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说他们是圣母,叛国贼,是因为过去,马莱一直把帕岛当成流放巨人化的艾国人的乐园,这些无垢巨人对岛内居民形成威胁,之后莱纳上岛抢夺始祖,胡佛踢破了第一道墙,造成了岛内居民至少两成的伤亡,接著又踢破第二道墙各个兵团又损失几百人,接著在调查兵团各种行动中,又损失不少,直到wall maria夺还战,调查兵团几乎全军覆没,前期马莱对帕岛单方面迫害基本到此结束。

不难发现,由于马莱各种敌对活动,帕岛很多无辜居民被牵扯其中,兵团里许多亲密的战友惨死,可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过去,也没有害什么人,更没有像祖先那样做错事,他们只是普通活著罢了,为什么要迫害他们呢?即便是偿还罪孽,一定要用这种赶尽杀绝的方式吗?所以,当救赎之光——艾伦出现后,岛内长期被迫害的情绪就越来越难控制,墙外秘密被公诸于众后,变成了一种难以控制的复仇气焰,马莱对帕岛的大规模进攻成为导火索,艾伦的灭世行为部分来源于此。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过去,帕岛居民讨厌被迫害,因为他们是无辜的,如今,剧情反转,他们拥有灭绝他人的力量,那么是否应该利用这股力量去报复对方?

这是个很难扯清楚的问题,单看过去的种种,应该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不仅是替死去的同胞报仇,也为了保护自己的未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要做到灭绝所有外人的程度?毕竟外人中也有很多人是无辜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对墙内进行破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墙内人无辜的人不愿被迫害,那么就迫害墙外无辜的人吗?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他们没有机会害人,如果有他们和马莱一样,那就变成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可能性说,这毫无意义,现实就是,无辜的人一定会被灭绝行为牵扯。我认为韩吉阿尔敏他们一定是因为这个才要去阻止艾伦。

这就是分歧点,是否全部一竿子打死?还是要分清楚墙外的成分,敌人进行打击,无辜的人要放过?关键点就在一个程度,有些人觉得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就支持艾伦。有些人有恻隐之心,不能成为自己憎恨的加害者就反对艾伦,双方争执不下。

个人认为,艾伦的想法的确没错,想要帕岛未来的安稳,毁灭世界是一个做法,但是太过血腥。韩吉阿尔敏的想法的确也令人认同,但是他们还没有给出一个解答:阻止艾伦之后,如何停止世界对帕岛的迫害?目前看来,大部分人都认为即便阻止艾伦,帕岛被世界接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难道他们真的能用爱感化世界吗?总之,艾伦做的太绝,韩吉阿尔敏们的想法太过理想,缺乏可行性和现实性,两方都有不能接受的地方,单论可行性一定是支持艾伦,单论人性一定支持韩吉阿尔敏。



因为韩吉和阿尔敏的确就是圣母,或者,为了避免歧义,应该说他们是圣人,而且不仅他们两个,可以说调查兵团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圣人情怀的组织。

艾尔文团长,韩吉,米克,尼斯,纳拿巴,还有利威尔班,米克班的精英,这些人哪个像是在同期毕业生中排不进前十的?他们本可以成为墙内的新贵,甚至带著家人鸡犬升天。好,就算进不去前十,他们最差也是合格的训练兵,参加驻屯军团喝点小酒过点小日子总是可以的。结果呢?他们选择为了人类的自由参加调查兵团,初战存活率仅有50%,为人类之自由,流血请从我开始,这不是圣人是什么?

调查兵团的成员身负自由之翼,调查是手段,人类的自由才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他们要终结巨人给人类的压迫和恐惧,还人类以自由。然而他们发现世界的真相之后,一切颠倒,他们反而成了人类压迫和恐惧的来源,艾伦甚至要以巨人之力毁灭全世界所有生灵,这是与调查兵团的根本价值取向相悖的,所以他们无法坐视不理。

调查兵团从来没变,艾伦,也从来没变。


这是一个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问题。

种族灭绝,无差别屠杀,这种事在文明社会的人听来第一反应肯定是不对的。这就是第一层次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但是不这样做帕岛就会被世界围剿,大多数人都会认同生死存亡之际不能刻板地用仁义道德去套。先生存,再发展。这是第二层次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但是如果更进一步思索为什么我们会有"种族灭绝是错的"这样的道德观念,继而追索到道德的本质,其实会发现道德是人与人在反复博弈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套以合作为目的,尽可能减少无谓内耗的行为标准。道德的核心本来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从自己出发想问题,往往会忽视太多。

举个例子,现在的局势是大家觉得韩吉和阿明太圣母,明明可以直接踏平世界解决问题,却非要自废武功,甚至不惜为了马来人和昔日战友自相残杀。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九大巨人里四个现在行踪成迷(艾伦和吉克失踪),剩下五个都在帕岛,而这五个人里有四个都是马莱人。

一旦这几个马莱人绝望了,踏平世界我们是做不到了,踏平帕岛么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试试看的。

(又看了一遍,配几幅图)

何况马莱方面还掌握著艾尔迪亚人无脑巨人化技术,多了没有,每天空投几百个到帕岛上来还是可以的。

来啊,互相伤害啊!

