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是女孩四周歲,小的是男孩剛滿三個月。

本沒打算生二胎,怕家裡人喜歡老二不喜歡老大。我自己是獨生女,也想把所有的愛都給她。平常陪她玩,教育,都很有耐心。生完二娃,我反覆跟家裡人說,不要因為有了小的而忽視她,言語措辭也要注意,不要傷害她的心裡。現在沒想到我卻變成了傷害她的人。因為疫情她不上幼兒園,而且晚上又爭寵要跟我一起睡,貼著睡,我還要照顧小的,很累。白天還要陪她玩,白天她不會讓我睡覺,喂完小的就要陪她,有時候她會不讓我喂小的喫奶。現在已經演變成每天大喊大叫,不讓我碰小的,我也盡量只是餵奶 然後就把小的給其他人。但是我的女兒還是覺得我不夠愛她,現在經常說,媽媽只愛我一個人好嗎?我現在很煩躁,她大喊大叫我也對她大喊大叫,沒鬧心,每天晚上都在後悔。白天又忍不住。

我沒有想到我會變成我最討厭的人,變成傷害她的人。


今天一天暴漲兩千贊,知乎小白嚇得差點卸載,惶恐不已,到底發生了什麼(手動捂臉)

我本意是看到相似的經歷,沒忍住答了一條,希望能給到題主一點小小的幫助。既然是答題,那麼肯定是針對問題來說,不可能事無巨細全方位展示自己的生活,可能這就導致有些評論並不友善(當然也有可能有些人習慣於這樣評論)。

我沒有看完,也不準備再看了,明白世上並無感同身受,可以理解吧,但是以後也不會再答了。我只是個普通人,並不想得到關注,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也不善於擡槓撕X,答友們素未謀面,也犯不著。

就醬吧。

原答:

我兩個女兒,只有老大的時候,疼的不得了,怎麼看怎麼可愛。懷老二的時候天天看著她替她委屈,擔心老二出生我們就要分一部分精力出去,有時想想就掉眼淚。

結果老二一出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對老大的感覺就變了,很容易不耐煩,經常吼她,甚至在坐月子的時候第一次動手打了她(這其中也有跟公婆的矛盾摻雜吧,產後心情壓抑)。

可能是有了一個小小孩,不自覺的就認為她是大的,應該懂事了,但實際上她剛好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老大比老二大三歲),各種搗蛋,把好不容易哄睡著的妹妹吵醒,也會突然動手打妹妹之類的。剛開始半年我跟我老公沒少動手打她,我婆婆看到只能嘆氣說她也只是個孩子,哪聽得進去啊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導致我開始轉變。老大是跟奶奶睡的,老二跟我們睡。有天早上婆婆說,老大昨晚半夜醒了,黑黑的她很害怕,小聲的叫奶奶,奶奶太累了睡的沉沒有聽到,她就一個人偷偷的哭。

我聽了之後心裡有點酸酸的,我問她,你害怕怎麼不過去喊媽媽?她說一句我永生難忘的話,她說,我不敢,妹妹醒了媽媽要生氣。

天吶,當時我真的像被雷劈醒了,眼淚一下就出來了,包括一直到現在,我只要回想那一幕就忍不住掉淚。我是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媽媽,我都幹了些什麼?!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想起之前多麼疼愛她,後來突然變成了後爸後媽,而她當時不過三歲而已,根本什麼都不知道。就因為妹妹的出生,爸爸媽媽突然不愛她了,一夜之間變得很兇,不再愛抱她,總是吼她,要麼動手打她。我真是後悔的要死,越想越自責,恨不得扇自己幾耳光。

從那以後,我開始慢慢改變,盡量剋制自己的脾氣,也開始慢慢擠時間出來陪她,學著與她改善關係。

這期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種不耐煩的感覺有時還是會出現,後面有時,特別是輔導作業的過程中,還是會忍不住吼或者動手,但是我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跟她道歉,會把她抱進懷裡。

現在老大已經九歲了,我目前跟她的關係非常好,家裡她跟我最親密,什麼事都跟我說。

我只想說,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但是你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自己,既然生了,就要全身心的愛他們,對他們負責,不要讓自己後悔,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長大以後再說什麼彌補,都是屁話。

