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民間發起的助殘公益組織,我們想希望可以設計殘障者真正需要的公益項目,但是我們一直抓不住真正訴求,或者某些訴求我們能力有限。


在春節疫情期間,參與了一家殘障公益機構組織的活動,一對一交流的那種,我分配到的那位朋友,正好也遇到這個疑惑。就把我們當時交流的復盤一下,供題主和各位關注此問題的朋友們參考。

沒時間詳細看的,可以直接看這裡:

簡單總結一下:

  • 這本質上是一個「明確目標群體、分析目標群體需求、分析團隊優劣勢,團隊優勢與目標群體需求相結合」的過程。
  • 目標群體需求抓不準,問題無非出在了「目標群體細化不夠、目標群體了解不足、團隊自身能力限制」三個環節上。
  • 解決方案大致要在「逐步細化目標群體(直至團隊足夠了解);增強團隊自我分析」這兩點中。
  1. 明確對象

其實這個問題與企業創業,或者企業內項目立項所面對的問題,在本質上屬於同一問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匯聚在一起,出發點都是希望能為殘障群體做些事情。做哪些事情,團隊的每個參與者大致上都有一些或者模糊,或者明確的目標。

建議首先大家坐下來,把各自的初始目標列出來,這時候不需要深入討論,只將大家的目標歸類,歸納出這些目標共同所在的「大方向」「大範圍」即可。

這個「大方向」最終呈現出的,可能是某類群體,可能是某類事情,可能沒那麼具體,但沒關係,重要的是這就是團隊成員的初始目標。

這個階段的最後,建議以對象為類別做總結,眾所周知,殘障群體需求中最典型的就是複雜,不同殘障類別的群體、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甚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域的需求都不一樣。這些因素中,最適合優先選擇的就是「對象」——這裡與企業先明確目標客戶群體一樣。

不要先想產品以及服務方式之類的,先明確目標客戶。客戶的多樣性,就意味著需求的多樣性。群體足夠複雜時,尋找需求最大公約數是很難的。

例如:活動中面對的朋友,非常希望通過一個殘障項目的創業,來幫助更多的殘障朋友。交流中發現,原來的項目設計中,需要面對的對象很複雜,包括多類殘障類別,不同年齡階段等,吸引和組織這麼複雜的殘障朋友,很費力,效果遠遠低於預期。出現了很致命的問題——無法吸引並驅動這麼多的殘障朋友參與項目。

2.細分對象

一旦明確目標對象之後,接下來就要細分對象,因為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即使某一類殘障群體,其需求依然複雜多樣,一個自發、初創的組織,或是因為群體需求多樣性,或者源於團隊能力,是很難面對整類群體的需求的。此時需要細分對象,例如某一類殘障群體,根據年齡、性別、地域、受教育程度等類別進行細分。

例如:與活動中朋友交流中,他發現無法,或者無力面對多類殘障朋友的情況後,修改了創業思路,細化目標到自身殘障類別相關的群體,馬上就發現分析具體目標群體的需求,工作清晰了很多。

3. 分析細分對象需求

明確細分對象後,這時團隊可以根據自身了解,將細分對象的需求一一羅列,不用考慮自身能力,先羅列,原因下面說。

這裡看似簡單,其實很考驗團隊能力。因為這個時候,很能檢驗出每個團隊成員對目標對象的了解程度。畢竟,並不是所有下肢殘障的朋友都需要輪椅。可能有些成員會發現,原本覺得自己挺了解他們的,但事實並不盡然。不過沒關係,大家群策群力後,集體的分析都會變成你的智慧。

4,分析團隊優勢

一行行目標群體需求羅列出來後,下面要分析團隊自身能力了。因為這時候團隊同樣會發現,那麼多需求,很多自己團隊同樣很難,或者當前很難滿足。同樣的過程,大家可以把團隊作為分析對象,將團隊的優劣勢一一羅列分析。

5.團隊優勢與目標群體需求相結合

團隊優勢列一列,目標群體需求另一列,此時團隊什麼能做,什麼做不了,基本上可以一目了然了。可能結果會與原來大家想的不一樣,但這畢竟才是激情與理想下的現實。

話題到這裡基本上可以結束,接下來涉及基本上屬於服務產品設計的階段了。


個人覺得每個殘障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從實際需求去滿足可能比較難,更需要給TA們一種動力,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自己解決問題,所謂心理建設吧,不過每個人又是很複雜的個體,只能做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尊重以及自力更生的能力。


公益組織現在很多都在物質上給予殘障者幫助,這對於殘疾程度較重的殘疾人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對於一些殘疾程度不是特別重,但是在競爭中依然不存在優勢的殘疾人,其實最需要的是心理輔導,這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很多殘疾人對幫扶產生了依賴,對不勞而獲習以為常,沒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內心,你給予再多也無法幫助他們脫困。所以,他們需要專業的,有豐富助殘經驗的心理輔導師,定期為他們梳理心理,形成積極正面樂觀的態度。


需要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生存第一,其次心理關懷。第一條估計你們做不到也基本不會做,第二條好做,也容易收割流量,很酷的實話吧。


所有人都需要認同感,不單單是殘障者


需要無障礙融入社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