你们就这么确定艾伦和城墙巨人还有余裕保护帕岛么?

所谓核威慑就是基于这样的平衡。你可以毁灭世界无数次,我只要毁灭你一次就可以了。

阿明阻止大家杀法尔科时说的理由是怕杀了他莱纳会伤心。

读者纷纷表示这个人怕不是被贝尔托特夺舍了吧?

然而如果放在现实中,阿明的做法一点问题也没有。

莱纳现在还是可以争取的力量,还可以是和马莱方沟通的桥梁。但要是断绝了他最后一丝念想,你们谁有把握在死伤惨重之前搞定他?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如果阿明这样说,书里书外的人应该都能理解。然而如果把话说到那个程度,这个故事里最后的一点温情也没有了。

(其实阿明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

同理,哪怕仅从为帕岛争取时间,稳住马莱方的四个巨人的角度来看,韩吉和阿明的选择已经是物超所值了。否则以帕岛现在的状态,耶格尔派和宪兵加起来有一个算一个,真正拥有和巨人熟练作战经验的屈指可数。如果马莱四巨人眼看灭世结局无可改变而决定鱼死网破,就算有雷枪,帕岛要付出多大代价呢?

我无意说韩吉和阿明心里的算盘就是打得这么清楚的,我更愿意认为他们就是善良正直而已。但要记住的是道德也好善良也好,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往远了看是无数先人的经验总结出了这套标准体系,往近了说是各方背后力量平衡在背书。要是一味想著走极端图痛快,耶格尔派原型的下场还不够清楚么?


评论里各路人马和我讨论"不地鸣帕岛就死定了","地鸣威力比四个巨人大多了"之类的战略战术问题。那我就在这里统一论述一下为什么我认为现在帕岛也死定了,甚至死更快。仅从技术方面分析,不涉及三观。

地鸣的威力无疑是巨大的,但像现在这样把所有墙巨都派出去,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帕岛彻底失去了后续战斗力。

这样的孤注一掷战法其实真的很像珍珠港。倾全国之力a一波,然后呢?没有然后了。等美国缓过劲来日本本土就只有天天挨汽油弹的份儿了。

地鸣甚至比珍珠港还不如。偷袭珍珠港至少真的干趴了美国大量飞机。可墙巨是从地上慢慢走过去的。从发动地鸣开始至少走了三天。如果说韩吉从这边可以看见巨人到达马莱产生的蒸汽的话,你们觉得马莱那边看不看得到巨人下海的时候产生的蒸汽和烟尘?马莱官方再怎么不相信艾尔迪亚人集体白日梦,结合这个观测结果也该醒悟了吧?然后呢,巨人渡海的这段时间够不够马莱剩余的飞艇紧急升空?够不够附近船只离港避险?马莱甚至可以再派几条飞艇过来慢慢把帕岛看个够,反正帕岛这边真心什么都没有了。之前防空靠的是猴哥扔石头,现在大家最好赶快找到猴哥,再说服他继续帮大家打飞机。

(再看发现撤离飞艇已经把地鸣的情况回报马莱了。这下马莱掌握情况应该更早更准确了)

除了飞艇空袭,靠船只把陆军运来帕岛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不了绕个远避开墙巨行进路线。然后呢?帕岛真心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墙;仅有的大炮估计都跟城墙一起摔烂了;职业军人们不是死伤惨重,就是比起作战更擅长搞运动的新兵蛋子;主要武器只有枪和雷枪。

除了军事人员,马莱国大部分人民群众在了解到墙巨就要踏平世界这个事实之后,首先会想到的是往哪里跑?现在世界上最不可能被踩踏的地方就是帕岛了。啥也别说了,收拾家当先去帕岛避避吧!然后到了帕岛会不会越想越气,于是加入军队或者干脆自己组织起来抢一波?