老大並沒有錯,錯的只可能是父母,調整好心態,多想想之前沒有老二時你們是怎麼相處的,多想想老大可愛的時候,不要把時間都花在老二身上,盡量分一部分精力給老大,有時要創造機會跟老大獨處。另外多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增加互動,刻意誇誇老大,有意識的讓她/他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過程中,她/他被誇獎之後也更有成就感,更願意參與。

生了老二要更加愛老大。我非常能理解題主的心情,希望題主也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老大是因為有了老二,才變成老大,其實單獨看也只是一個需要父母照顧和愛護的小孩子。

「老大看書養,老二當豬養」,其實很多家庭變成了,只有老大時父母悉心照顧,有了二胎之後,老大就被當成了「當豬養」。

朋友家兩個孩子,老大7歲,老二3歲,明明都需要父母的很大精力的照顧和陪伴,結果老大前2年開始拿著平板電腦玩了。

帶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每個人都能100%的精力給老大;當有老二之後,即使做到完全公平,父母也只是各50%的精力。更何況,孩子越小,需要大人分擔的精力越多。

但是,有很多時候,一方面大人無法分擔同樣多的精力給老大,另一方面,老大也處於成長階段,的確也需要父母的關注。

《少年說》裏,六年級女孩叢新宇,在電視節目裏哭訴,有一天放學,本來媽媽說好了要來接她回家。可是等到六點半都沒有來,老師打電話給孩子媽媽,結果媽媽說的第一句話竟是:「我忘了,我以為你回家了。

叢新宇:「你們能不能分一點點時間給我,只要一點點!」

媽媽沒有直接答應,而是說:「妹妹比你小,可能媽媽會關愛她更多一點。」

叢新宇:「我知道,我不奢求什麼,你們就分一點點給我好嗎?」

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重視建立起來的,相反,也是會在一點一滴中崩塌。

所以,對於二胎家庭的父母,在保證關注老二的情況下,也請關注一下老大,因為他們也曾是那個讓我們喜歡的寶寶!


你不是心態錯了,是教育方式錯了。

在女兒的世界,弟弟是個感情的掠奪者,所以她會爭愛,她會喫醋。

你再陪女兒玩,再哄她睡,也敵不過在大娃心中他是掠奪者的印象。

你可能會跟大娃說:

你要讓著弟弟,他比你小。

作為姐姐,你要懂點事。媽媽哄弟弟哄的累了,你要體諒下媽媽……

你從大人的角度出發,從弟弟的角度出發,從姐姐的角度出發,唯獨忘了從大娃的角度出發。

她僅僅是個四歲的孩子啊。

她雖然偶爾可以明白弟弟是媽媽生的,和自己的血緣關係;她雖然偶爾也能理解媽媽的辛苦,

可是這世界上我就一個媽媽啊,為什麼她不愛我了?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嘛?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無論是大人孩子,其實最重要的都是滿足自己的需求。

充滿疑問和不安全感的她,這個時候就會用自己的方式找答案。

所以她就纏著你、大喊大叫、甚至又哭又鬧,

一方面她想你多關注她一點,

另一方面她要給自己找安全感,所以宣誓主權般的去隔離你和弟弟的接觸。

想要解決這個困局,最重要的是做好兩個方面。

第一,你要讓女兒知道,你們是愛她的,即便有了弟弟,也不會有人來掠奪她的愛,這樣她就可以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不會用極端的方式來尋求愛,尋求關注。

注意,這裡不是你們只用嘴說你們是愛她的,而是要滿足她的需求,但口頭上的表達也不能缺少。

第二,你要把女兒和兒子建立連接,只有讓她們統一陣營了,她纔不會覺得弟弟是敵人,是掠奪者。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裏克森提出過八階段理論,裡面說到但孩子處於學齡初期(3~5歲):他們的內心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主動對內疚的衝突。

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但是如果幼兒主動行為結束後卻受到了負面的反饋(如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根據上面說的,想解決這樣的困局並不難。

比如:

當女兒為弟弟做了件事,哪怕只是拿個尿片這麼簡單的事情,你要給女兒及時的誇獎和鼓勵:xx(弟弟的名字),你看看姐姐多貼心,多關心你。你還要避開弟弟誇誇女兒,多虧了女兒幫弟弟找尿片,要不媽媽都忘記放在哪了。

這樣你即便在為二娃做事,也一直在跟大娃溝通,讓大娃得到了足夠的關注,給了大娃足夠的鼓勵和誇讚。小孩子不怕跑跑顛顛,怕的就是你忽略她,覺得她什麼都做不好。

這樣持續下來,大娃或許會覺得幫弟弟找尿片是個快樂的工作。也會增加姐弟的接觸。

再比如:

你可以誇女兒,你像弟弟這麼大的時候可乖了。所以你要好好教教弟弟,讓弟弟和你一樣,這樣媽媽爸爸就可以樂得輕鬆了。

一方面女兒誇獎,另一方面給了女兒接觸弟弟的機會。(但前端還是要看著點,因為小孩子沒有分寸,怕她用一些極端的方式「教」)

再比如:

你在給兒子買奶粉、買尿片的之前,先問問女兒,她想要些什麼。先滿足她的一些需求,讓她覺得她也被關注……

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當你在女兒還有兒子中權衡的時候,你都能滿足上述兩個方面,其實關係就會慢慢的改善。

善良的孩子們就算養只小狗她們也會有感情的,何況她們本來就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本就有割捨不斷的親情。

只要父母能正確的引導,相信很快就能度過這個爭寵比愛的時期,而後面,就是兒孫滿堂的幸福和歡愉。


前幾天把老大送幼兒園的暑期班去了,實在扛不住,一人帶兩個,老大四歲2個月,老二22個月,兩個又都是男孩,在家裡天天打架、哭鬧、搶東西、搶媽媽、互不相讓,最後的結果當然就是老母親崩潰,只好把去年已經上了半年幼兒園、今年已經在家歇了大半年的老大送進了幼兒園的暑期班。

今天是第二週,第一週我的體驗就是,生活真是他媽的前所未有的美好。除了早晚,白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安安靜靜的,只有小寶一個人在窗簾後面、在牀底下、在沙發後面失落落地翻找,雖然跟弟弟解釋過好幾遍,哥哥上學去了,等短短的這個針指到「4」就會回來,但弟弟似乎以為哥哥跟他捉迷藏呢,後來下午帶弟弟一起去接哥哥放學,弟弟才明白過來,哥哥白天是在幼兒園玩兒呢,著實把弟弟羨慕得要死,每次接回來的時候,兄弟倆別提有多高興了,分分鐘上演一場久別重逢。可惜,還沒好夠3分鐘呢,到家後馬上就會掐起來,哥哥往往發現弟弟把他早上搭的積木汽車毀了,給弟弟一頓胖揍。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個人覺得自己的家太擁擠了,孩子們吵吵鬧鬧,家庭生活很沒意思,於是便去求教拉比,想讓拉比給他指一條明路。拉比說,你養馬了嗎?這人點頭稱是,拉比說,你明天讓這匹馬也住到自己家裡來。這人雖然心裡疑惑,但終究相信拉比的智慧。又過了一週,這人實在是受不了,跑著去求拉比指條明路。拉比說,你養牛了嗎?這人張大嘴巴點點頭,心裡有不祥的預感,果然,拉比讓他把牛也請進了屋子。沒到一週,這人哭著去問拉比為什麼,拉比說,從今天開始,你把你養的一窩雞也養在自己家裡吧。這人雖然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拉比的話不能不照做。最後,這人的家裡已然成了垃圾場,一家人哭著去求拉比想想辦法。拉比說,好吧,既然這樣,你們把所有的動物都各歸原位吧。一家人趕緊回去照做,第二天,他們一家人歡天喜地地來報喜,這人說,拉比,你不知道我現在有多幸福,家裡又寬敞又明亮,窗明幾淨的,孩子們也乖巧聽話,我之前真是豬油蒙了心。哈哈

