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人說,賈玲拿假通知書騙她媽,後來她媽輕輕鬆鬆就帶過了,這個事看起來很假。

這個事我真幹過,08年高考,我考了259分,志願亂寫的,我媽問我考了多少分,我說四百多,等錄取通知書吧!! 然後等啊等,等到快10月了,周圍所有的人都去上大學了,我一個通知書都沒收到,她就託人去查我的分,一查就完蛋了。。忘了是怎麼收場的,似乎也沒怎麼生氣,就這麼過去了, 再後來,她帶著我拖著行李去跑遍了成都,終於找到一個大專肯錄取我,就這樣,我讀完了大學

其實我很早就明白了,我做的什麼事都瞞不過我媽,我是個什麼貨色她能不知道? 但是母親對孩子就是無條件信任的。賈玲她媽也一樣,她願意騙,她媽也就願意信,但事情敗露後她媽也不會太意外,意料之中。

你媽真的比你想像中的更瞭解你,更體諒你

更新,很多人在下面說我考200分的事,甚至反向推理出:就是因為你媽這樣你才考200分。你就是個道德品質敗壞的人。我覺得這種人的世界還挺單純的。

我媽只有小學文化,對於我學習上的事不怎麼懂,只知道我成績不怎麼好,我讀高中呢,選錯了科,後來理科完全學不懂。當年小,混也的確混,做了很多讓媽媽生氣的事,但是我個人應該是和賈玲差不多的人,連聽話都算不上。但也不是太壞,很普通的人,就像她說的,看起來就沒什麼出息的人。好在我媽對我的期望一直都是: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不做犯罪的事,就普通的過完一生也很好。

所以我寫這個回答其實是讓那些理解不了賈玲母親做法的人知道,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混蛋孩子和好媽媽。而不是讓你來盯著我考200分說,都是怪你媽給你慣的。

難聽的話也不想說多了,老子考200分關你鎚子事?


電影中的勝利化工廠原型是東方化工廠,在我們廠隔壁,電影中很多場景都是在我們廠完成拍攝的。曾經我們廠是這附近三個三線廠中最大的,後來卻成了最沒落的。

1964年建廠,來自東北、山東、江浙等地的工人、幹部、知識分子、官兵來到鄂西北的這片深山裡,風餐露宿、肩扛人挑,在時代的號召下,用血汗和青春建起這個廠子,為國防建設提供必要物資。

1980年代,軍需任務減少,廠子轉型,生產起了工業原料,就在那個年代,我出生了。廠區、家屬區廣播大喇叭的起牀號,小學到初中只有一棟教學樓的子弟學校,山坡上曬得滾熱的西瓜,田溝裏咬食不放的龍蝦等等,組成了我的童年。

1990年我兩歲,晚上在奶奶家喫完飯後,爸爸讓奶奶幫著看下我,他跟媽媽去看廠裏放的電影《少林寺》。結果開場十分鐘,奶奶就找過來說,你們快回去吧,三孫子哭得快喘不上氣兒了。媽媽扭頭就跑回奶奶家哄我了,從那天起往後三十年就再沒有走進過電影院。

1999年夏天,我吵著跟媽媽說要喫肉,媽媽說好,然後帶著我去了姨媽家,路上我看見遠處火車站鐵軌上站著密密麻麻的大人們。後來省長親自下來解決了問題,並補發了大家被拖欠一年的工資。

2004年剛開學,爸爸說你要好好聽媽媽話,別讓我操心,我出趟遠門。那時我正在城裡的一所省重點讀高中,學業緊張也就沒問那麼多。後來聽媽說,廠裏改制,他倆都下崗了,爸爸出去打工,而她則在家照顧奶奶。

2010年,我大學畢業,到了一家能夠養活自己的國企,跟爸爸說你別那麼辛苦打工了,回家陪奶奶吧,她快不認識你了。其實奶奶早兩年就不認識我了,經常把我認成我爸,一見面就抓著我的手哭,「三啊,你怎麼總不來看我啊?」。那年秋天,爸爸回來兩個月後,奶奶走了。