然后随著地鸣大军逐渐扩散到全世界,怀有相同想法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想保持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军事实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们都送来帕岛。新仇旧恨一起算,帕岛人民能坚持多久?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未必就是艾伦设想的战法。我个人认为艾伦现在的最优选择是让墙巨沿著马莱海岸线一字排开,围而不攻保持威慑。或者艾伦现在就在帕岛,或许可以再次变身始祖巨人突袭入侵者。但归根结底还是那个问题:谁也不知道艾伦到底怎么想的。甚至艾伦身体里那个人格还是不是艾伦都不知道。忘了前几任始祖巨人继承者了么?艾伦之所以一开始还能不受影响是因为他没有王血,可现在连王血要素也集齐了。更何况他可是身兼三巨人之力,也要受三个巨人意识影响的。

和这一系列可能的后果比起来,四个马莱巨人能造成的破坏仅仅是第一波意思意思。虽然我们读者都相信艾伦应该是有他的深谋远虑,最后应该不至于变成这样两败俱伤的结果,但是韩吉知道吗?从韩吉的角度来说,就算不考虑人道主义,现在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和艾伦谈谈——马莱甚至全世界可能确实都要倒大霉了,但是我们帕岛剩下的人又该怎么办?您到底有主意没有?管还是不管?地鸣一时爽,全岛火葬场?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们真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军事永远是政治的延伸。无论地鸣的威力有多大,一味迷信暴力终究是要栽的。当然,我相信艾伦肯定另有打算,但真的没必要因此指责韩吉圣母叛国。


灭世主要的问题是,超大巨人的移动速度太慢了。。。

人家马莱有飞艇有邮船的,中东那边甚至科技比马莱还发达,你超大巨人龟速移动离开帕岛,我飞艇坦克铁甲舰载著现代化军队绕后一天就踏平你农业国。

几十万个巨人组成的军队在他们那个世界暂时是无敌的,但是你这军队只有一个指挥官,而且民众还不能随军移动,帕岛就像是个本体没有水晶保护的战锤巨人面对著七八十个开著超跑的阿克曼一样。

咱说阿尔敏这种主动阉割的做法指定是不行,要我想的话,办法差不多就是让艾伦利用自己强烈的意志力,让自己和后续的继承人努力学习岛外的科学知识,学好数理生化环材土木工程啥的,艾尔迪亚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每学完一门就通过始祖之力灌输给每一个艾尔迪亚人。

「今天我们学习高等数学第三章:导数与积分,现在请阿尔敏教授为我们广播」

至于军事上地鸣出来先打一仗把马莱的军队灭一波然后谈判,以战争促和平,送还艾尔迪亚人,争取发展时间,在岛上大搞工业革命,加速四个现代化,多快好省的建设现代化艾尔迪亚共和国,待科技发展到可以科学控制怪诞虫,才是真正的自由。


跑题回答,自写自嗨。

《进击的巨人》在90话后经历了一次剧情转换,也是一次内核转换。

90话之前的内核是自由与探索和权力与保守之间的矛盾,剧情是解谜探险类的奇幻故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群的主体多喜爱漫画新奇的世界观、真实且赤裸裸的灾难塑造、热血的情节和吸引人的解谜过程。

91话开始视角切换,伴随的是故事内核的转变。我看漫画少,这种叙事手法不知道在漫画界有没有先例,但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冰与火之歌》中的POV写法,以各色人物的视角推进故事,搭建起整个世界。福克纳更精通此道,多部作品运用这种手法,中文小说也时有这类作品。

切换视角的优点就是增加故事和立场的立体感。视角的切换就是立场的切换,读者读书总是把个人带入第一人称视角审视剧情,而切换视角迫使读者带入另一立场,从而发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其他人行为的理由,审视单一视角下的片面性和立场、经历等对人的巨大影响。

连载漫画使用这种手法是个不小的挑战。视角和内核的转变可能引起读者群的变化。90话之后的读者群可能更与某些严肃文学的读者群重合。现在读者群也许并没有多大改变,但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这种写法对读者带来的挑战。毕竟,严肃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人的固有观念形成挑战。

90话之后,故事内核变成了因为所处位置和立场不同引发的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只要每个人的思想和欲望有所差异,不同的利益和矛盾就会存在,这是人类社会最深刻的矛盾所在,即所谓「只要世上有两个人,就会有矛盾产生」。西方社会政治哲学著作几百年来汗牛充栋,多是为了减轻和尽可能调和这种社会矛盾。《进击的巨人》以此为题材,不可谓不深刻,谏山创的确魄力十足。

矛盾的根源,就是巨人之力而导致的人的不平等和威胁,巨人之力持有者对普通人的压迫和威胁和普通人的恐惧和嫉妒产生的矛盾除非巨人之力消失,否则始终存在。而作者要让读者思考和感受的,就是矛盾对群体的撕裂和不可避免的斗争对人类的摧残。因此谏山创的残忍之处,不是用某个人物的死亡虐读者,而是用无法化解的分裂和无休止的斗争使读者的内心煎熬。

