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農民,他們很多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甚至阻礙我的發展,和他們說道理他們也聽不進去。他們對新事物抱著不聽不信不做的態度,生怕被騙,頑固守舊,思想已經僵化。 所以到底怎樣做才能使他們適應現代這個社會,享受現代社會,而不是畏手畏腳,冥頑不靈,對不懂的就是反對不嘗試瞭解接受。 所以上面都是我的抱怨。但我真想改變他們,不想他們永遠這樣活下去。

可以的話推薦我幾本書讓父母讀讀。由於常年他們兩人在家,我在外地上學,不能經常陪他們。


意識思想提高靠信息刺激,信息刺激靠覺族採集,覺族採集的範圍過去在方米之間,現代隨技術的進步,可以通過視頻、音頻、互聯網等無限延伸,距離已不是問題,耐心和方法纔是問題。

你有幫助父母與時俱進的想法非常好,這是孝的一種態度表達為你點贊。但僅有好的態度不夠,需要樹立信心做好持久努力的打算。建議你多給父母講外面的故事,刺激他們的聽覺;多給父母看現代的畫面,刺激他們的視覺;多給父母嘗各地的美食,刺激他們的味覺。如果有可能讓他們多看節奏慢一點、生活氣息濃一點,符合你的意識思想的電影、電視劇,或者請他們到城裡看一下別人家大爺大媽的日子,體驗一下現代環境下的生活,會留下一些印象,只要用心慢慢會按照你的意願開始模仿的。因為他們愛你,只要你功夫到位了,會為了你有所改變。

當然,如果你覺得很累,或者他們覺得很累,建議你就不要再嘗試改變父母了,尊重各自的生活習慣結果會都輕鬆。


教了我父母大約有七年了手機了,我爸學習態度比較好,我媽基本各種拒絕學習手機任何其他的除了微信,支付寶買東西有優惠就是死活不學,怕錢丟了,怕人嫌棄她們慢。到現在連銀行卡不會用,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只相信她們同齡人說的,不相信子女。我已經是非常非常耐心,一步一步教,沒有像其他子女那樣不耐心。今天大吵一架,我不想再教了,以後工作了過年也不想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溝通不了,現在是儘力後的放棄,學習不分年齡。

老一輩與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很大的不同處,就是出現了互聯網。在 1996 年年底,全國互聯網使用者,莫約 20 萬人。與現在接近 9 億人相比,相差甚遠。

因此,互聯網對老一輩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或許有聽說過,但實際使用過的人,少之又少。而我媽媽也是沒使用過互聯網的人。

對於沒接觸過的事物,人本能地有一種敬畏心理,甚至恐懼?我媽媽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沒接觸過的事物,碰都不想碰。

近兩年,互聯網逐漸普及開來,連農村也家家戶戶都安裝有。為了能讓農村的老一輩人能接受互聯網這個事物,開始了一年免費 WIFI 的活動。

抱著即使不用,也不能浪費的心理,我媽媽也申請了一個 WiFi 裝載家裡。既然有 WiFi 了,我想讓媽媽學會用 微信,因為她是很節儉的人,平時跟我和姐姐們通話,為了省電話費,都是聊幾句話就直接掛機。

學會用微信,那麼就可以聊天更久,而且也不需要擔心話費。因為長時間在外工作,導致見面次數,一年就一兩次,用視頻聊天,也能增加彼此見面的機會,即使只是視頻通話。

從提起使用微信,到我媽媽正式使用,前後花了半年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很難理解的事情,使用微信,明明更方便,更節儉,而且還能增加親屬彼此聊天的時間,百利而無一害。

可我媽媽不是這麼想,每次跟她提起,她總會說,學不會,而且那麼大年紀了還學這個東西幹嘛。當我跟她說這個可以省話費,可以視頻聊天,還可以收紅包,還可以直接支付不需要老是跑那麼遠到銀行取錢,如此說了一大堆用微信的便利性,但她仍然很排斥。

後來我意識到,與其說使用微信這件事好不好,倒不如說,她所有的關注點,全部都集中在了學習使用微信這件事上。因為沒接觸過,所以她認為很難,即使只是點幾個按鈕的事情。

記得綜藝節目經常會有這樣一個遊戲環節,摸箱子猜裡面的東西是什麼。即使明知道不會有危險,但玩遊戲的人,伸手進去總會感到害怕。

因為人總會驚恐於未知的事物,雖然知道是什麼後,心裡會覺得,就這個?但再玩一次時,仍然會新生害怕。

我媽媽大概就是這種心理。於是我不再說什麼,而是直接在她手機上安裝了一個微信,然後發了個視頻通話給姐姐,再遞過去給我媽媽。

當視頻上出現姐姐的畫面,還能通話,聊天,我媽媽就待著好奇的表情體驗了一次視頻通話。聊完後,我什麼都沒說,我媽媽反而主動說起有微信的好處,而且還問我具體操作方式。

你看,我此前講了那麼多都沒效果,結果親自讓她嘗試下就接受了。因此,對於不瞭解的事物,說得再多,還不如親自讓對方體驗一次。

我們平時看到很多銷售活動,比如活動期間 9.9 的網課,1 元的商品,心中都不禁在想,價格那麼低,商家都不用掙錢的嗎?