我現在的體會就跟這人一樣,兩個孩子吵鬧慣了,一下子送一個去了學校,突然就覺得時間多了很多。太開心了。

是因為我不喜歡老大,所以把他送暑期班嗎?No No No,我只是不喜歡被兩個孩子綁架的人生罷了。所以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給自己的人生做一點減法,減去重負,也給自己的心靈做減法。

其實老二在一生下來時,我就跟他爸商量好了,以後不能因為他是哥哥就說「要讓著小的」這樣的話,不能偏心。我們甚至於還約好,以後要在弟弟面前樹立哥哥的威信,讓哥哥有管教弟弟的權利。為什麼這麼約定?就因為我們知道人都是會偏心的,小的孩子從生下來就會得到偏愛。「娘疼幺兒」,我家老二還跟我姓呢,所以呢,如果老大不是優勢特別明顯,很難拗得過母親的天性。但是呢,雖然在心理上我可能會比較偏愛弟弟一點點,但行動上我的表現應該還是公平的,我和我先生經常就這一點進行溝通、校正,所以他對我的表現也是無話可說的。

比如說,從生下來,弟弟要餵奶開始,如果哥哥要我陪睡,那麼我絕對是一邊一個。弟弟剛出生那會,當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哥哥剛開始哪裡願意配合呀,非要我把臉對著他,可以想像一下,左邊喂著奶,臉還得往右側,多扭曲的姿勢啊,生生把我扭成了麻花。

媽媽,看我看我

不過現在呢,小弟不用餵奶了,我也就不用這麼扭著了。現在更多的就是平躺著,張成個「大字形,伸出兩隻手一人一個做枕頭,他爸也就成了擺設。

比如說,如果晚上哥哥和弟弟兩個人同時醒來哭鬧(這樣的事情在2018年底和2019年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天知道我是怎麼熬過來的),我絕對會先哄大寶,然後讓爸爸抱小寶出去遛,等大寶睡熟了再把小寶抱過來餵奶。

比如說,如果白天花了一段時間給小寶餵奶或者哄睡小寶,那麼等小寶安靜了或睡了,我絕對會陪大寶出去瘋玩一陣,有時候是一起出去騎車,有時候是陪他玩他最喜歡的遊戲。我會爭取每天都會抽出單獨的時間,陪他玩,專門給他讀繪本,講故事,聊天說話。

比如說,現在他們大了一些,都喜歡聽我讀繪本講故事,我一般都會先問大寶的意見,問他想看什麼書、聽什麼故事,聽他的意見,然後輪流讀他們選定的繪本,小寶剛開始不樂意,總是把哥哥的書扔掉,或者撒潑打滾,那麼我會讓他爸把他抱出去一會兒,等給大寶讀完了,再給小寶讀書,現在晚上睡覺,基本上是一邊一個(他爸習慣熬夜晚睡)。

比如說,如果他倆互相打架,我一定是聽大寶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是小寶搶了大寶的東西,我自然會讓小寶認識到搶東西不對,讓他知道哥哥的東西沒有得到允許不能隨便玩。

還比如說,我一直跟他爸強調,玩具,不論什麼玩具,都要買兩個,一人一個,絕不能因為這個玩具不適合弟弟玩,就只給哥哥買,這樣看似是對哥哥好,其實不公平,他會認為爸爸其實是偏心的,是不是弟弟平時也得了什麼他沒見過的好東西。

…… ……

我認為在這期間,爸爸的態度和表現也很重要。去年小寶還比較小,餵奶、哄睡我自然帶得多,陪他的時間也多,大寶難免感到失落,覺得媽媽不能陪他。所以他爸這個時候一定要跟上。我家他爸這幾年終於學會了花更多的時間陪大寶玩,帶他去外面的遊樂場,陪他逛公園、玩沙子等等,最怕的時候就是兩個小朋友同時生病。大寶因為去年上幼兒園,生病的次數陡然增多,還會傳染給小的,別提多操心了。每次大寶小寶同時生病,我跟他爸就會自覺地做好分工,哪怕請假在家。通常都是一個帶大的,一個帶小的,至於誰帶誰,就看彼時誰最需要媽媽。

