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質文明水平比較好比較,精神文明水平難以比較,很多標準都是主觀的,比如你可能覺得朝鮮精神生活匱乏,但也許人家覺得我們國家缺乏信仰,到底用誰的標準?同樣的,信教的是否算精神生活豐富?

二、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物質文明水平決定精神文明水平,精神文明水平對物質文明水平具有反作用,兩者不是平行關係。精神文明水平可能落後或領先於當時的物質文明水平,但始終受到物質文明水平的制約,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當然,如果走唯心論的思路,精神是可以獨立於物質的。

三、用上極度這個詞,就很難舉例了。當然也是我孤陋寡聞。但我相信,當物質與精神落差極度懸殊時,這一定不會是一種穩態,社會一定會出現動蕩和變革。


樓上有很多說到因果律的。物質和精神不平行 但是也不存在因果關係。比如說木板上有個釘子 我們揮舞鎚子 ,釘子嵌入模板。正確的分析是,因是鎚子運動,果是釘子運動。錯誤的分析是,因是鎚子,果是釘子在木板中。同理,我們可以假設成因為物質變得豐富,所以精神也變的豐富。而不能說物質豐富了,所以精神豐富了。因為因果必定處於變化中的狀態。這一段可以解釋因果關係

我們再回到第一個假設。物質變的豐富說的簡單點,是你口袋裡的鈔票增加的過程。而精神豐富需要的比如教育方面的投資是要掏錢的,是口袋裡的錢減少的過程。所以嚴格來說,是你在消費的過程中精神才變的豐富的,不是你發財的過程中精神變的豐富的。這一段可以解釋平行與否的關係。

所以這個問題會變成什麼樣纔算有錢(去消費在教育上),以及什麼樣纔算是精神豐富…這類沒什麼意義的問題。我也見過有些人一日三餐只要餓不死自己,天天打牌,你說他空虛說他窮麼他也絲毫不覺得。也見過外賣小哥看西哲史,也見過土財主恨不得連家裡的炒菜鍋都要先包個金纔想著去買本紅樓夢看看王熙鳳的。然而以上這些討論都沒什麼卵用,因為有個國家叫朝鮮。—————————————————————如果不抖機靈的話,可能泰國是個比較好的例子,富是真的不富。但是日子過的到挺開心的。可能因為修建了很多寺廟吧。
西方哲學起源於希臘,或者說起源於城邦裡面的貴族,精神的豐富,思考的力量想必都發生於物質滿足之後吧


典型國家:

美國。

生活極其富足:各種大牌打折地攤價,國家力量強大後掠奪來得各種資源和自己本身就富足的資源。去喫個快餐,隨便什麼飲料無限續杯!同時也是發達國家肥胖率最高的!

人均精神極度貧乏:或者說這樣的經濟能力足以讓他們過上太好的生活,人變得懶惰以至於愚蠢。上大學在美國是一件花錢又苦逼的事。大部分上選擇社區學院和技校。例子:我有一次玩美服lol跟人吵架,人家叫我回去多上兩年學,我說我就是大學生。人家說:「really,you may dream of it!」我:「……」

還有的話你可以看我寫的第一篇文章,我和一個上過collage的美國自稱少數裔的人撕逼。


物質豐富就是發達國家嘍,但是精神豐富這個說不好,我們國家的民間迷信說辭和古代詩詞文化你也可以把它定義為精神豐富吧,我認為是這樣...
貌似沒有,比如美國物質精神生活都非常豐富。

物質與精神,物質決定精神,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整體社會水平遵循木桶原理,所以不可能存在某國家整體物質極度豐富而精神極度匱乏,反之亦然。

不排除個別案例。比我國為例,改革開放以來,確實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他們的財富超乎你的想像。其中不乏某些暴發戶或二代,因空虛而產生吸毒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但是這是個例,不能代表整體;同樣,我們的整體水平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仍然處於落後水平。過度貧窮,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連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時,是無法談精神生活的,就更不用談豐富了。

這題不知道怎麼就推我這了……


我最想問一句,平行關係是指什麼樣的關係呢?是沒有關係嗎?


我只能說精神享受在物質享受之後,是因果關係,因為物質享受因得到了精神享受的果,平行是不可能平行的這輩子不可能平行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