傅挺好的,只是這個聲音堪比鼓風機啊,只能說一等價錢一等貨吧!麻煩配送人員了!」。這樣一條評論,對於售後部門,就是一條正面評價,而對於產品設計部門,就是一條負面評價,且負面內容具體描述的是產品性能上的噪音問題。

因此同一條評論、用戶行為等過程數據,通常需要打上多種標籤,同時要把標籤之間的語義關係表達出來,這樣的方式近似人類語言中的概念與知識體系。學術界稱之為「知識圖譜」。

有經驗但不懂業務需求的分析師,往往喜歡把記憶中的分析維度與當前可以獲得的數據結合起來,來驗證一些業務假設或者既定的猜想。

分析中常見的人口統計學、轉化率、關鍵詞雲等分析維度,分析師採用的是「驗證式」的分析方法,而業務人員的思考模式更近似於「探索式分析」,想要知道分析結果背後的誘因或會有多少關聯因素會受其影響,從問題出發,去找到答案。

例如,通過監測,數據提示競爭對手上市了新款,並且銷售與好評最近3天表現一直在上升,從這個數據出發,我們可以探索,該款產品的設計要素與價格,直接與企業的那些品牌產生競爭,同期內,我們的策略與口碑表現對比如何?競爭對手的這個產品,好評在哪些方面,是哪些產品要素導致了這些好的口碑?是否值得我們跟進?

這種探索分析的方式,利用了數據挖掘的手段,更加符合人類的思考與推理方法,更容易得到有效的、可行動的結論。

數據決策過程需要多種背景、多種角色的人員參與,程序猿、分析狗與營銷喵,分別負責處理數據、生成分析報告,產生業務決策三種不同的任務。通過一個在線的協同系統將三者置於同一套界面、語言和流程下,不僅僅有利於大家更加具象的進行交流,減少信息漏斗,提高溝通效率。

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億信華辰

億信華辰是中國專業的智能數據產品與服務提供商,一直致力於為政企用戶提供從數據採集、存儲、治理、分析到智能應用的智能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幫助企業實現數據驅動、數據智能,已積累了8000多家用戶的服務和客戶成功經驗,為客戶提供數據分析平台、數據治理系統搭建等專業的產品諮詢、實施和技術支持服務。
△億信華辰全產品架構圖(點擊查看大圖)

歡迎關注公眾號:億信華辰Pro-讓數據驅動進步-億信華辰-大數據分析、數據治理、商業智能BI工具與服務提供商?

www.esensoft.com圖標編輯於 03-1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九月風飛九月風飛數據分析,商業分析,愛瞎聊天

什麼時候都需要吧,數據分析的基礎就是業務,了解業務也是數據分析base的基本功,細化到具體場景就是 需求確認,專項分析,自助研究,都是需要和業務進行前後兩階段多次確認交流的


什麼時候都需要吧,數據分析的基礎就是業務,了解業務也是數據分析base的基本功,細化到具體場景就是 需求確認,專項分析,自助研究,都是需要和業務進行前後兩階段多次確認交流的


看到題主的兩個邀請,覺得題主挺有想法,並且很認真的思考了這個職業選擇。我是個顧問,服務的對象是傳統行業的數據分析師們。可以說數據分析師與數據分析師間區別太大了。有些服務於高層,當個師爺,有些服務於business unit。。。有些天天做 high level dashboard,有些天天就是抓 outlier然後解決他們。。。你說的發現「數據有變化」應該說的是後者。總的來說,答案就是「可能需要」。一些數據分析師希望自己的分析有用,能指導實踐,那麼就必須精通業務,和業務部門搞好關係。一些數據分析師立志於用最新的技術,做最炫的圖,那也很好。還有一些混日子的,實話說,畢竟商業實踐在這個職位存在前就存在了,不犯低級錯誤,很容易混下去


數據分析更多要理解業務,並對sql深入了解,目前主流是大數據數倉例如hivesql,對業務就行ETL,獲得不同維度的計算。

當然還可以做數據的展示,比如finereport,或者其他bi工具。數據計算要注意兩個概念,維度和度量。

關於SQL說起來挺多的,具體不一一展開。


數據分析是手段,終極目的還是要解決業務的問題,所以數據分析師任何時候,做任何工作內容,都需要懂業務,需要和業務層打交道。想要了解的更加詳細,自己去找資料吧。


按理來說,應該在所有階段保持和業務人員的溝通,最好在一起工作,有問題趕緊問。因為你做的任何結論都得業務上說得通,行得通才行,而且不了解業務的挖掘,得出來的很可能都是沒用的或者錯誤的結論。

不過,在實際工作中就很複雜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你沒機會溝通,我一般是退而求其次,最開始的業務理解和數據理解階段一定好好聊,之後分析挖掘的時候有問題再去問,最後出結論改良的時候好好溝通。


我理解的數據分析一定是基於業務的分析,並不是只從數據分析,不了解業務談不了數據分析,換句話說,不知道數據從哪裡來,怎麼分析呢?

要積極跟業務同學打交道啊,看他的業務思路,同時從數據的角度看這個產品,會碰撞出很多火花的,甚至可以影響到業務產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