事實上,他們可能真的不打算掙錢。我們本能地排斥未知事物,而依賴熟悉事物。所以商家們通過降低產品的價格,讓我們熟悉他們的產品,從而擴大使用人數,以此來切入市場。

六十年代,創立信興集團的蒙民偉,就是通過類似的方法,把樂聲牌電飯鍋打入市場。

樂聲牌電飯鍋,由日本松下電器製造,對於經曆日本日治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想要推行日本產品,幾乎不可能,因為當地人幾乎都有反日情緒。

想要讓有反日情緒的人,接收日本電器製造的電飯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蒙民偉所採取的策略,是親自到現場示範電飯鍋的功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再以低價出售。

因為那個年代,家電是稀有品,青年都為擁有屬於自己的家電而努力工作,跟我們現在為了房子車子而努力類似。

因此電飯鍋的出現能迅速引起別人的好奇,再加上現場煮飯的米香四溢,讓飢腸轆轆的圍觀人羣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對主動諮詢的人羣低價出售,便能有效提高成交率。

在《影響力》一書中有提過,我們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合理的解釋。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購買電飯鍋的人羣,即使事後得知是日本電器製造的產品後,也沒有退貨,因為會對此行為作合理的解釋,「我購買的只是電飯鍋而已,與是否反日無關。」

而且我們一旦開始使用產品後,抵抗的情緒會大幅度降低,蒙民偉便以此方法把樂聲牌電飯鍋切入市場。

結語:

對於不熟悉的商品通常不容易被接受,因為不熟悉,所以、瞭解到的信息較少,當該商品出現在眼前時,會擔心這個商品好不好用;會不會被騙;價格是否合理;性能怎麼樣,不會用幾天就壞了吧?!

會出現許多憂慮,歸根結底是對未知事物的憂慮,而一個簡單可以行的方法,就是讓對方接觸過,體驗過,逐漸去熟悉它,那麼即使商品性能一般,也會更容易接受。這也是為什麼商品打折,低價出銷,商品體驗等活動,被如此常見的原因。

若有好的產品想要介紹給朋友,在說之前,不妨親自讓對方體驗下,像我把微信推薦給媽媽使用一般。因為我們總有一些好的產品,希望自己在意的人也能使用。


環境問題,因為身邊的人沒有這些習慣,個人感覺孩子勸父母是沒用的。

中年人其實很愛跟風,他們只是不接受孩子的意見,比如我買烤箱,我媽把我數落了很長時間,理由是烤箱佔地方了。特別相信同事和抖音的推薦,基本上這兩個對象推薦的東西她都想買。

可以從不少中年人也容易沉迷的東西開始,比如抖音,雖然我一度反對過,但比什麼都不看要好,別的東西他們也接受不了。

很多時候父母其實比我更捨得花錢,更願意嘗試新事物,比如我都沒想過要在家裡放智能垃圾桶,吐司機,但我爸我媽會想買,我媽經常買了東西又不用,破壁機躺在家裡幾年沒動,電餅鐺,煮茶機也在持續躺著喫灰中,就我偶爾幫她用幾次。

特別喜歡網上推薦的那種主打健康養生的電器,破壁機是她準備用來打豆漿的,結果不太好喝又有點麻煩就沒用了,電餅鐺說是要做早飯便利健康,結果嫌麻煩也沒用,空氣炸鍋因為說是健康無油,最近她也提過幾次。所以向父母推薦新事物,廣告一定要是操作極其簡單便利快捷,附帶健康養生功能,對健康有好處,不過子女推薦效果減半。最近很流行,網路反覆推薦的產品會讓她們印象深刻,那些帶貨的短視頻讓她們感覺很多人都在買在用。

而且買了電餅鐺不到一年沒用幾次不說,還又要買一個小三明治機,理由是在抖音上看到有人拿這個壓饅頭看起來好好喫,我尋思著這兩個東西功能不差不多嗎。吐司機還是買了,我本來不想買,因為烤箱也可以烤。事實上我媽很少喫麵包,吐司半塊都嫌多的那種,覺得膩,我也不知道她怎麼知道並且要買這個東西的,不過我沒有找到她要的可以「叮」一聲彈起來的那種吐司機,買的只會彈起來沒有聲音的,不出所料,她果然不用吐司機,也不喫別人烤好的,買前說什麼就喜歡喫焦脆的,吐司機買回家用了一次,第二次就嫌棄了不想喫。

只要是我推薦,他們立刻就會對那個東西喪失信心,基本上只要我媽主動問我要不要買什麼產品,我就知道是她的同事或者抖音推薦了的原因,我自己提一般都會被懟。抖音在營銷方面還是挺厲害的,我媽特別喜歡看抖音上推薦的一些收納神器,零食,電器生活用品。


想把父母變得更好?好想法,但有句話叫身教重於言教。讓自己更成功,會讓你的話成為父母讀得懂的教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