2014年春天,媽說要跟我爸到我所在的城市玩,我說好啊,來我這住段時間,我剛剛住進新房子,增加點人氣兒。掛了電話,翻開朋友圈,看到發小們都在發一些叔叔阿姨到市政府上訪的圖片,點開才知道,我們的那個廠子無限期停車了,老闆跑了,幾千職工的生活一下子沒有了著落。

昨天下午,我帶著老媽去看了《你好,李煥英》。剛走進放映廳,她竟驚嘆現在電影院怎麼變得這麼小了?我說是啊,現在電影多了得分開看。觀影時看到了眼熟的場景,她問我這是不是在廠裏哪哪哪拍的?我說是啊,拍得都快認不出來了。散場後,我問她電影好看不?她說:「拍得挺好的,就是廠子那樣風光的樣子再也看不到了。」

我媽覺得好看,我就覺得好看。


好看,165歲的兩人都笑了。

情人節這天,加起來165歲的爺爺奶奶(爺爺86,奶奶79),被我和媳婦帶著去電影院看電影。

去之前,我掃了一遍今年上映的所有片,玄幻的、動作的、古裝等似乎都不太適合兩位老人家,篩選到最後,就剩下《你好,李煥英》了。

一是因為,賈玲他們知道,胖乎乎的,賊喜慶,又聽說是演過去的事,於是就來了。

「賈玲奶奶你知道吧!馮鞏的徒弟,這次演的是她自己家裡的故事。」

我奶奶搶著說「是不是她媽媽死掉的事?我在電視上有看到過。」

「對對對,比較感人,前面聽說也是喜劇,發生在以前,所以我想著帶你們來看看。」

我爺爺戴著灰色小帽,坐在車上,眼光飄向遠方「我和你奶奶應該已經二十多年沒進過電影院了。「

整個電影院同時間估計有大幾百人入場,放眼望去,50歲以上的估計就我爺爺奶奶兩人,格外突出。

入座,電影開始。

開場的「慶功宴」情節,能看到劇情前期的鋪墊,為什麼後來賈玲回到過去想改變母親的命運,買電視、參加排球比賽成了電影前半部懸著的事,一個衝突,接著一個,喜劇效果拉滿。

從賈玲成功穿越之後,成功「混入」李煥英身邊,一起買下電視,一羣人圍坐在空地看電視。

我奶奶叨咕了一句「那個時候真的挺傻的,那麼多人一起看電視。」

爺爺回「那是啊,那個時候能有一臺電視都不得了,大家搶著看!我記得省農資站當時有一臺,晚上也沒有什麼事,真是不得了。」

當然,兩人的對話聲音很小,沒有打擾到任何人,全場的笑聲也此起彼伏,笑聲混著後排觀眾喫著的燻鴨味和爆米花味,縈繞在黑暗的電影廳裏。

過去的街道,黑板報上的大字,演員的「藍灰色的海洋」衣服,都讓人回到了過去那個年代。

除了優秀的懷舊場景外,電影的喜劇效果建立的衝突點也有趣。

電影本身的衝突非常多,我自己在看的時候,也會試著代入到角色,猜不到情節往往是最讓我大呼過癮的。

比如,當賈玲和李煥英的排球隊面臨缺少一人時,缺少的那一個人因為「鬼剃頭」而棄賽時。

一般電影:會讓那個人英雄歸來,拯救球隊,拿下勝利。

李煥英電影:回來後,風一吹,帽子掉了露出頭皮,再次棄賽,賈玲隊伍5打6。

我以為怎麼也能出神跡,贏下比賽——結果輸了,還輸得很徹底。

比如,當我以為陳赫纔是賈玲的那個爸,卻意外喜歡上賈玲的時候。

誰能知道原來隱藏著一個跟李煥英相戀三年的喬杉(虎撲的JR都叫他Air Jorshan)......

