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中國智能機器人白皮書里看到一段話:根據維納的說法,物質、能量和信息是相互有區別的,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三大基礎:世界由物質組成,能量是一切物質運動的動力,信息是人類了解自然及人類社會的憑據。如果說,香農主要是從信息的發送端來研究信息的,那麼,維納則著重從接受端如何利用信息來加以研究。正是在寫於1948年的這段話里,維納第一次把信息同哲學相關聯,尖銳地觸及了信息的本質定位問題。也正是這段話,啟示人們將信息與物質、能量並列為人類生存的三大要素。

k??,?


「Without matter, there is nothing; without energy matter is inert; and without information, matter and energy are disorganized, hence useless」 – Anthony Oettinger


很簡單,能量讓物質變化,信息從中產生


這是一個好問題可惜沒人能回答因為你可能不相信現在的科學界還解釋不了提供一個視角就是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去理解現在的程度是在嘗試從量子力學去解釋熵增的過程不是能量的耗散而是信息的分享多麼高級


能量守恆(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只能從某些形態轉換成不同形態,但不會增加或減少。

質量守恆(質能守恆+能量守恆),質量只能從某些形態轉換成其他形態(包含動質量)。

物質和能量不能單獨存在,總是同時存在(絕對零度不能達到,就是只有物質沒有能量)。但是還有一些終極思考,弦論的弦是否認為是純能量?物質的基礎是否是能量?

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是物質和能量的結構信息。


物質是描述存在形式

能量是描述狀態模式

信息是物質與物質,物質與能量,能量與能量之間的關係的抽象概念


信息既不是能量,也不是物質,其必須依賴信號作為傳播介質,信號是物質。

口語表達是聲信號,文字表達是光信號,聲是機械波,光是電磁波,波是中傳播的能量,物質是能量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即E=mc2。

人類通過感官接受信號;進一步地,所有生物通過感官接受信號;再進一步,在第一條可以自我複製的RNA出現前的有機物海洋里,有機物片段隨機分布,但這種隨機分布可以被另一條片段抓取,產生第一條RNA,對於這個片段,外界的物質隨機分布也是信號;最終,物質的隨機分布即是信號,信號是概率,信息是具備某種存在概率的特定結果。(這一段不是嚴格的理論,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猜測,還望指正)

物質、能量、信息都是先於語言文字存在的。要用語言文字去解釋先於語言文字的存在很困難。語言文字本身的存在,是聲信號、光信號在時間軸與三維空間上按特定位置排列,而這種排列被用於指代其他存在或其他存在之間的關係,這種指代關係是人為規定的,如果這種規定被另一人接受,即可通過語言文字的指代,向另一人描述被指代物及其之間關係的存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