在这种叙述方式下,不能顺利理解内核转变的读者就会沉湎於单方面的成败而与更深入的思考失之交臂。所以不必奇怪为什么这样一部漫画的死忠会表现出和漫画所表达的思考完全不同的情绪。

这个故事现在最棘手之处是怎么做才能让矛盾的根源化解或尽可能降到最低的问题,而不是艾方和马莱方谁胜谁负的问题。这个故事历经两千年,其中有过数次胜败,如果只是讨论谁胜谁负,那么只要败方不被斩草除根,矛盾就始终存在,漫画中这段故事就会在未来继续,陷入所谓历史周期律。

而艾伦和吉克的方案分别让其中一方消失,这样一刀切无疑是最能根除矛盾的方法。但任何一方的消失都是毁灭性的悲剧,甚至这种悲剧和矛盾造成的悲剧相比也不遑多让。千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和一场的涉及几乎所有人的大屠杀,悲剧程度应该怎么比较呢?以人数来衡量、以时间来衡量又是否合理呢?

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在面临这样的煎熬和选择。为什么世上总有战争?是什么会让千万互不相识的人相互残杀?为什么人群中总有不和、挤兑和算计?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当你冷眼观世界,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荒诞和矛盾远甚于《进击的巨人》。但可悲的是所有人都无法一直冷眼观世界,当有涉及自身的利益和矛盾,大家就会抛弃这种超然的立场,不自禁地投入到这场冲突和争夺中,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种时候,也许很多人也会期望对立者能永远消失,所谓「留地不留人」。

但这样,我们就应该不再理会这种超然的「冷眼旁观」,全身心投身于对自身利益的攫取吗?若如此我们就会陷入霍布斯所说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而如他所言,正是为避免这种情况才会有社会和规则的产生。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康德、穆勒、马克思、韦伯、罗尔斯、哈贝马斯……正是这些人的冷眼观世界,孕育了正义、自由、平等、权利、分配这些观念构建的社会体系。当人们以立场和固有观念来分割成一个个群体时,又有一些人尖锐地指出某些固有观念的虚伪和可笑、某些立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人为捏造,如尼采,如福柯。

《进击的巨人》中,由巨人之力决定,人群被鲜明地分隔成了两个群体,而两群体的诉求导致了两种对立立场的产生。韩吉、阿尔敏等人承认了两个群体的存在,但不承认两种立场的合理性,至少在大规模屠杀的问题上,他们认为立场远没有千万条生命重要。人类的共性要比差异多得多,但可能就因为这一点点差异导致了无数仇恨。通过贾碧等很多人的反思,作者向读者传递出了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同时通过阿明等人的举动展现试图打破这种现象的代价和无奈。在无数普通人的存亡面前,这种差异是否更重要?至少在阿明看来,艾尔迪亚人与其他人此时是一视同仁的,他们都只是人而已,而他自己也无所谓哪一族人,只是一个人而已。所谓叛国,是因为他们把一些利益放在了族别利益之上,这是一些读者无法接受的,此时他们的相关观念受到了挑战,我很理解他们。

无疑阿明等人陷入的困境是在保护一方的生命后,另一方有极大可能会在未来被消灭。而他们的想法是,先解决已经在进行的灾难,未来的灾难未来解决。即先解燃眉之急,车到山前再寻路。我们看到了在抛弃两极思想后,想要兼顾双方的艰难,但有些事,有些坚持,就是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圣母,就是这种坚持,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坚持因其不可为或者背叛了当事人固有立场,是非常愚蠢的。我很理解他们。

我也理解韩吉、阿明他们。

有一部美漫叫《守望者》(以下涉及剧透),漫画描写了一个美苏冷战将不可避免地变为全球核战的平行世界,最后的解决方式是由一个可以把地球轻易捏碎的人物曼哈顿博士充当整个地球的威慑者,通过摧毁数个城市、杀死千百万民众迫使美苏面对外来威胁联手勉强化解核战。从而读者看到,化解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方式,只有制造一个更大的矛盾,读完让人唏嘘无奈。

《进击的巨人》展现的是同样的尴尬处境。这类作品,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就是在抉择中的思考和种种价值观的碰撞,让读者在挣扎中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狭隘视角,看到人性在不同环境下的渺小和伟大,拥有更包容的心态和视野,而不是一个或圆满或取悦读者的结局,执著于谁胜谁负、谁好谁坏。培养对世事的深入思考要比一个结局有价值的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