當然,喜劇的內核是悲劇,賈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母親李煥英能夠愛上別人,不用重蹈覆轍,過上幸福富足的日子。

倘若李煥英愛上別人,嫁給對方,那賈玲就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沒有她。

犧牲自己,成全母親,賈玲想表達女兒的愛。

電影最大的反轉,是賈玲發現其實母親的愛,遠比自己來的深遠那一刻。(就不劇透了)

從而完成開頭衝突代入——中間喜劇包袱——結尾反轉,意味深長。

每個包袱和情節,似乎恰當好處,不過分煽情,抖包袱也很有新意,讓我和媳婦,也讓我的爺爺奶奶由心發笑。

賈玲將自己和母親的故事改編,搬上熒幕,既是對母親的交代「媽,你的女兒現在出息了」,也試圖喚起大家對母愛的共鳴「子欲養而親不在」。

我想到自己打出生起,就沒怎麼聽過我媽愛喫什麼東西,每次碰見好喫的都是「兒子你先喫一口。」我也想到,媳婦自從有了寶寶後,好像很久沒給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了。

喚起觀眾的共鳴,對電影產生代入感,就是一部情感類電影達到最極致的目標。

對了,我之所以不習慣在文中寫角色名「曉玲」,就是覺得賈玲的形象實在是太讓人印象深刻了,她站那裡,動作、神態、表情,就是賈玲,有趣又無可替代。

總之,是一部很適合跟家人一起去看的春節檔電影,我聽說單日票房已經逐漸超過唐人街了,看好後期後來居上。

評價一部電影,一般是從技術和情感上去評判,前者包括運鏡、特效、演員的表演、我認為劇本的好壞、衝突的設立也算在技術之列。

而情感,因人而異,看完覺得「好看」二字,那就是好的。

從這點看,《你好,李煥英》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因為它確實打動了人心,說出了每個母親發自內心想說的那句話

「寶啊,我只希望你健康快樂,就行。「

看完電影帶他們喫了麥當勞,我的奶奶很喜歡喫漢堡。


先上個票,我確實去看了,跟我朋友。

知乎上的世界果真不一樣,竟然看完大多毫無波瀾……還是蠻驚訝的。這又不是什麼小眾題材,講母愛的,很難產生共鳴嗎????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核心的是母親對自己孩子毫無保留的愛,就是那種不管你想做什麼,媽媽永遠支持你,不管最後你是天才還是地才還是普通人,媽媽依然永遠愛你,即使媽媽有人生再來一次的機會,依然會因為想遇到你而選擇原來的丈夫。

而且因為是賈玲的真實經歷,所以特別真誠,就是因為真誠,真心,所以才特別打動人

反正我看的時候哭的稀里嘩啦的,之前看小品是,昨天看電影更是。尤其是最後的大反轉,賈曉玲看著李煥英給她縫的褲子圖案反應過來的時候,一下子嚎啕大哭,我還沒明白過來,隨著回憶一步步揭曉最終答案的時候,我才懂了。淚水一下子就出來了,這個反轉真的太棒了,太虐了。

反轉出來之前,是女兒滿足母親的各種遺憾。反轉之後呢,是媽媽滿足女兒的各種心願。絕了!

具體攝影啊,畫面比例啥的,我外行我不懂。可是這個故事真的頂啊

我朋友倒是沒哭,但是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半路睡著了一會兒,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後頭了,情緒就沒鋪好,外加她來之前看了劇透了,所以她最後就沒哭。

總之,我覺得這部電影特別好看,是一定要去貢獻票房的那種好看。

講真我無法理解那些說這部電影普通、一般、甚至很爛的人,體會不到你們的想法。


有相關經歷的感觸會更深,

東北工廠支援全國,也是我的家族史,

甚至我家族更曲折,骨肉分離長達二十年,親兄弟姐妹有的跟著父母,有的被留在了東北。

所以,這部電影裏的東北口音,滿分。沒有東北口音反而要扣分。

向當年支援全國的東北人致敬,你們跋山涉水,用雙手建設了嶄新的共和國。

另外就是我對80年代的那個場景又無限懷舊了,非常真。雖然那都是我出生之前的場景,但是自從意識到現在/未來這是個過度科技化、鄰裏陌生化、口語大衰敗的「新時代」,就不得不感嘆那個時代真是一瞬間就過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