要做到絕對的公平很難,我們也會碰到拎不清的時候,也有大寶或小寶覺得委屈的時候,但是吧,自問還是問心無愧的,不能保證說一碗水端得很平了,起碼兩個人的感受都照顧得到,不會為了誰而特意兇誰、委屈誰。

你的情況,我相信你也不希望變得如此吧,畢竟某些局面不是你一個人能夠控制得了的。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能對你女兒做到感同身受,至少要對自己誠實,你也不要覺得愧疚,既然已經有了不能一碗水端平的心態,就想想辦法做到一視同仁,因為這是作為二胎父母的必修課。

試著把大寶也看成是一個小寶寶,她這個時候特別需要別人照顧她的情緒,你跟她爸爸需要從態度、行為等等各個方面做到不偏心,最好是每天都抽一點時間出來專門陪她,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你們陪她玩好了,瘋夠了,她一般就不會再賴著你了。多跟寶爸溝通,讓他多多地介入,多多地陪伴。如此,方能讓老大健康成長。

以上。


別說生孩子,哪個事不是這規律?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有了新衣服舊的入冷宮,再舊的周濟窮親戚或者直接捐了災區。

買到新遊戲,爛尾一堆老遊戲,直到更新的遊戲入手,現在手裡這個也變成爛尾之一。

一百本書九十九本沒精度,昨天到貨這本是最香的……

因此,沒娃娃的最愛自己,有了娃變孩奴,有了二娃大娃先去一邊稍息一會。

實屬正常。

這不是你家老大做錯了什麼,也不是你變成歹毒的親生後媽。這,不過就是人類的英雄本色。

所以古人教導我們,那叫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有幾個能做到?鳳毛麟角。

衣不如新,人也不如新纔是真理。所以現代人悟了,才唱出「由來只聽新人笑,有誰聞得舊人哭」……

跟你說了這麼多人間不值得,我是想勸勸你,這位媽,您別現在同時照顧倆孩子,然後還夜深人靜做自我批判了,你改不了人類基因,就改不了這個傾向。

把事做到位就完了,內心戲就此打住。

同時呢,你看你這麼一個明理的人,時刻告訴自己兩份母愛都泛濫,兩個孩子各一半。但你還是做不到。想過為什麼嗎?

我看你描述感覺你就倆字:累的。

你看你寫的,除了老大鬧意見時候你把小的交給其他人這一句,其它沒有什麼描述是你和別人同時有明確分工的照顧倆孩子。

那除非你是哪吒,變三頭六臂,才能把倆孩子都照顧好。

所以第一步,你不考慮找個合理分工的幫手嗎?別管是孃家婆家還是保姆,分工必須明確,什麼情況下誰陪哪一個。

尤其越是親人越得分明確,不然更麻煩。畢竟外人你給錢就解決一切,自己人搞不定那是要有情緒的。

到時候大的小的加老的,祖孫三代齊上陣,三英戰呂布團你一波,穩涼。

規矩立好了,分工明確了,下一步你得考慮用戶訴求。

小的三個月,生理訴求為主,喫喝拉撒哭鬧睡這些。這都是費力的。

大的四歲了,心裡訴求為主,喜怒哀樂過家家這些。這都是耗神的。

你把小的伺候舒坦了,交給你的戰友,多陪陪大的,不累跟她玩會,累了你躺著休息跟她聊會,矛盾能緩解不少。

千萬別吼姑娘,小女孩嘛,缺乏安全感與生俱來,然後你再獅子吼,你這是打算把人家叛逆期提前到小學階段的操作了。

這樣的姑娘五行缺愛,等長大了讓騙子幾句好話就忽悠了,那時候你哭都來不及。

現在的小孩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好的壞的信息無差別轟炸,大都是極其早熟,三觀真是從三歲就得開始立起來。

所以我覺得吧,你現在當務之急,不是白天咆哮夜裡反省,而是勞力分流加上情緒控制,會更解決問題。

假如你說你沒有幫手……那這個問題就超級麻煩了,你累吐血也難做到兩全其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哪怕做到不負如來不負卿,終究也是付出了負自己的代價啊!

大概,現在年輕一代比較抵觸婚姻生育的根源,就是這些事情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